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一网通办”便利渗入市民日常生活­将探索制度和技术创新,加快形成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捷化、智慧化的全方位服务体­系

- ■本报记者 版

吴頔进入公共场所出示“随申码”、就医付费不用带医保卡 打开 随申办 就能开证明……如今,“一网通办”带来的便利,早已

、 “”渗入市民的日常生活。上线三年来,上海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不断优化升级,秉承“进一网、能通办”宗旨,提升用户体验,努力让市民企业实实在­在感受到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”。

截至目前,“一网通办” 总门户已接入项服务事­项, 实名注册个人用户万,企业用户 万,累计办件量 亿,服3376 5715务人次 亿。在联合国和国家电子政­务

236 1.7的权威调查评估中, 上海排名全国第一、全

112.79球第九。“一网通办”已成为上海高效政务服­务的金字招牌和上海打­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响­亮名片。

用户体验不断优化

虽是周末早晨,在崇明区的农行新河支­行, 前来办理业务的人依然­络绎不绝。9 月进驻银行自助终端机­起,崇明启动“政银通。”服务运营,政务服务目前全区已有 个银行网点的 台自助终端上线,为市民提

55

供 个高频办事服务。

123如今,“一网通办”的这张“网”,不仅涵97盖线上的“一网通办”总门户以及“随申办” App、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,还打通线下的行政服务­中心、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网­点。市民不管选择哪种方式, 都能享受到统一标准、统一流程、线上线下协同的服务。

今年是“一网通办”改革拓展年,在前两年推动数据共享、流程再造的基础上,“用户体验优化”成为推进的着力点。

上个月, 上海又首创线上线下全­渠道、全覆盖的“帮办”制度。其中线上专业人工帮办­力争“1 分钟首次响应,90%解决率”,实现企业群众“有疑就问、边办边问”,政府部门有问必答、答必解惑”。线下环节则要求领导干­部通过到政务服务中心­陪同企业群众“

办理,“换位式”体验咨询、申请、受理、审核、办结、反馈等全流程,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
同时,“一网通办”还注重线下服务的温度,提供线上线下渠道互补、标准一致、线下兜底的服务,消除“数字鸿沟”,如针对老年人推出“随申码离线码”卡片,在需要核验健康信息的­场所,由工作人员扫“离线码”就能完成核验。

数据支撑提升效能

“我发现在办证过程中,很多个人材料都不需要­自己提交了, 电脑里全都有了,非常方便。” 在临汾街道社区事务受­理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,市民张老伯正在柜面办­理电子退休证业务。他称赞说,“电子退休证不怕丢,不用补办,要用的时候用‘随申办’一亮就行,我们老人也可以赶个时­髦了。”

过去一年里,“一网通办”继续深化推进“两个免交”,实现上海市政府核发的­材料免于提交实体证照,能够提交电子证照的免­于提交实体证照。“市民办事需要带的证照­和材料大大减少了 临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­服务中心负责人说,“对我们窗口服务人员

。”而言,电子证照调用、数据共享核验也让我们­的审核工作量减轻了很­多,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做优、做细我们的现场服务。”

目前,“一网通办”已归集 类高频电子证照 总数突破 亿张 调用量突破 亿

608

次 从而进一步助力企业群­众办事 全程网

, 1.5 , 5.6办”,目前“一网通办”实际办件全程网办率已

, “

“以前办理业务最怕的就­是填表。有一次64.32%。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填完­全套表格,提交后还告诉我填得不­对。”在宝山环上大科技园,上海传远信息技术有限­公司董事长黄耀煌正在­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的“一网通办”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上­办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,“这次只需要输入企业名­称, 后面基本上 90%的企业信息,系统直接就调出来了,我只要查缺补漏再核对­就行了。”

前台的服务越简单,就需要后台的数据越强­大。数据赋能是“一网通办”提供高效、便捷服务的重要支撑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­技术 一网通办”今年推出了“预判、预填、预审”

的“聪明”办事 基本完成了用户从 填表”到,“

补表”再到“核,表”的转变,实现“3 分钟填报、

“零材料提交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