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白茅岭:上海“飞地”正借力“飞起”沪苏浙皖“一地六县”文旅联盟邀游“长三角之心

- ■本报记者

于量 陈抒怡从上海市中心城­区出发,行车 余公里,记者抵达了白茅岭农场。

270地理上,此地已属安徽宣城地界,与苏浙两省相邻;“白茅岭农场”前面却冠有“上海市”三字。同在宣城境内,相隔 公里另有一处农场名曰“军天湖”,全称是“上海市

90军天湖农场”。 在老一辈上海人的语境­里, “白茅岭”和“军天湖”这两个地名总是与“吃官司”联系在一起———上世纪 年代到年代 上海先后建立这两所农­场用以收押服

50 60刑人员。时过境迁,高墙犹在,现在的白茅岭

和军天湖主要是上海的­农场, 是两片处于苏浙皖交界­处的“飞地”。

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­发展的大背景下,省界毗邻地区总是最受­人关注。沪苏浙交界处,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­发展示范区揭牌已一年­有余,区域协作和制度创新好­不热闹 在苏浙皖交界处 也渐渐热闹起来———最近南京都市圈规划出­台,跨了安徽

; ,和江苏;“一地六县” 的概念也萌生出来,并渴望成为长三角高质­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: “六县”指的是江苏省溧阳市和­宜兴市,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, 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;“一地”指的是上海位于宣城的“飞地”,白茅岭农场与军天湖农­场。说起来,这片区域独具优势,沪苏浙皖要素齐全。

最近,“一地六县”文旅联盟高端对话暨精­品线路发布会在江苏溧­阳举行,达成了景区同城化合作、旅游联合推广等一系列­合作成果。“一地六县”区域拥有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1 个 景区、26 个 景区。“一地

3六县”同城待遇景区合作已签­约。溧阳天目

5A 4A湖景区、宜兴善卷洞景区、安吉竹博园、长兴小浦银杏长廊景区、广德太极洞景区、郎溪观天下景区、 上海白茅岭农场等精品­景区(点)向“一地六县”居民开放市民待遇,“一地六县”居民凭身份证可无缝畅­游,到区域内其他城市游玩­签约景区(点),享受当地市民待遇 包括门票 市民卡 年卡等优惠项目。“一地六县”文旅联盟的目标,是要打响

, 、 、“长三角之心”品牌。

听起来很美,究竟怎么样?

这里的蓝莓就快挂果了

在白茅岭农场的蓝莓果­园里,一串串钟形的白色小花­已经挂上了枝头。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­公司总经理柳玉标告诉­记者,再过一两个月, 这里的蓝莓就要开始挂­果了。而在去年,首批产自白茅岭农场的­蓝莓鲜果已经供往了上­海市场。

在 年以前,蓝莓跟白茅岭还没有任­何关系。

2018

上世纪 年代中期, 为了解决当时上海的游­民安置问题, 上海派出调研勘察组,

50在安徽等地筹建域­外游民改造安置基地。勘察组几经考察, 最终相中了位于当时宣­城县、广德县、郎溪县一带的一片 万余亩的丘陵荒地。1956 年,农场开工建设,并定名上

27海市皖南白茅岭农­场。

白茅岭因岭山岩石裸露,白茅丛生而得名。农场建设之初,一切从零开始。彼时白茅岭一片荒凉,自然环境恶劣,当地人形容此地“天晴一块铜,下雨一块脓”。1956 年 月,首批 名干部抵达白茅岭, 此后又从当时

4专门为旧上海留下的­无业游民提供职业技

40术培训的上海新人­习艺场调集了泥工、竹工、木工 多人。农场建设神速 至当年 月已初具规

500

模,总计安置 余人。除场部外,还建设

, 7个作业区,下辖 个村及各类专业队、生产

6000 3队 个,种植蔬菜、旱粮作物 亩,开垦

8

荒地 亩。

28 259此后数年, 白茅岭农场几经更名。1958 3867年,农场移交上海市公安局­管理,改称上海市地方国营白­茅岭农场。1974 年更名为上海市白茅岭­农场,并编为上海第二劳动改­造管教总队。1983 年,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划归­上海市司法局领导。1995 年, 第二劳动改造管教总队­更名为上海市白茅岭监­狱。

年,因战备需要,设于福建的上海市地方­国营闽北农场迁至宣城,定名为上海

1962市地方国营皖­南军天湖农场,1971 年 月更名为上海市军天湖­农场。军天湖农场总面

12积约为 平方公里, 主要承担教育改造劳动­教养人员任务。1974 年, 农场由收管劳教

40转为收押犯人,并编为上海市第三劳动­改造管教总队。1995 年, 更名为上海市军天湖监­狱。1998 年,上海应安徽所请,划出农场所辖

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安­置宁国市港口湾水库库­区移民。

26

长久以来,白茅岭和军天湖都作为­监狱为上海市民所知晓。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­断深化, 两处农场型监狱在 年完成监社分开的监狱­体制改革。白茅岭监狱、军天

2018湖监狱仍归上­海市司法局、 监狱局管理,农场(包括农场社区)则交由光明食品集团管­理,同时注册成立了上海市­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负­责农场经营。

自此,农场的发展开启新篇章,种蓝莓也是从这时开始­的。

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,“主要是一般的加工制造­业,还有一些资源型的产业­和旅游产业,你做我也能做,大家都差不多,所以项目竞争也就更厉­害。”陈雯解释。此外,区域内国家干道相对较­少,省际道路不衔接的问题­比较突出。

这些难题显然是让朱春­根 “按兵不动”的主要原因。

寻求合适而独特的协调­机制

不过, 朱春根的想法也并非天­方夜谭。最近一段时间,到白茅岭和军天湖农场­参观调研的人来了一拨­又一拨,有关白茅岭农场“一地六县”的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,与当地及周边的合作与­协同已渐成主旋律, 而共求发展是“抱团”的一大动力。

追溯起来, 这块区域的跨省合作早­就有了。比如,安徽郎溪很早就在围绕­白茅岭做文章 上世纪 年代, 郎溪在沪召开经济恳谈­会,会上宣布,上海对郎溪的投资将享­受优惠

。90

政策。2012 年前后,郎溪曾酝酿过,拟规划围绕白茅岭周边­区域作为“皖沪产业示范园区”。再比如,在安徽广德市的太极洞­景区向北,有一处“分界岭”,北面是江苏宜兴,东面是浙江长兴 年,由长兴、广德两县各取一字冠名­的长广煤矿”诞生,至上世纪 年代,已成为繁。1958华的工矿重镇。2019 年 月 日,浙江最后一“80座煤矿的牛头山矿­区,确定由长兴移交广德管

9 26理。长广煤矿结束使命,但是长兴和广德之间的­密切合作却以另一种形­式在继续进行———县域医院跨省合作办医,长兴县人民医院与广德­惠民医院牵手成功。

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宽,“一地六县”地区不光是苏浙皖的交­界处,也在南京都市圈、杭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­市圈的交界处,长三角内常说的地缘相­近、人缘相亲,在这里更为明显。

朱春根是当年光明集团­派往农场的调研人员之­一, 早在 年就先期来到白茅岭和­军天湖两地实地勘察。 两处农场几经历史沿

2016革,区划一变再变,与当地居民的土地犬牙­交错。往往整片土地以一条小­溪或是一条小道为界,就分属农场和当地所辖。另一方面,当地居民对农场土地的“借用”也时有发生。早年间,因为土地归属界定问题,农场和当地人之间有颇­多矛盾,屡次产生冲突。随着农场与当地的交流­和互动日益密切,郎溪和广德两地也给予­了农场方面更多的帮助­与关怀。针对土地归属问题, 当地市容和土地管理部­门态度积极,多次出面协调,保障农场的权益。

目前,这片区域正逐步构建起­初步的发展联动格局。2018 年 月,《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­划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,苏皖合作示

11范区成为全国首个­以县为单位、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­作区。根据合作协议,今年 月底前,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将­在溧阳、广德、郎溪

7三地实现 “跨省通办”。 产业合作也有不少动7­4作,有消息称,溧阳正同郎溪、广德建立现代农业产业­园, 主要从事高端的绿色农­产品种植、研发和加工等, 也在谋求与光明集团进­行合作,借助光明在上海的渠道­和品牌优势,实现市场开拓。 就在前几天,2021 年长三角 “一地六县”文旅联盟高端对话暨精­品线路发布会在溧阳举­行, 活动发布了 年长三角 “一地六县”文旅联盟标识、“长三角之心”精品线路“走

2021心之旅”,并达成了景区同城化合­作、旅游联合推广等一系列­合作成果。展进行片区性的分工指­导,陈雯设想,未来可以对“挖掘各自特色,走一地六县”产业发出不一样的道路。“还应该拓展一些思路,包括生态经济的发展思­路,如果大家能看到生态经­济也有利可图,就不会去拼命抢工业项­目了。”陈雯一再强调,在“一地六县”的发展中,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­要寻求一种合适而又独­特的区域协调机制。

朱春根告诉记者,最近农场方面专门聘请­了宣城市规划设计院和­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规­划设计团队,目前正配合当地政府进­行国土空间规划:“国土空间规划,按理说不应该是企业做­的事情。但是我们希望将我们的­诉求和发展愿景以文本­的形式提交给当地政府,在规划制订的过程中寻­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­数。”

在产业布局方面,农场同样抱持着合作共­赢的指导思想。柳玉标说:“农场的产业规划始终避­免与当地同质化,而是要在突出自身特色­的同时,寻求互补与互利。比如蓝莓的深加工,未来就完全可以入驻当­地的产业园区。”

柳玉标表示,目前农场公司正与属地­政府,依托沪苏浙皖一市三省­无缝对接的特殊区域优­势,借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“一地六县”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­展的战略机遇,积极谋划重点合作建设­空间。围绕合作的核心区、起步区、联动区加强规划衔接, 重点项目落地,积极探索产业合作、 生态发展新路径,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合作­示范新高地。

在铜岭山对面山头上,有一处原教导大队的营­房, 占地 亩, 已弃置多年。记者翻过倒塌大半的围­墙、踩着满

30地的落叶进入营区,就能看到整齐排列却又­已破败的砖房,但参天古树上发出的新­枝,又提示着这里暗藏生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