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如何对接职业需求培养­应用型人才专家解读推­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­发展《意见》释放的新信号

探索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模式

-

■本报记者 李蕾中办、国办近日印发了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 《意见》),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­高质量发展。《意见》有哪些新提法?释放了哪些新信号?

量化职教本科发展空间

《意见》 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主要­目标:到年, 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­世界前列,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。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实行­多2035年,为何此时提出关于现代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《意见》?

上海唯一一所本科层次­职业大学上海中侨职业­技术大学重大办主任呼­玉山认为,国家要推进现代化的建­设体系和治理体系,所以强调 现代职业教育 而从 人才大国 发展为“人才强国”,职业技术人才是必不可­少的支

“”; “”

撑。《意见》首次提到“到 年,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­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­生规模的

2025 10%”。职业本科教育,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­的,由于处在发展初期,职业本科院校的招生数­量比较有限。 这次明确提出10%的比例,意味着职业技术技能人­才不仅需要提高学历层­次,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­和职业能力,才能适应产业改造升级。

《意见》的出台,预示着职业本科教育高­质量发展的同时,也要实现规模化发展。按照“职

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­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­规模的 10%”,若以 年高职 万人招生规模计算(暂不考虑后续扩招),预计年

2025 700职教本科招生规­模将达 万人 据高职发展

2025智库统计,截至目前,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本

70。科层次职业学校共 所, 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数量­的 2%。今年 月,教育部印发《职业教育

31

专业目录(2021年》,职教本科较试点专业清­单

3

保留 个,调整 个,调整幅度达 260%。可以预见,“十四五”期间,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

39 208的审批将迎来重­要发展期。

意见 同时提出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,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­校和专业,保持职

《 》 ,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、培养模式不变、特色发展不变。下一步,教育部将按照“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”的总要求,逐步完善学校和专业设­置标准、专业目录、学位授予及评价机制等。

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职业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­文华认为,《意见》把类型定位作为谋划职­业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, 予以巩固和优化,这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­的起点。

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融通

《意见》强调,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­人才培养体系。刘文华认为,现代职业教育是一整套­发展体系,不是割裂的。其中,强化职业中等教育的基­础地位, 高质量发展职业高等教­育,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,尤其是明确了当前社会­关注热点相关的职业本­科教育的发展目标。

《意见》提到“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­展职业本科教育。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,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、 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­中高职毕业生报考”。 这对拓宽原有职教体系­的上升通道,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­纵向贯通有何作用?

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­景下,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,要对接职业需求,为社会需求提供人才支­撑。” 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处­长陈年生说,传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­标是对接技能人才培养, 以毕业时作为技术工人­来就业为出口。但目前的现实是90%以上的中职毕业生都是­通过各种渠道升入到高­职学校、 本科学校,这就导致培养目标和毕­业产出之间不匹配。新出台的《意见》提出“应用型本科学校、职业本科学校要吸引更­多中高职学生报考”, 给中高职学生的学习指­明通路。上海一直在大力发展的­中高贯通、中本贯通、高本贯通等,其实就是应用型本科学­校对接中高职毕业生的­一个有效举措。

在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­育纵向贯通的同时,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­融通。《意见》指出,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­职业教育渗透融通,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­启蒙教育,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­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­识能力。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­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。同时,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­通高中、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­大学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。

《意见》强调,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,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, 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。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­实训,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­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。

呼玉山说,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­标之一就是为企业服务, 光凭学校一方力量是不­够的,企业应该发挥优势,开展实训教学,使学生们到了岗位能尽­快适应,进入角色。

陈年生表示,校企合作是开展高技能­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,如何把企业工程师成熟­的经验通过校企合作的­方式传授给学生,现代学徒制是非常好的­方法。同时,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如何­调动企业积极性,使企业和学校能双赢。

《意见》指出,探索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的国际化发展模式,服务国际产能合作,推动职业学校跟随中国­企业走出去。

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国际­交流处副处长王爱花认­为,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 融合并进的国际教育合­作模式是以中文为切入­点,以技能为核心点, 破解职业院校学历教育­国际生培养、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、职业教育和产业“携手出海 所面临的语言文化 教学标准 教学资源、师资人才等方面的难题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

” 、 、线国家培养既懂语言又­有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­能人才,助力“走出去”中资企业培养认同中方­管理文化规范的本土人­才。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