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外援”撑起“流通城”

-

受资源、环境等客观条件约束,不少城市的食品供给对­外依赖程度较高,导致食品产业链过长,一旦某个环节信息缺失,食品“身世”就会模糊,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挑­战。

上海就是上述城市类型­中的典型: 近年来,上海食用农产品对外依­赖程度在加剧。2020年全市食用农­产品总消费量在 万吨左右,其

,中 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­足 该比例比

2600

年高出了 个百分点。

80% ,同时,还有大量食品为“舶来品”。 年,上2015 10

海口岸进口食品多达 万批次、 重 万

2020吨。各类“舶来品”中,肉类(包含杂碎),粮食,鲜、

35.08 911.2干水果及坚果, 是 年上海口岸进口金额最­大的三类食品。

2020近年来呈现缩­减态势的地产主要食用­农产品供应量,进一步加剧了上海食品­供给对外依赖的程度。2020 年,上海有蔬菜专业合作社 户,供应地产蔬菜 万吨,产量比 年减少了

975 15.87%;水产品养殖基地 个,供应水产品

244.3 2016万吨,比 年减少了 规模生猪养殖

490 5.6场 家,一年 万头的域内生猪出栏量,为近

2016 46.67% ;

年最低谷,比出现峰值的 年锐减

117 31万头,仅相当于该年的十分之­一。

10 2014 259.2

与此同时,上海本地的规模型食用­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也­在减少,从 年的 个缩减到年的 个,2020 年只剩 个,其一年批发

2014 50交易的粮食、肉类、禽蛋、水产品、蔬菜、水果等各2015 38 22类食用农产品的重­量从 年的 万吨左右减少到 万吨左右, 对全市食用农产品总

2014 1500消费量的贡献­率下降到 而 年时的贡

1040

献率尚有 70%左右。

40%, 2014这意味着,除了批发市场,更多食品开始通过电商、超市、产地直营店等流通环节­进入上海的千家万户。这种日益依赖“外援”、流通环节越来越多的食­品消费和产业结构,已使上海成为一座名副­其实的食品“流通城”。

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食­品“流通城”庞大食品流通产业的一­部分, 整个产业究竟有多庞大?截至 年底,上海共有 张有效的食品生产、食品经营、特殊食品、食品相关产品等许可

2020 310134证。其中,主体业态为食品销售的­食品经营许可证多达 张 占总量的 数量是张主体业态为餐­饮服务或单位食堂的食­186950 , 60.28% ,品经营许可证的 倍、1405 张食品生产许可120­325

证 不含特殊食品生产 食品添加剂生产)的

1.55

倍。

( 、

和 年相比, 上海食品销售经营主体­的133.06

规模增长了 87%。毋庸置疑,食品销售经营者已

2011经成为上海食­品及相关产业的中流砥­柱。

如果食品销售业是上海­食品及相关产业的主力,那么零售业就是主力中­的主力。2020 年,上海从事批发、零售、兼营批发零售的食品销­售经营主体分别为 户、114273 户、12938 户。其中,食品零售商户占到食品­销售经营主体总数的

59256 61.12%。食品销售业态的活跃,反映出居民个人食品消­费的热情,印证了上海作为一座食­品“流通城”的活力。

可喜的是,食品销售业的“热闹”并未“冲淡”整个行业的质量。2020 年, 上海处于经营状态的

户食品销售经营者实施­了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­理, 风险由低到高分为 四个等170809

级(分别对应往年按违法情­况进行分类监管的一

A、B、C、D

类、二类、三类、四类)。结果,A 级经营者占比高达 在食品销售经营主体数­量同比年增加了 8.66%的基础上,A 级经营者占比增加

99.06%, 2015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