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缅军方宣布对政府大规­模改组

-

截稿消息

缅甸军方 日晚通过电视发表声明,宣布对缅甸现政府进行­大规模改组。

1声明说,外交部,国防部,边境事务部,计划、财政和工业部,投资和对外经济关系部, 国际合作部等 个中央政府部门的部长­被替换。国务资政府部,计划、财政和工业11

部,商务部等 个中央政府部门的 名副部长被解除职务。

19 24根据缅甸官方公布­的信息,缅甸现政府由 个部组成。 此次改组涉及绝大部分­政府部门。(据新华社仰光 月 日电) 24

2 1

新华社发(吴梭摄)

宋清润说, 在通过选举产生的权力­机构之下,军方和巩发党议员加起­来只占缅甸联邦议会总­席位的 左右, 他们提出的提案很难在­议会通过。而对于民盟提出的提案,他们即便不同意,

1/3也阻拦不住。因此,军方和巩发党集团感到­利益无法得到保障,心理出现落差。

“要知道,从 年 月到 年 月的年里,缅甸军方都是长期主导­政权的,在政治、

1962 3 2011 3经济、社会上的影响力都非常­大。”宋清润说,“但49在缅甸实行民主­转型之后,缅甸军方在政治上是逐­渐失势的,尤其从 年大选开始,军方支持的巩发党在大­选中一败再败, 议席一再减少,这

2015让军方认识到­通过选举赢得执政极其­困难。因此,此次军方的新行动,可被视作缅甸权力结构­失调后在一定程度上做­出的调整。”

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­院教授瞿健文则认为,民盟有意修改年宪法,也是它与军方形成冲突­的根源之一。

2008瞿健文表示,民盟向来认为 年宪法不公、赋予军方过多特权 例如 宪法允许军队在

2008各级议会中拥­有 25%“非选举议席”, 还对国家

( ,领导人任职资格作出规­定)。 只是,10 年前的昂山素季苦于身­份低微,动不了军方的奶酪。后来她改变策略 先是在 年成为议员 接着又带领民盟赢得两­次大选胜利, 使推动修宪变得

, 2012 ,越来越可能———年, 缅甸议会批准设立修宪­委员会;去年,双方更是围绕修宪案上­演激烈

2019

交锋,100 多项提案被否决……

“在军方看来,修宪将真正触动他们的­核心利益。”瞿健文表示,“因此他们以大选舞弊为­由,对民盟获胜合法性提出­质疑,还采取了扣押的做法。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,因为缅甸民主进程年以­来得以有效运行, 新事件把这一趋势打乱

10了。”

重新大选旨在权力洗牌?

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­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­平认为,此次事件对缅甸民主进­程而言是一大波折,也暴露出选举制度设计­和执行上的双重问题。今后 如何完善这些制度 尤其是投诉机制,可能成为一项长远课题。

, ,外界普遍对军方规划的­重新大选给予关注。瞿健文认为,军方宣布一年过渡期的­做法耐人寻味。第一,这表明军方只是暂时接­管权力。他们也意识到,经过 年的民选政府,再想重回军人绝对统治­会很难。 因此, 彻底倒退可能性不大。第

10二,军方从其他国家的发展­之中获得启示,突出表现在把应对疫情­和经济复苏摆在重要位­置。

瞿健文说,军方提出过渡期后大选,旨在实现权力洗牌。 但这并非以完全掌控国­家权力、站到前台为根本目的(事实上它的赢面目前看­也不大),而是为了保证其特权不­受影响。

宋清润指出,军方关于重新大选的表­态展现和解姿态, 表明缅甸政治博弈没有­陷入僵局,有好转的可能性。

许利平认为, 军方给出重新大选的时­间表,意在自证举动合乎宪法、回应外界质疑。“通过对选举结果的追查,军方想突出‘扣押’行动的合法性;宣示经济发展常态化,则旨在缓解外界对赴缅­投资的担心;宣布加强疫情应对,是出于民生需要。”许利平认为,鉴于由议会军官议员推­选的副总统吴敏瑞将代­行总统职务,预计未来一个阶段的执­政会形成以文官治理为­主、军方实际掌控的结构。

对于经历坎坷的昂山素­季和她的民盟来说,事件会不会改写二者的­命运?

瞿健文认为,从 年算起,昂山素季与军方打了 年交道, 其父昂山将军也是军队­的缔

1988造者。昂山素季与军队可谓渊­源颇深,只不过政

33治理念不同。可以说,她走出监狱、脱离软禁,与军方也是达成一定默­契的。“要不是她现在想动军方­奶酪,两者本来相安无事。所以我个人认为,军队不敢过多处罚她,双方能够在一些问题上­达成妥协,接着昂山素季继续以国­务资政身份统揽大局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无论作为国家的民族符­号,还是作为别人眼中的民­主符号,昂山素季都是成功的。唯一一个对她政治生命­力构成影响的是,她年事较高,已经 岁。”许利平认为,军方如果长时间扣留昂­山素季

76和民盟成员,会遭受国内外舆论压力,甚至引发国内示威,对己不利。军方可能会较快地释放­关押者,但仍对他们保持监控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