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

-

马林 荷兰人 共产国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 "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后,共产国际执行委员

(1883—1942), 。会执行局于 年 月委任马林为赴远东的­代表,驻地为上海,任务是“研究远东

1920 8各国的运动,与之建立联系,并就共产国际是否需要­和可能在远东建立个办­事处做一些调查”。

马林从莫斯科出发,经欧洲来上海的途中受­尽磨难。因为马林曾在荷属东印­度(今印度尼西亚)从事革命活动,被当局驱逐出境。 荷兰警方已经把他列入 “黑名单”,对他的行踪特别注意。

年 月,马林乘意大利“阿奎利亚”号邮轮来上海,荷兰当局提前通知其

1921 6

驻上海总领事馆 要他们监视马林的行动。上海是自由港、冒险家的乐园,没护照

,也能待下来。马林使用了一个化名安­德烈森,下榻于南京路大东旅社,后又住进麦根路 (今康定东路归仁里一带)32G 号公寓。荷兰驻沪总领事叫马林­去登记,这样他就处于被监控的­状况。不久,他又转移到汇山路(现霍山路)俄国人里亚赞诺夫家居­住,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租界­当局对他的监视。马林在上海能完成召开­中共一大的使命,靠的是他多年的地下斗­争经验。

与此同时,尼克尔斯基来上海 开展工作。 他的情况长期不被人了­解 直到

,年,苏联学者卡尔图诺娃在­苏联《远

。东问题》杂志上公开发表《尼克尔斯基:一1989个被遗忘的­参加过中共一大的人》, 尼克尔斯基的身世才被­搞清楚尼克尔斯基曾在­远东

。赤塔商学院读书 年至 年在远

(1898—1943),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中­服役;1921 年加入

;1919 1920

俄共 布),同年转入共产国际机关­行政处工作 当时取名瓦西里或瓦西­里耶夫,被

派到中国东北工作。

,竹篱笆旁边谈话

湖南有 “新民学会” 的雄厚基础,年 月 日, 毛泽东给留法的蔡和森­回信,对他建立共产党的倡议“没1921 1 21有一个字不赞成”,并告诉他“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­在进行组织”。 但是毛泽东没有谈具体­情况。

毛泽东的朋友易礼容回­忆比较准确:“毛泽东参加‘一大’后,大约八月回到长沙,他回来后不久到朝宗街­文化书社找了我。他把我邀出来,在书社对面的竹篱笆旁­边谈话 他说要成立共产党。又过了几天,他找了我和何叔衡,在

。现在的清水塘后面的协­操坪。当时我们怕人发现,没有坐在那里开会,一边走,一边谈 这样,我们三人在那里决定了­要成立党。有材料说湖南有个三人­小组,这

,是实实在在的,就是我们三个人,时间是一九二一年九、十月,即在文化书社正式营业­后不久。 第一批发展的党员名单­我记不清了, 当时新民学会的一些骨­干都参加了。有陈子博,彭璜,许文煊等。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形成­了当初共产党核心,这是毛泽东建党的重要­力量。”

在日本的中国共产党早­期组织最简单,只有施存统和周佛海两­人,建立于 年 月。

周佛海 湖南沅陵1921 4

人。1917 年去日本勤工俭学, 在日本第

(1897—1948),七高等学校(相当于大学的预科)读书,开始接触、 阅读社会主义方面的书­籍,尤其对俄国和德国革命­产生了浓厚兴趣,开始信仰共产主义,在张东荪办的《解放与改造》 上发表过不少介绍社会­主义的文章。1920 年暑假, 周佛海回上海期间,拜访张东荪。一天张东荪告诉他, 陈独秀要见他。“有一天我和张东荪、沈雁冰,去环龙路渔阳里(现在似已改为铭德里)二号,去访仲甫。当时有第三国际远东代­表俄人吴庭斯基在座。希望我们组织中国共产­党。当天讨论,没有结果。东荪是不赞成的,所以以后的会议,他都没有参加。我和雁冰是赞成的,经过几次会商之后,便决定组织起来。”这说明,施存统和周佛海都是在­上海先参加了组织,然后到日本去的。

施存统到日本后,与周佛海组成“日本小组”。当时施存统在东京读书,周佛海则在日本南部的­鹿儿岛。施存统因为与日本的社­会主义学者接触,被日本警方严密监控。1920 年 月,陈独秀写信给周佛海,让他与施存统一起组建­共产党旅日组织,

4信件被日本警方截获。

据 年 月 日东京警方的报告可知,陈独秀让周佛海、施存统二人为代表,

1921 4 29一是组建日本党组­织,二可能是让他们准备出­席在上海的中共一大。但是周佛海表示他在鹿­儿岛,地处偏僻,请施存统多负责一些。然而后来施存统没空回­国,周佛海在暑假期间回上­海参加了中共一大。

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­继建立后,又发展了社会主义青年­团组织。入团比入党

刘统门槛低,可以广泛发展。1921 年底,北京、上海、湖南等地都建立了团组­织,并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。

建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­情,一个党需要政治纲领, 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分工,更需要有对敌斗争的经­验。1921 年 月,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中­国,促成了中共第一

5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­开中共一大的历史,在很长的时间里并

。不是梳理得非常清楚,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环境­下,与会的人没有及时回忆,且随后革命形势艰难,没有条件研究。新中国成立之初胡乔木­撰写 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时,说一大开会时间是 年 月日》代表是 人,这就成了权威说法。直

1921 7 1到 文化大革命 结束 一些当事人包惠

, 12

僧“刘仁静写了回忆录,陈公博在美国保

” ,存的中共一大史料传回­国内,这段历史才

逐渐清晰。

年维经斯基来华,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­织,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­意义

1920

上的政党。1921 年 月,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­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­尼克尔斯

6

基先后到达上海, 帮助建立中共组织,促成中共一大的举行

(十四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