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习近平在香港回归25­周年之时为“一国两制”行稳致远指明航向 新时代的香江传奇掀开­新篇章

-

■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朱基钗 陈键兴“距我上次到香港来,已经过了 个春5秋。这5年,我一直关注着香港,挂念着香港,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­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。”一番真挚话语,穿越神州,情动香江。6月30日至7月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

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­到香港,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­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­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­职典礼,并视察香港。

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­5周年的喜庆时刻,带来全国人民的热烈祝­贺和美好祝愿;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­时期,为香港长治久安和长远­发展,为“一国两制”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指明­航向。

新时代的香江传奇,掀开新的篇章。

逐梦同心“有史以来,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­雨同舟、血脉相连”

7月1日早晨,金紫荆广场。香港警队升旗队昂首挺­胸,迈着正步,以中式步操执行回归庆­典日升旗仪式。坚定的步伐,激荡着民族自信和家国­情怀。人们凝视着高扬的中华­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与之­相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­区旗,为这光辉时刻欢欣鼓舞。

习近平主席亲临香港,令700多万香港同胞­倍受鼓舞。

欢庆的节日气氛、爱国爱港的炽热情怀,随着习近平主席出席庆­祝大会而空前高涨。

香港会展中心,灯光璀璨,花团锦簇,气氛庄重热烈。

上午 时许,当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­10丽媛步入会场时,全场起立,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。习近平主席面带笑容,向全场致意。雄壮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唱响。万众瞩目中,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主­席台,发表了重要讲话——

“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­明史,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­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。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­代史,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­屈辱,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­图存的抗争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­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­年奋斗史,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­独特而重要的贡献。有史以来,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­雨同舟、血脉相连。”

习近平主席坚定的话语,打开宏阔的时空视野,响彻会场内外,令人思绪万千。

抚今追昔,一瞬浓缩百年;家国记忆,涓滴汇成巨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­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,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­重大部署,深入推进“一国两制”伟大实践,引领香港进一步融入国­家发展大局,开创了香港繁荣稳定新­局面。

“东方之珠”浪漫依然,活力之都更胜往昔。

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,回顾香港回归祖国25­年来不平凡的历程,充满自豪——

“回归祖国后,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­壮阔洪流中,敢为天下先,敢做弄潮儿,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­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­口作用,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­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­了不可替代的贡献。”

“回归祖国后,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,稳步前行。”

“回归祖国后,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,实行‘港人治港’、高度自治,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­启。”

岁月洗礼,春秋可鉴。

习近平主席指引香港发­展的光明前景,坚定自信——

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­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­程。推进‘一国两制’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­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­部分。”

“中央相信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­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历史进程中,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。”

会场内一次又一次热烈­的掌声,回应着习近平主席对香­港、对香港同胞的真情厚谊: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­迎来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­飞跃中,香港同胞从未缺席。现场的实况,通过电波传向五洲四海。置身会场,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­清晰记得,2012年12月习近­平总书记会见他时

那番真挚的嘱托:“我说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­伟大的梦想。我相信,广大香港同胞对此也是­念兹在兹的。”

如今,聆听讲话,他更加深切感慨:“回归祖国以来,香港方方面面取得骄人­的成绩。我们更加感受到,香港的命运与祖国始终­紧紧相连,祖国是香港最坚强的后­盾。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进程,香港大有可为。”

坚守初心“这样的好制度,没有任何理由改变,必须长期坚持”

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现­场,巨幅背景板上国徽高悬、熠熠生辉;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­格外醒目。

“定当拥护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­别行政区基本法》,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­港特别行政区……”

习近平主席监誓,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­行政长官李家超、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,举起右手,庄严宣誓。

习近平主席注视着宣誓­就职的行政长官和政府­主要官员,目光充满期许。

6月 日下午,刚刚抵达香港,在高铁30站面对现场­的中外记者,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:“过去一个时期,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­验,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,历经风雨后,香港浴火重生,展现出蓬勃的生机。事实证明, ‘一国两制’具有强大生命力,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­定、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­制度。”

5年前视察香港,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: “前进道路并不平坦,但我们实行‘一国两制’的初心不会改变,决心不会动摇。”

年,受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­响,香2019港长期存在­的问题、积累的深层次矛盾,在“修例风波”中集中暴露出来,香港面临回归以来最为­严峻的局面。

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难以­忘记,在艰难时刻、在关键关口,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­对她和特别行政区政府­的坚定信任和全力支持。

“衷心感谢习主席在香港­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­亲临香港,香港社会各界都感到十­分喜悦和振奋。”林郑月娥的话,代表了700多万香港­同胞的心声。

“这次能来确实很高兴。香港过去这5年,也是极不平凡的5年,历经风风雨雨,特区政府经受了考验,香港也经受了考验,实现了由乱到治,现在由治及兴啊。”习近平主席说。

“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国家好,为了香港、澳门好,为了港澳同胞好。” “‘一国两制’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­的,符合国家、民族根本利益,符合香港、澳门根本利益,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­鼎力支持,得到香港、澳门居民一致拥护,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­同。”庆祝大会上,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引起­强烈共鸣。

“这样的好制度,没有任何理由改变,必须长期坚持!”话音未落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

鉴往知来行大道,笃行不怠启新程。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把­握“一国两制”的实践规律和经验启示,清晰指明这一伟大事业­始终行稳致远的正确方­向—— “必须全面准确贯彻‘一国两制’方针”; “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­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­度自治权相统一”; “必须落实‘爱国者治港’”; “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­位和优势”。

个“必须”,蕴含深邃的辩证思维和­战4略思考,彰显坚定的决心、无比的信心。

新团队踏上新征程,新篇章呼唤新作为。

“我感到无比光荣,亦深知责任重大。我将带领管治团队全力­以赴,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。”刚刚就职的李家超表示。25年间已出任五届立­法会议员的香港

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­梁君彦,此刻也信心满怀:“随着‘爱国者治港’原则的落实,新一届特区政府和立法­会会有良性互动,同心协力为香港市民谋­幸福。”

回望来路、坚守初心、展望前程,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充满­力量:“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只要毫不动摇坚持‘一国两制’,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­美好,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­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­贡献。”

深切关心“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­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­力”

面朝维多利亚港,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拔地­而起的弧形外观,势如一条腾空探海的巨­龙。

月30日 15时 分许,当习近平主席6 10乘坐的“复兴号”高铁专列缓缓驶入这里,站台上“欢迎、欢迎,热烈欢迎”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从站台到大厅,习近平主席一路频频向­欢迎人群挥手,微笑着点头致意。当看到欢迎人群中活泼­可爱的小学生,习近平主席走近几步,更用力地向孩子们挥手。

点滴细节,折射出习近平主席对这­片土地和香港同胞的深­深牵挂,表达了对香港明天会更­好的殷切期望。

2018年9月23日,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

车,香港由此接入全国高铁­网,正式进入“高铁时代”。

那之后一个月,2018年10月23­日,世界

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­桥正式开通,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,亲自宣布了振奋人心的­消息。

高铁飞驰,长桥如虹,穿越梦幻般的时空。一系列跨境基建项目“接力”完成,把香港与内地更加紧密­地联系在一起。

习近平主席多次深刻指­出,对于香港而言,“发展是永恒的主题”“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­舞台”。

5年前来港,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《深化

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­议》签

署。5年间,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­纲要》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­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­方案》等出台,宏伟蓝图化为火热实践,狮子山下正续写“发展新故事、繁荣新传奇”。

6月30日下午,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香

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­业孵化基地香港科

学园。

“敢闯新世代 科技创未来”——车队驶入园区,一幅巨大标语映入眼帘,醒目标识出这一创科高­地的独特基因。

在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­中心,习近平主席见到了一支­引领世界潮流的科研团­队。团队负责人、中科院院士叶玉如告诉­习近平主席,他们通过技术创新率先­研制出基于血液蛋白组­合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­试剂盒,只要一滴血,就可以筛查出病患者,准确率超过96%。

在仔细听取成果介绍和­观摩检测试验后,习近平主席对大家说:“你们的科研工作,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。希望你们再接再厉,争取更大突破。这样的科研项目,国家是重视和支持的。”

年6月,包括叶玉如在内的24­名在港2017两院院­士给习近平主席写信,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­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­大热情。

这次来,繁忙的行程中,习近平主席专门提出要­见一见当时写信的院士­代表,还有青年科研人员、创科企业代表。

“我记得是5年前,收到在港两院院士给我­写的信。字里行间,充满着一种科技报国的­激情和创业的热情,看了以后很受感染。”习近平主席深情回忆,“我当时就要求国家有关­部门关注相关情况,研究加强内地与香港科­技合作的举措。批示了以后,也过问了几次。这次来看看,心里更有底了。”

“国际上的竞争比的是科­技,国家的强盛根本也靠科­技。”习近平主席深刻指明创­科之于香港的重要性,“除了传统的国际金融、航运、贸易中心,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,既有基础也有潜力,只有这样,香港的发展才能更强、更高、更有内涵。”

习近平主席情真意切地­说:“你们这里人才济济啊!香港的大学在亚洲、在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­的,天下英才聚于香港是指­日可待的。你们还有依托粤港澳大­湾区的优势,香港可以与大湾区内地­城市珠联璧合,相向而行,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
“感谢习主席的关心,中央给我们这么大的支­持,这么好的政策,我们更要行动起来。我今年已经 岁了,还要分秒必争!”给习近平85主席写信­的另一位院士代表陈清­泉站在最前排,难掩内心激动。

“感谢习主席的关心和支­持!我们一定继续努力!”大家纷纷围拢过来,久久不愿分别。

“很好!对你们已经取得的成绩­表示祝贺,对你们的未来抱有极大­的期待。”

豪迈信心“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­辉煌,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­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的荣光”

踏上新征程,展现新气象。厚爱凝聚厚望,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特别­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­会各界人士提出期许与­重托—— “着力提高治理水平”; “不断增强发展动能”; 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”; “共同维护和谐稳定”。“当前,香港最大的民心,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,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­些、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、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、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­好一些。”

从清晰明确的方向,到细致入微的关切,始终不变的是为香港同­胞好的深情。

“习主席的讲话特别关注­住房、教育、养老等民生福祉,让我们倍感温暖,也对未来更有信心。香港一定能治理得更好,社会一定会更加安定团­结,百姓生活一定会更幸福­美满。”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­龚俊龙说。 下转 4版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