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因疫苗获取能力和应对­政策空间不同,全球各经济体增长进入“危险分化IMF下调今­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­5.9% ” 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%

今日聚焦

-

■本报记者 安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日发布的最新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显示,今年全球经济持

(IMF)12续复苏但势头趋缓,预计全年增长率为较 月的预测值下降 个百分点。

5.9%,分析认为,世界经济正呈现“双速”增长, 7 0.1复苏进度失衡。未来两三年,发达经济体将恢复到疫­情前的增长水平。 但在一段时间内,疫情留给发展中经济体­的衰退“伤疤”不会愈合。加强多边合作,才是真正的出路。

全球复苏风险加大

去年 全球经济受疫情打击急­剧萎缩3.1%。今年上半年,随着各国实施宽松货币­政

策,全球经济强劲反弹。不过,IMF 最新出炉的展望报告“调子”略有变化,给出如下几点判断。

其一,全球经济持续复苏,但势头趋弱,风险上升。报告认为,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快速­蔓延,为人类何时战胜疫情带­来不确定性。报告预计,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5.9%,较 月预测值低 个百分点。

7其二,未来,因疫苗获取能力和应对­政策0.1

空间不同, 全球各经济体增长进入 “危险分化”。全球经济复苏极不平衡。

认为,这反映出两点:疫苗接种鸿沟、财政慷慨程度不同。一方面,发达经济体中已

IMF

有近60%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,生活开始恢复正常,一些国家已启动“加强针”,但新兴经济体的接种比­例仅为36%,低收入经济体中仍有9­6%的人口未接种疫苗。

另一方面,去年,富国和穷国都放宽财政­支出,以保护家庭和企业免受­封锁的影响。今年,发达国家的财政支持预­计将与去年大体保持一­致,为私营部门恢复元气留­出时间。一些经济学家认为,这甚至会导致美国经济­过热,但相比之下,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融­资条件趋紧等隐患,不得不缩减预算赤字,退出政策支持。

其三,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中­断比预期持续得更久,通胀形势严峻,各国应对难度加大。

首席经济学家吉塔·戈皮纳特提到,受疫情反弹冲击, 供应遭遇瓶颈, 原材料短缺加

IMF剧,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通胀压力加剧,共同造成复苏势头趋缓。美媒担心,一些国家通胀担忧加剧,可能会限制政府刺激经­济的能力;另一些国家供应短缺的­负面影响不断显现, 一些地区停电,交通瘫痪,工厂关闭,食品供应受到威胁。

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­济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赵蓓文指出,IMF 每年发布两次展望报告,是从当下这个节点对未­来经济走势的一个看法。从最新表述看,其对今年后期全球经济­形势的看好情况要低于­上半年的情况。

“疫情反复是其中重要的­风险因素。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快速­传播,导致全球疫情出现反弹。在此背景下,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均衡­性,导致疫情在不同国家蔓­延程度的不同,经济增长不平衡。这些都通过经济增长预­测数据显现出来。当然,疫情防控不仅与一国的­政治意愿有关,同时受制于卫生防疫能­力、医疗保健能力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多­方面因素。”赵蓓文说。

各国增长分化失衡

舆论普遍认为, 不同国家复苏不同步,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形­势的关键,也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­的主要问题。

先看发达经济体,表面上,与全球增长预期仅下调 0.1%形成对比, 一些富国增长预期下调­幅度高达1%,比如美国。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,美国今年增长预期降为­6%,明显低于月的7%。此外,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日­本和德

7国分别下调至增长 2.4%和 低于此前预测的 2.8%和

3.1%,舆论认为,这与发达经济体去年的­断崖式

3.6%。下跌、今年早期经济重启后的­一派繁荣,以及眼下面临的经济问­题有关。供应瓶颈和物价上

涨,搅得复苏一团糟。再加上,各国不得不在控制通胀­和刺激经济间谨慎行事。由于紧急支出计划,许多国家的债务处于创­纪录水平。

不过,IMF 认为,随着供应瓶颈得到缓解,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明年­将恢复疫情前的增长势­头,然后将略高于疫情前水­平;全球通胀压力也将在明­年趋缓。相比发达国家,发展中经济体的状况更­让人担忧,所遭受的冲击更大。

尽管今年新兴市场和发­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预­期为6.4%, 较7月上调0.1个百分点,但低收入经济体因疫情­恶化导致经济增幅收窄,抵消了一些出口大宗商­品的新兴经济体的强劲­势头。报告指出,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疫苗­接种缓慢, 加之大宗商品和食品价­格不断上涨,影响了经济前景。至少在 年之前,预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­中经济体 不包括中国)的

2025仍将远低于疫­情前水平。疫情导致的衰退

( “伤疤”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愈合。

GDP

“从复苏势头放缓看,全球经济增长分化的负­面影响进一步凸显。”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­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­长、研究员倪建军指出,发达国家方面,今年上半年增长动力相­对突出,但 月以来政策开始转向,一是货币政策转向,二是相关救助政策开始­撤离。可见,

8

其经济增长动力不可持­续。 新兴经济体方面,

月 日,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首席经

10 12济学家吉塔·戈皮纳特在美国华盛顿­出席线上视频新闻发布­会。

当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­的最新一期 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显示,2021 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­苏但势头趋缓,预计全年增长率为较 月份预测值下调

5.9%,个百分点。

7 0.1

(IMF)

新华社 发

新冠变异毒株肆虐、疫苗接种不均衡的影响­进一步凸显,今年下半年以来在亚洲­地区比较明显。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­外部需求也在放缓,再加上通胀、产业链、整体发展环境等多方面­因素叠加,拖累整体经济复苏。

更重要的是,在此过程中,“发达国家的一些政策导­向加剧了复苏环境的复­杂性。” 倪建军举例称,从美国贸易代表最近的­对华贸易政策讲话来看,在严峻的复苏态势下,美方仍坚持对华加征关­税, 没有做出实际改善的迹­象;美国国会围绕债务上限­争执不休,造成一些金融市场的不­确定性加剧;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仍具­不透明性和不确定性;美国在中国周边制造一­些地缘压力等。这些政策的背后,既有一些长期因素的积­累,也有美西方人为制造的­一些政策阻碍。受此影响,上半年全球复苏呈现的­一些积极势头正被削弱,不确定性增加。

赵蓓文指出,眼下各国政府在政策层­面面临的难题是,“子弹”几乎打完。疫情发生一年多来,全球贸易和投资遭受巨­大冲击,一度出现供应链断裂。为应对疫情形势、拉动经济增长,各国几乎倾其所有,把从金融到财政、再到宏观政策领域能出­的“牌”都出了。如今 面对疫情新变化,各国政府还能再拿出来­的政策手

,段和工具已经不多了。

尽管面临诸多不利,专家认为,自疫情发生以来,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­展中经济体一直在为促­进疫后经济复苏、弥合增长的分化积极努­力。报告显示,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­8%,并在年继续增长 最新发布的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》指出,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快于­其他2022 5.6%。IMF新兴经济体,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明显­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且­在疫情期间保持稳定。

“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复苏­的主要牵引力,也在深化抗疫合作、应对气候变化、节能减排等多方面作出­表率。”倪建军指出,中方提出“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­体”,强调“发展”是全世界共同的发展。通过近两年来的形势变­化,国际社会普遍认为,任何国家不可能通过牺­牲别国利益、 只顾自身 “优先”来实现发展。世界各国休戚与共,只能通过多边合作才能­克服疫情、实现共同发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过去几天,中国还因为另一场“风波”成为 官员议论的焦点。

月 日,世界银行委托美国一家­律师事务

IMF

所撰写调查报告称 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9 16

年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, 曾向员工施压,要

,IMF

2求01提7升中国在­世行《2018 年营商环境报告》中的排名,寻求北京方面的支持。美国议员据此要求格奥­尔基耶娃离职。

上周,格奥尔基耶娃赢得法国­和其他欧洲国家政府的­支持,但美国和日本官员仍敦­促 对上述指控进行彻查。10 月 日,IMF 执行董事会

IMF发表声明,重申对格奥尔基耶娃的­支持,认为其

12

在处理《2018 年营商环境报告》时“并未表现出不当行为”,给予美国有力回击。

赵蓓文认为,美国一些人之所以反对 总干事,可能出于意识形态等方­面的原因,不希望

IMF看到中国表现得­那么好,因此打出一张“牌”。过去一段时间,美国对中国的态度,从最初的贸易摩擦到贸­易争端,再到后期上升到多领域、综合性、制度性的矛盾已清晰可­见。随着新一任总统上台, 美国希望在国际舞台树­立更正面的形象也希望­以此维护自身霸权

,倪建军说,疫情之下。正是 协调各经济体发挥合力、支持经济复苏的关键时­期。美国等

, IMF部分国家出于意­识形态偏见、或对中国营商环境改善­的偏见,在此时制造纷争,与其一直以来对中国的­片面解读、夸大其词一脉相承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也是美国对全球经济­复苏形成合力所制造的­人为政策阻碍。但无论如何,全球经济格局东升西降”的调整趋势不会改变

倪建军指出,中国正在更稳健、更灵活地走上“。国际经济格局中更突出­的位置。 中方也会更从容和自信­地应对未来层出不穷的­新挑战、新变化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