Jiefang Daily

上海将新建 万个公共停车位1

研究制定支持政策,在住宅小区、医院内部挖潜增建停车­设施推进精细化治理

- ■本报见习记者

束涵据公安部统计, 截至 年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为 万辆。 连年上涨的机2020­动车保有量和空间资源­不匹配的矛盾,导440.1致停车难一直是城市­的通病。这一问题,很难孤立寻求解法,而是要系统地进行综合­治理。进入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上海将有哪些举措?业内人士又有何建议?

存量里“挖”空间

徐汇区凌云街道 街区,地处中环路与沪闵高架­路交叉口一侧 共有梅苑

417

一、 梅苑二、 凌云新村等 家居委会和

,个居民小区,又以老旧小区为主。

3 7停车矛盾,不可避免成了街区治理­的老大难。 特别是通往街区的三条­主干道,曾经让管理人员头疼不­已。“公共通道是收费盲区,路边就成了乱停车的重­灾区。”凌云新村党支部书记陈­雪艳告诉记者。

变化始于 年, 凌云街道 街区依托业委会联合会­平台,开展街区一体

2017 417化治理,停车治理便被纳入其中。如今,街

区三条主干道均已画上­了交通标识线,人车分离,机动车单向通行。原先路旁停满车辆的景­象也不复存在,道路整体整洁有序。

公共道路不允许停车,那市民的需求如何满足? 陈雪艳用一句话总结,“既往里收,也往外放”。

街区的空间资源有限,但还存在一定的挖潜可­能。 管理人员对空间重新规­划布局,拆除住宅小区间部分围­墙,新增约 个停车位。同时,在拆违工作推进过程中,一方面

100在原点位上搭建­环境友好的口袋公园等­景观空间,另一方面也增设了一些­停车位补足居民需求。

对于老旧小区来说,停车位永远是不够的。街区向外寻空间,与虹梅南路高架下停车­场签订共享协议, 提供 个车位供小区居民夜间­和节假日使用。街区还将继续推进

70包括旧改在内的社­区改造工作,届时有望拓出更多空间。

向地下“要”增量

作为全市门急诊量最高­的医院之一,新华医院的停车需求一­直处于饱和状态。负责停车管理的新华医­疗开发公司运营部经理­江华列了几个数字:在去年新建的儿科综合­楼投用前,院内共有 个停车位。仅是有停车需求的医院­工作人员,统计下来就超过

320名。院内日均车流量约 辆,停车位周转率为

1400 1700地面上已没有­更多可开拓的空间,新华

3.9。医院便瞄准了地下。例如,儿科综合楼同步建成了­包含约 个泊位的地下停车场。 院内中心花园工程也正­处于进行时,待改造完成,

200新增的地下停车­场将再提供 个停车位。中心花园改造还有着更­长远的规划,那

200便是连通北边两­栋楼的地下停车库,形成院内北部地下车流­循环。 等到将来中线贯通,南北车流循环进一步打­通,不管车子从哪个出入口­进,都在地下腾挪。地面空间除了小部分留­给特种车辆,其余释放给绿化及行人­通行,提升市民就医的环境。

为尽可能满足市民的需­求,江华与同事们也在努力­协调周边停车资源。 记者看到,在出入口处,停车管理人员手里都拿­着一沓小纸片,上面标注有周边具备停­车条件的点位。“院内停车紧张时,我们就会给驾车前来的­市民发放这个纸片,以实现周边停车资源的­最大化利用。”江华说。

年,在相关部门协调下,上海各区创建 个错峰共享项目、 提供 个共

2020

享泊位。 记者从市道路运输局了­解到,2020

163 8807

年至 年间, 上海各区政府将累计推­进创建 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, 开工建设

2022

万个公共停车泊位。

100 1 “接下来将促进停车设施­投资建设,包括研究规划土地以及­项目审批支持政策; 研究结合公共建筑、 市政设施建设停车设施­的支持政策和量化目标;研究制定在住宅小区、医院内部挖潜增建停车­设施的支持政策, 修订相关技术标准, 建立精细化治理和市场­化推进机制。”市道路运输局相关负责­人表示。

不过, 无限满足停车需求并不­现实。有专家认为, 可以引导人们更为合理­地出行。比如针对居住较远的市­民,可以建设换乘停车场,促使更多的人采取 的模式出行。“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­战略,倡导慢

P+R行优先,改善慢行交通环境,也很有必要。”市人大代表施政指出,“以公交为例,虽然城市有公交专用道,但缺乏连贯性,难以保证准点率,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