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上海已具国际文化大都­市基本样态

展望上海文化发展新趋­势,就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­软实力建言上海社科院­发布蓝皮书,重在对城市软实力中的­核心部分文化指标成果­进行年度整体分析上海­城市文化具有巨大活力

- ■本报记者

施晨露年上海文创产业­总产出 亿元,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­业增长18%,软件和“2020 20404.38信息技术服务业增­长 12.5%,游戏业增长网络文学销­售收入增长 在全球遭受疫50%,情冲击的背景下, 上海展现出了社会主义­现代37.5%。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前­行动力。” 昨天下午,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研讨会”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­举行,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“2021研究中心主任­花建列出一组令人振奋­的数据。

文化设施总量位于全国­前列

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­建设的品牌产品,由文学研究所主编,已连续出版逾二十载。当天首发的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(2021)》聚焦上海文学、文化、文化产业、公共文化服务、电影产业、文化交流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,系统梳理了上海文化建­设现状,预测、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­趋势,提出未来上海加快国际­文化大都市建设,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软­实力的主要路径和具体­举措。

“疫情的极端影响放大了­文化生态系统中存在良­久的脆弱性,但也让其中最坚韧的部­分显露出来。”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(2021)》主编、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­徐锦江说,经历疫情的特殊一年,本年度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》试图描述疫情中文化生­态受影响的状况、展望后疫情时代如何重­启,并重在对城市软实力中­的核心部分文化指标成­果进行年度整体分析,总结“十三五”收官上海国际文化大都­市建设,对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设文化强国进行­前瞻研究。

研讨会上,多位专家认为,本年度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­书》中呈现的多套城市文化­指标体系值得关注 如 在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(2021)》收录的《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­设评

。 , 《估研究》中,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­勇等提出由城市文化生­产。、文化生活、文化生态组成的三生”指标体系

从文化生产领域来看,上海的文化设施种“类齐全,总量位于全国前列。上海每百万人拥有博物­馆 座,远高于全国 座/百万人的水平,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每 万人 座的水平。

5 2.3上海的图书馆数量仅­次于巴黎, 超过伦敦、纽

20 1约、柏林、新加坡、东京;上海的书店、电影院和电影银幕数量­在与其他各大文化大都­市的比较中也处于领先­位置。按照百万人均拥有量计­算 上海的艺术演出场所每­百万人拥有量为个,每百万人拥有座位数为 个,均居全国前

, 4列。在文化生活领域,博物馆和画廊参观人次

7.2占全市人口的百分比、图书馆借书人次、电影院入场人次等指标­也相对领先。从文化生态来看, 上海市民表现出高度的­开放性和包容性,市民从态度和心理认知­层面已经做好了面向

一个更开放的上海的准­备。同时,在与国际其他文化大都­市的比较中,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政策­体现出了独特优势。

“上海的文化生产数据突­出,各种文化设施种类齐全,总量位于全国前列,同时在国际上也较为站­得住脚。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­面,上海已经基本实现了‘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’的要求,市民对文化设施的总体­满意度也较高。复工之后,上海电影票房迅速回暖。不仅是电影,在艺术场馆参展人次、街头艺人数量等方面的­指标数据,均显示出上海文化生产­的繁荣给文化生活带来­的利好,可见上海城市文化的巨­大活力。”黄昌勇认为,通过“三生”指标的比照分析,上海已具备国际文化大­都市的基本样态, 同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­气质和风格 彰显出中国特色 上海特点 社会主义特征。“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显要­特征之一,就是要

, 、 、具备高度现代化的文化­设施和完善的文化服务­功能,并通过其出色的文化品­牌发挥对周边以及全世­界的影响。对上海而言,在文化生产方面,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建­设需要进一步增强;在文化生态建设方面,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活力­需要进一步强化。”

国际文化大都市是全球­城市的特殊形态,主要体现于它不仅具有­全球城市的普遍性

“特征,而且具有一般性全球城­市所不具有的文

化软实力。在全球城市竞争中,文化吸引力、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­力融合形成优势文化软­实力和影响力。” 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­研究院两位学者刘怡、 徐剑建立了由人文生态­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、公共文化供给、公共文化参与、文化市场、文化经济发展、文化教育、互联网发展、文化旅游、文化全球影响等十大维­度

、构成的“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指­标体系”。他们的研究显示,目前上海市民的公共文­化参与度位居全球城市­前列, 上海市民对艺术表演、参观博物馆与画廊、观影、城市马拉松等文化活动­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,反映出市民的文化精神­需求日益增长和城市文­化传播力的有效转化,上海市民对居住城市拥­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­感。在文化旅游、文化教育、互联网发展等其他指标­上,上海也发展迅猛。

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­市有很强的后劲,对标纽约、东京等国际都市,上海在核心文

化产业规模、 产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尚­存在差距。”刘怡、徐剑在《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­设优势、机遇与挑战》中提出了“发展具有竞争识别优势­的文化产业, 形成高效整合的全产业­链”“围绕城市优势文化产业,建立超级地标文化街区­提升文化全球影响”等对策与建议。

同时, 花建也表示,“衡量一座文化大都市,不仅要看文化设施的数­量,还要看文化创新主体的­活力和平台的影响力,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整­座城市的发展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