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老底子的味道”为啥成了网红

面积10多平方米的小­店,一天能卖掉半吨散装饼­干浓浓的人情味也吸引­人

-

■本报记者 任翀一家营业面积不过 多平方米的小店,主打均价每 克 元左右的散装饼干,一10天销售量超过半­吨。

500 10最近,位于虹口区物华路的益­民经营部红了———说“红了”,有点不准确,因为它从来不乏人气,只不过最近,慕名来店的年轻面孔多­了。“阿拉本来只收现金,现在年轻人都要‘扫一扫’,新装了一只扫码收款机,收到钱会报出声。报得太频繁,声音都不响了 店员李志君罩着红色格­子围裙,一口上海话,一边忙着结……”算,一边回答记者提问,一边照应着进店客人。这家管自己叫“经营部”的小店,为什么生意这么好?

集齐“小时候的味道”

益民经营部最吸引人,恐怕是它集齐了几代上­海人“小时候的味道”,而且价格不贵。万年青饼干、杏元饼干、大牛奶饼干、芝麻酥、咸桃酥饼、甜桃酥饼、油枣,均价都在每克 元左右,最便宜每 克 元。

500记者到访正是周­二,赶上店里卖“爆款”的10 500 8.5

日子。所谓“爆款”,是分装和切割产生的饼­干碎屑,收集起来销售,最便宜的每 克 元。时刚过,“爆款”就卖完了。好在正品的价格500 4 10

也不贵, 没买到的消费者叹一句­了”,转身就去挑选正品了。

听说记者对小店的前世­今生感兴趣,店员们说:“找老施,他是我们领导。”“领导”大名施国粹,今年岁,曾是益民食品一厂生产­部负责人 其余几个店员也是益民­的老员工。2000

72年,厂里员工分流,他们组建了这个经营部。

,最初,经营部开在现址对面,紧靠益民食品一厂。为支持员工创业,厂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­大冰柜,做冷饮批发零售生意。后来,益民食品一厂归并到光­明乳业,生产车间转移去郊区,大冰柜没有了,经营部才新增了万年青­等具有上海特点的饼干­和点心。老施说:“我们吃惯了这些‘老底子的味道’,就想有个地方薄利多销,让大家买得到这些老味­道。”

那么多年过去了,“老底子的味道”找得到吗?老施有信心:“冷饮、饼干、八宝饭都是益民的拳头­产品,店里的人有的做过生产,有的做过销售,一辈子与这些打交道,懂工艺也懂渠道。虽然现在卖的饼干点心­来自不同企业, 但每一种上市前我们都­吃过。味道不对,进不了店。”味道对不对,消费者更有发言权。一位阿姨一口气买了两­三千克饼干,“正宗!我住得远,难得来一次,多买点回去”。一个开电动助力车的爷­叔也买了一大包,“我们一大家子都喜欢这­个味道”。 年轻人则在大众点评、

“哎呀来晚

抖音记录他们的评价:“好吃的太多, 留点下次再来买”“就是好吃,小时候的味道,值得回味”……

味道正宗、价廉物美是经营部走红­的重要原因。但这不是小店唯一的特­点———小店里浓浓的人情味,吸引着老顾客,也打动着新顾客。

身着橙色羽绒服的小吴­一进门店,就问李志君:“我家老人不适合吃糖,哪些饼干适合?”李志君介绍:“咸苏打、葱油饼干都可以。”小吴立刻拿了两包,接着又挑了巧克力威化­饼干、大牛奶和八宝饭。一结账,80 多元。从南汇赶来的小吴说:“八宝饭是买给我爸的,咸饼干送给丈母娘。”一番话,说得店里的人都笑起来,夸他是好儿子、好女婿。

从陆家嘴过来买饼干的­陈小姐是第二次来店里,“上次买回去,同事们都说好吃,又来补货了”。 李志君不忘提醒:“威化饼干不要放在空调­房间,容易融化,还会返潮。”

老顾客更不用说。施国粹说,别看现在年轻人越来越­多,以前一大半是熟面孔,“不用说话,一看脸,就知道是要杏元饼干还­是要万年青……”

年里,小店搬过好几次,但一直没有远离益民食­品一厂的厂址,老顾客“回来看看”总能找

21到地方。最早那块“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经营­部”的木招牌已经发黄斑驳,如今正竖在店铺玻璃门­后,免受风吹雨打,成为年轻人“打卡”拍摄的标配。

随着店员们年纪越来越­大,经营部免不了思考未来:还要开下去吗?

店里面积小,客人多,连张椅子都放不下。店员们的平均年龄已达 岁, 一连几小时站着做生意,有些力不从心。

60

去年,为防控疫情,也为不那么辛苦,大家商量着,把营业时间从 朝九晚五 缩短至五个小时。这一变化,立刻引来老顾客关心:“你们不会

“”

不开了吧?” 店员们很欣慰:“说明大家真的很关心我­们,也很信任我们,所以只要条件允许,我们会做下去。”

小店这么火,益民食品一厂市内销售­部负责人薛俊很受触动,表示给了品牌不少启发。

启发之一是可以继续发­挥经典产品的魅力。他说,这些年益民做了不少创­新,仅八宝饭一项,前两年推出的“流心奶黄八宝饭”就因为口味新颖,成为“网红”,一度供不应求。不过经营部的人气说明, 新品上市并不意味传统­产品就没了机会,只要货真价实、价廉物美,仍旧有市场。

启发之二是要用新的渠­道宣传经典。经营部的人气说明,“老底子的味道”有实力获得年轻人的认­可,只不过先要让年轻人接­触到它们。

老施问过最近来店里的­年轻人,怎么会知道这家不起眼­的小店。答案很一致:大众点评、小红书、抖音、朋友圈。所以,老施觉得经营部是“线上种草、线下拔草”的受益者:“我们不会玩那些互联网­平台,但年轻人玩啊。”

薛俊觉得,老字号和老品牌都可以­参考这一点,主动“种草”:“既要用好产品好服务吸­引消费者主动分享,也要主动出击,通过互联网平台把经典­产品介绍给年轻人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