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科创资源“精准滴灌”

- ■本报记者

朱凌君

6月 日,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­心在浦江论坛全体大会­上揭牌成立。会上,国创中心负责人、江苏

3

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­刘庆表示, 国创中心致力于打造长­三角科技体制改革试验­田, 探索区域创新共同体建­设的制度体系、路径模式及一体化发展­机制,营造促进科创一体化的­良好生态。

去年 月,国创中心获科技部正式­批复。在展望长三角科创一体­化发展时,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

10记、副主席齐让曾建议,未来长三角科创发展可­以借鉴江苏产研院的形­式, 集合各自的优势将中心­做大做强,这也可以看作沪苏浙皖­协同创新的一个契机。从某种程度上看,国创中心算得上江苏产­研院的“长三角版本”。从 年 月成立起,江苏产研院就定位为江­苏科技体制改革“试验田”和“创新纽

2013 12

带”,并逐渐探索出一套“研发作为产业、技术作为商品”的新模式。此前,有专家指出,江苏产研院可以发挥“抽水机”的功能,快速地进行产业需求和­产业动态整合分析、 提取输送, 带给长三角各地的科研­院所,或许能推动区域内科创­资源的“精准滴灌”。

挖掘企业真实需求

企业是创新主体,但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并­不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主­体,不少企业苦于技术难题­找不到解决办法 发展遭遇瓶颈 不过 通过 合同科研”、技术产权交易和共建联­合创新中心等方式,江

, 。 , “苏产研院有效链接起需­求和供给两端,从而实现创新资源更精­准、更有效的配置,这也被认为是其最大的­优势。纵观全国,江苏产研院可能是目前­唯一将各种专业的经营­性的科研院所整合成一­个整体来进行运营,强大的科研实力是推广­合同科研的基础条件。

从 年起, 江苏产研院与细分产品­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­创新中心,由企业提出重大关键核

2018心技术难题、由企业出资开出技术需­求榜单,在全球范围寻找“揭榜英雄”,开展联合攻关。“我们以企业是否愿意出­资作为判断真假需求的­标准, 同时,龙头企业提出的技术需­求也能够引领行业发展,具有产业共性和代表性。”刘庆表示。目前,江苏产研院与江苏省细­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累计­共建 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,共提出技术需求 项,企业

133意向出资金额 亿元。

609而对于中小型民­营企业,江苏产研院则通过更

19.13灵活有效的“合同科研”对接需求,将“企业语言”转化为研发机构看得懂、可以做的“科研语言”。在合同科研模式的加持­下,中小企业享受更完善的­科技服务 不仅是信息对接,更能参与科研,发现并解决问题。更关键的是,科研服务的形式更加灵­活,价格

,也相对合理。以往企业出钱请专家,若研发失败则“不退不赔”,现在则可以将项目分解,不仅做研究预判,还可以“分期付款”,降低风险。据统计 截至

年底,江苏产研院共对接需求 余项,达成技术合作 项,合同总额 亿元。

2020 580 ,

166 7.71

持续推进院地合作
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­升温,院地合作正成为区域发­展赋能的新方式。早在 年,江苏就启动了以省级产­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撑­江苏园区经济

2010特色产业的转­型升级工作。近年来,承担科技体制“探路者” 角色的江苏产研院又在­深入推进与地方的各项­合作方面持续发力,频繁“跑马圈地”。以南京、苏州为重点区域,江苏产研院已实现与江­苏个地级市合作全覆盖,针对地方产业需求形成­了不

13同的发展模式,形成了一市一重点、一区一特色、一园一产业的区域协同­创新格局。

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与“最强县级市”昆山的牵手。2019 年, 江苏产研院与昆山经济­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“两岸产业升级促进中心”。双方首期出资亿元,成立两岸企业科技攻关­引导资金,征集、提炼

1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­技术难题,为其借助研发机构、研发企业解决技术难题­提供资金匹配, 探索政府引导资金带动­形成市场化资金稳定支­持机制。 当地企业提出技术需求, 中心组织相关企业与江­苏产研院专业研究所等­对接并寻求重大技术解­决方案提供方。企业与方案提供方达成­合作后,中心提供引导资金补助,改变了传统财政资金支­持项目方式。去年中心共立项恒颢光­电、三一重机、捷安特轻合金等

,批次共 个企业科技攻关“卡脖子”项目。

2同时,江苏产研院还以集萃研­究生联合培养为

25切入点,助力地方柔性引才,与连云港、宿迁、南通等地共建了集萃研­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。 去年 月日,南京市主要领导在江苏­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调

9 8研,研究加强院地合作、深化产业创新工作,共商支持筹建江苏省产­业技术研究院大学等有­关事项。根据设想, 产研院大学或将聚焦深­化科技体制改革,发挥江苏或者长三角区­域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,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­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上。

导读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