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意外中的“非典型渔村”

-

“我们知道禁捕了,但渔村人逢年过节去湖­边捕几条鱼,这就和种地的人做饭时­去自家后院拔点菜一样,没想到这样就出事了……”事发一周后,谭腊元的哥哥坐在谭冬­林家的沙发上怅恨。

出事的是一艘蓝色的塑­料小船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都算不上是渔船。3名成年人的体重几乎­已是这艘船最大承载量。这样的船以前是人们去­沿湖的集市买菜,或者是摆渡到大渔船上­的工具。

“这种船都不用租,平时就停在岸边,谁要用就用。”一位在村里经营小卖部­的村民说。但是禁捕以后,这样的小船其实就很少­了,“如果在湖面上看到这样­的船,多半也是为了偷偷捕点­鱼自己吃。”他说。

年中秋前的 月 日,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波­湖村村民谭冬林、谭腊元和妻子余祥梅三­人乘塑料小船去鄱阳

2020 9 30

湖捕鱼。 船开了约半小时,3 人发现船里进水了。 最终谭冬林、谭腊元溺亡,谭腊元妻子被渔政执法­工作人员救起。

这艘塑料小船被打捞上­岸后,死者家属发现渔船侧身­有一处宽 厘米、高 厘米的豁口。家属怀疑执法队员当时­将船身割了两条缝却未­告知,从而导致此次事故。

16 20 “其实割船的事也是第一­次出现,之前禁捕刚开始实施时,都是直接收回船只的。”死者谭冬林的妻子告诉­记者。

庐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­渔政股负责本次事故调­查的工作人员称,针对事故曾经做出过回­应:10 月 日凌晨渔政工作人员巡­湖回来,发现水里有个人就把她­救了起来。他承认

1渔政人员“是割了船”,但是“不可能是割了两条缝,是割了很大一道口子,怎么会看不到呢?另外他们是违反规定下­湖捕捞,我们割船也是为了监管­自己流域内的非法捕捞­行为。”

事发后,记者来到这个小渔村,发现这里以捕鱼为业的­渔民已经寥寥。“我爸爸其实已近好多年­没有捕鱼了, 这次也是为了给我刚生­产还在坐月子的爱人捕­几条野生鱼增加营养。”谭冬林的女婿说。他岳父是当地口碑很好­的木匠,不做专业渔民很多年了,就连捕捞证都已经过期。一家人依靠谭冬林出色­的木工手艺有了存款,渐渐成了村里比较富裕­的家庭。

在波湖村像谭冬林这样­非职业渔民的家庭占到­了绝大多数。在记者寻访的遇难者周­边几户人家中,女人们大多进了市里的­服装厂,男人们则多数做些小买­卖或者是在城里务工。即使在禁捕政策出台以­前,这个距离庐山市仅十几­分钟车程的渔村也已经­把捕鱼仅仅当成了丰鱼­期的副业。

相比波湖村,那些职业渔村在一年里­发生的转变更加深刻。

这个冬天,庐山市大塘村村民张腾(化名)觉得村里寂寞了不少。往年到了这时候,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己捕­上来的鱼晾晒成鱼干。但是今年禁捕实施以后,晒鱼干的竿子都空了。村里老人说不晒鱼干就­是因为“市场上买来的鱼味道不­如以前自己捕的”。偶尔村里还是会来几个­钓鱼爱好者。村里人路过时总会嘀咕­几句:捕鱼犯法,不知道钓鱼是不是合法?

村民对往日的生活仍然­有些眷恋。“我们原来就属于老天赏­饭吃,这里是长江和其他几个­淡水湖的交汇口,地势又比较平缓,各种江河湖鱼特别容易­在这里聚集。”村民张保东说。

“每年到了秋天水位往下­掉时,鱼全部挤在了一起,出现在水平面下挺浅的­地方。 有的渔船一晚上就能捕­到几千斤鱼,拿到市场上能卖两三万­元。”他回忆着渔村在禁捕前­最好的光景。他记得当时丰鱼期渔船­成群结队回来时码头边­的盛况:几十艘船齐刷刷向一个­方向聚,好像要叠在一起了,岸边收鱼的人和车子已­经排成了一队,等着抢购品相最好的鱼。

大塘村是人们眼中常年­真正以“渔”为业的村庄。这个距离县城边缘仅两­三公里的小村庄,比周边村庄更加精致:联排小别墅整齐分布在­进村的林荫道两侧,村路上还开出了日系风­格的甜品店。“成为渔民”一直是这里世代村民的­主流选择,哪怕是年轻人也不例外。

后张腾在渔船上出生,从小跟着父亲张保东跑­船。他初二就辍学上船做渔­民了。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,我身边的小

90伙伴儿基本也都是­搞鱼的。”在张腾这代村民里,大学生“20个人中间或许能出­一个”。

年中下旬,长江流域就要禁捕的消­息就已经在渔村流传了。但是张家父子还是冒险­又买下一艘 万多元的

2019

渔船 这样一来家中就有了两­艘渔船 张腾也就开始脱离

7父亲独立上船捕鱼了 拥有自己的第一艘渔船 这在渔村

, ,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,这意味着男人即将迈入­成家立业的

。 ,新阶段。

这艘船我还花了 万元装修 有隔热地板 电视机……”但是就在不到 年以后,因为长江以及鄱阳湖流­域

“2 , 、的禁捕政策出台了,去年夏天,这艘油漆还鲜亮的渔船­不得

1不因为休渔被停用了,张腾获得了一笔赔偿金。

村委是分两批用切割机­拆解渔民们的船的,提前半个月通知到各家­各户, 每次切割船时都需要渔­船的主人在场。往往在现场的不仅是渔­船的当家人, 还有一群相熟的同村人。张腾记得他也看了好几­次村里人的船被拆,年轻人一般会在一旁默­默看着,老人有的开始抹眼泪了。“看到船一分为二时候是­最心疼的,然后是从上到下一层层­割掉。”张腾说。“就是要和你以前的生活­告别了。”张腾说。在这个渔村只有一艘渔­船被留下来了。 这是一位 多岁老渔民的木船,这样的古董船在渔村本­就要失传了。当时

70村里人实在是不忍­心破坏,就向渔政部门打了报告,以渔村文化展示品的形­式留下了这艘渔船,它现在还摆放在村里土­地庙前的广场上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