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长三角一体化中的 之为协调发展,更为实现联动崛起娄江­新城聚焦“沪太同城” ◆太仓这座新城紧挨沪苏­省界,规划上看齐上海“五个新城” ◆

- ■本报记者

任俊锰

4月 日, 江苏太仓市发布娄江新­城总体控制性规划。 娄江新城地处太仓主城­东

9部,北至苏昆太高速,西至沈海高速,南至上海界,东至沪苏通铁路,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,规划总人口约 万人。

50目标是要打造 “长三角中德合作示范

30区、临沪智能制造集聚区、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区、虹桥商务核心配套区”。从这几个定位来研究这­座江苏的新城,能发现它与上海息息相­关。

该新城与上海最直接的­联系,当然是离得近。娄江新城紧紧挨着沪苏­省界,天气好的时候, 可以从高处一眼望到上­海的楼房;交通也方便, 沪苏通铁路太仓站就在­这里,太仓白云渡大道对接上­海嘉定城北路工程已竣­工通车,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嘉闵­线共建段加快推进,未来高铁和轨交能让娄­江新城与上海“同城化”。

与上海更密切的还是产­业联系。太仓是“中国德企之乡”,集聚了超过 家德国企业,不少德国企业的管理者、工程师和技术

360人员都在上海、太仓两地过着“双城记”的生活 年,太仓撤县建市,第一家德企就来了。当时,德国大众已落子上海,太仓离上海

;1993

近,早期进入中国的德企大­多数是大众汽车的供应­商……

以前一起造汽车,未来太仓可能还要与上­海一起造大飞机。今年 月 日,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用­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太­仓

2 18签署战略合作框架­协议。中国商飞总部设在上海, 研制的 大型客机等系列机型是­国之重器。根据合作协议,中国商飞将发挥

C919主制造商优势,大力支持苏州企业开展­机载系统与设备电子元­器件、新材料、增材制造、数控机床、关键零部件的科技创新,参与并承接中国商飞零­部件配套项目。同时,将实施第二货源开发计­划,为在苏州的配套企业提­供业务、资源对接支持,指导企业建立设计保证­体系、质量管理体系、适航验证体系,提供航空领域相关标准、规范、程序等技术支持和培育,帮助相关企业找准产业­切入点,加快进入航空产业链;支持在苏科研院校成为­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­测试联盟成员单位,共同搭建产学研检合作­平台。

在这方面,娄江新城有其他毗邻上­海的苏浙县市其他新城­无法比拟的优势,有两所名牌大学的校区­坐落于此———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­一期项目预计 月可启用,一路之隔的西交利物浦­大学太仓校区正稳步推­进。 近年来,

9太仓依托西北工业大­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­技术、人才、信息优势,利用好上海发展大飞机­产业的辐射溢出效应, 以及近 年太仓对德合作形成的­精密制造产业基础, 搭建平台,融

30入上海。2020 年, 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实现­产值近百亿元。

“娄江新城是太仓把握城­市未来、 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性­工程, 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­展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­的前沿阵地。”太仓市长汪香元表示:“真正把娄江新城的

最佳区位优势, 转化为最优营商环境、 最强比较优势, 打造成为沪太同城化的­综合性价比最高地。”

具体而言 娄江新城将以两所大学­为依托的科教中心、以高新区便民服务和创­新中

心为依托的市民中心、以会议会展和文体艺术­中心为依托的商务中心 划分为科教创新区 智能制造区 高铁商务区和临沪国际

社区。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­究院城市更新

、 、所所长王海勇告诉记者, 娄江新城虽然面积较小 但在规划品质 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,要向上海“五个新城”看齐。在他看来,娄江新

, 、城早已不是疏解老城人­口的“1.0 版”,也不是只服务于产业园­区的“2.0 版”,而应该是以人为本、强调多元配套的“3.0 版”。比如,娄江新城规划了慢行交­通网络体系,“15 分钟生活圈”的相关规划也是为人服­务,尤其将来这里可能有几­万名大学生,做规划和建设都需要考­虑他们的需求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