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听莫奈:印象派中的印象派”

- ■

讲座

沈语冰

近日 随着 莫奈和印象派大师展 在上海展出 再次引发, “了人们对印象派大师莫­奈的极” ,

大兴趣 请听复旦大学特聘教授­沈语冰在上海图书馆为­大家讲。述莫奈的跨世纪传奇。

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:凡是印象派的画展都会­引起观众强烈的兴趣。为什么印象派如此受欢­迎呢?这与艺术发展的脉络有­关。

印象派之前的学院派绘­画,包括更早一些的巴洛克、洛可可绘画艺术,描绘的都是贵族、国王的上流社会生活,反映的是两三百年以前­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当­时的人对于古希腊、古罗马的理解。这些作品的宏大主题和­精巧技法固然令人惊叹,但与普通人之间有着明­显的距离感。 而印象派则不同,他们所画的就是他们眼­前的巴黎,记录的是老百姓的日常­生活。正因为大家觉得他们的­画好看、好懂,所以印象派总是很受欢­迎。

“印象派”一词的起源与莫奈有着­直接关系。1874 年,莫奈、毕沙罗、德加等一批被官方沙龙­拒之门外的“落选者”,牵头成立 无名艺术家、画家、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 并在纳达尔摄影工作室­举办了第一

“次展览。莫奈的《日出·印象》在展览中展

”,

出 当时 这幅画受到了舆论一边­倒的嘲讽 喧噪,周刊记者路易·勒鲁瓦特意写了

,一篇文章来讽刺这幅画,标题就叫《一帮印

。《》象派画家》。该文以两个看展人对话­的形式进行点评, 认为工厂里还未印完的­墙纸都比这幅画完成度­高,称《日出·印象》只是一个印象而已,这群画家只是一帮“印象派”。

印象派从 世纪 年代诞生以后,在一片争议声中生长, 到 年代时慢慢为人

19 70们所接受,90年代开始深受市场­欢迎。其间,

80出现了一批大胆突­破传统的印象派代表画­家。他们偏爱自然风景、街道、巴黎工人,主张户外快速作画,强调自然光的相互作用,热衷于色彩研究和瞬间­的捕捉。在他们眼里,阴影不再是纯灰色,而是补色的融合。

在众多印象派画家中,莫奈被称为“印象派中的印象派”。莫奈不仅是印象派的奠­基者,而且是印象派理念的终­身践行者。

年,受马奈《草地上的午餐》的刺激,莫奈创作了巨幅的同名­画作。在这幅

1865画中,有关人物的刻画不再精­确,取而代之的是风景中光­影关系的描绘,阴影部分呈现蓝灰色调,和光线部分形成了非常­强烈的排列效果。印象派的探索初露端倪。莫奈真正从写实走向印­象实验始于年的《蛙塘》。那年,莫奈与好友雷诺阿一起,在塞纳河畔的人流如织­处,创作1869了好几幅­蛙塘掠影。在作品《蛙塘》中,画面上的人已模糊不清,远处的树只用了大块笔­触潦草地充当背景,而河面波光粼粼的效果­才是莫奈真正想要表达­的。

1872年至 年,莫奈在塞纳河郊区买了­艘船,专心在船上写生,这一画就是

1878年。这艘小船被称为“莫奈的工作室”。画船

6上的 年间,莫奈的印象派风格日趋­纯熟,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个­人技法。

6

年创作的 《阿尔让特依上的小屋》,画面已看不到一丝阴影。周围柳树掩

1872

映,倒影婆娑,体现了莫奈对光影的迷­恋。

年,莫奈创作了著名的《撑阳伞的女人》,该画描绘的是他的第一­任妻子卡

1875

美伊和儿子漫步的情景。 卡美伊放大的人物形象­处于画面风景的正中, 被巨大的光影笼罩,显得高大而瞩目,她手中的阳伞混合着青­草般的绿色。

世纪 年代至年代,莫奈创作了众多风格不­一的作品 从克里希大街捕

19 70 90捉到的流动的人群,到“圣拉扎尔火车站”

。系列弥漫的蒸汽及其背­后的工业变革,再到“干草垛”“白桦林”“鲁昂大教堂”系列。莫奈对同一对象在不同­时间点、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着­反复创作。

莫奈声望日隆, 生活逐渐富裕起来。他在吉维尼小镇购置了­别墅,晚年,他和他的个孩子就住在­那里。莫奈把自己的家装扮成

8了美妙绝伦的花园。他说:我这人一辈子没有什么­用,只会做两件事:一是画花,二是种花。

晚年的莫奈生活在大自­然的包围之中, 他以花园为主题的系列­作品更加大胆奔放,甚至在白色的画布上直­接上色,接近中国写意画法,线条精妙,色彩更加丰富。

莫奈晚年患上了严重的­白内障,双目近乎失明。他坐在池塘边不停地画­画,画累了就打坐,如庄子所说,“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”。

莫奈活了 岁, 是艺术家中的长寿之星。1918 年,莫奈把自己的 幅《睡莲》

86捐给了法国政府,这批总长 米、高 米

8的巨幅作品永久陈列­在巴黎橘园美术馆

91 2的椭圆形画廊里,让观众仿佛置身大自然­的怀抱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