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上海14个区开展健康­促进区建设,其中8个已通过国家级­技术评估申城居民健康­素养水平13年“连升”健康科普纳入患者满意­度测评试点

-

本报讯 (记者 顾泳)昨天在京召开的健康中­国行动“第一行动”发布会上,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­邬惊雷介绍:上海坚持“全域协同、全民参与、全生命周期覆盖”的原则,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区建­设, 不断增强市民的健康获­得感。全市有 个区开展了健康促进区­建设,建设覆盖率达 87.5%,其中 个区通过国家级技

14

术评估。

8

邬惊雷说, 上海推动建设健康促进­区,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。首先是全域协同。建立跨领域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,推进健康融入万策 编制、 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­政策 余项。把健康元素融入城市规­划、建设、管理的全

, 80过程各环节,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­部门协作,各区联动推进黄浦江核­心段 公里以及苏州河 公里岸线健康设施建设,“一江一河”健康公共空间成为“健

45 42康上海”打卡地。

其次是全民参与。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­行动,新冠疫情防控期间,硬核科普为 万上海市民每人穿上了­一件“无形防护服”。市政

2400府连续 年向全市 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发­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健康­工具,累计发放量超

13 800

过 亿份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­到35.57%,实现 年“连升”。

1 。2020

最后是全生命周期覆盖。

13大力推进社区、

本报讯 (记者 顾泳)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­邬惊雷在昨天召开的健­康中国行动“第一行动”发布会上介绍:目前,市六医院等上海医疗机­构已试点健康科普纳入­患者满意度测评,推动医疗机构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

将健康科普纳入患者满­意度测评,可助力服务理念转变。邬惊雷说,激励医疗卫生机构以患­者健康为中心普及健康­科学知识,可打造全方位、全流程、全员参与的健康促进模­式。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­调动患者和家属自我健­学校、医院、企业、机关等 类健康场所建设,覆盖儿童、青少年、职业人群、老年人等重点人5

群,目前已建成 家健康促进学校、146 家健康促进医院、156 家健康促进机关、116 家健康305

促进企业和 个健康促进社区,建设健康家庭 万个

544上海市居民健康­素养水平 年

5.37 。

13

“连升”,

康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­性,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提升健康素养。

上海针对患者的健康教­育已呈常态化、规范化、个性化、多样化发展趋势。将健康科普作为患者满­意度测评指标,可以广泛推进健康科普­工作,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­和医患关系。

据悉,此前上海制定下发了《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­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­进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努力使医疗卫生机构成­为健康促进“主阵地”,医务人员成为健康科普“主力军”。

据介绍,全市构建覆盖全院、全员参与的

对市民健康水平的改善­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­维护起到重要作用。 邬惊雷表示,13 年 “连升”重在调动公民自己的积­极性,通过市民健康行为养成“三步走”模式,把“防疫经验”转化为上海 万市民的健康生活启示­录, 让健康成为国际化大都­市的风尚。其中包括向市民

2400发出使用公筷­公勺的倡议、发布《上海市民健健康教育与­促进组织管理体系,推进医院成立健康促进­委员会,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­主任,各职能部门作为组成部­门,多部门联动,形成工作合力。 同时以健康促进医院建­设为抓手,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康的­政策,创造有益于医患健康的­环境,强化社区健康促进行动。

在激励方面, 上海完善激励考核机制,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­教育与促进人才队伍建­设,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­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、评先评优、职称晋升,使健康科普有“硬抓手”,成为“硬任务”。

康公约》等。

上海还为市民健康行为­提供法制保障,研制出台 《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­服务规范》地方标准,将健康公约相关内容纳­入《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­理条例 而今 防疫 三件套” “五还要”已变成市民生活“标配”。下一步,上

》。 , “海将完善爱国卫生与健­康行为促进立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