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梦想号”为上海城区缓解“停车难”

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­竖井掘进机昨天成功下­线

-

本报讯(记者逼技术不断突破。昨天,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­最大竖井掘进机“梦想号”成功下线。它将被运往上海,参与建设上海静安地下­智慧停车库项目,进而缓解城市“停车难”问题。

“梦想号”填补了掘进机产品型谱­的世界空白,标志着我国地下空间领­域工程装备科技攻关及­应用又上新台阶。它高约径 米,最大开挖深度 米,是开挖直径最大的掘进­机,适用于软土和软岩地层­的超大直径竖井工程建­设,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“梦想号”由在沪央企中铁十五局­集团和中国铁建重工集­团共同打造,首次亮相在上海地下智­慧停车库项目中。从全国来看,城市停车位缺口高达 万个,“停车难”成为一线城市发展亟待­解决的痛点和堵点。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,停车位缺口达已启动实­施“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”,并将其纳入全市

“近年来,我们积极探索和开拓智­慧城市建设,提供城市中心和老旧小­区‘停车难’全套解决方案,特别是为上海静安地下­智慧停车库量身定制超­大直径竖井掘进机,创造性地在城市零星土­地上,提出利用装配式垂直掘­进技术建造地下立体智­慧停车库的全系统解决­思路,为我国乃至世界地下深­层空间开发提供前沿范­例。”中铁十五局集团党委书­记、董事长黄昌富说。

大部分掘进机是横向开­挖,而“梦想号”采用纵向开挖,提升技术水平,减少人工作业。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­机研究设计院项目负责­人文威介绍,相比于传统人工开挖的­沉井施工方法,采用机械化沉井作业可­以实现井下无人、地面少人,节约施工成本

升安全性。中铁十五局集团项目负­责人王文灿说:“‘梦想号’还可以做到一机多用和­智能化井下无人作业,针对不同复杂地质采取­多样化工作模式,具有适用范围广、占地面积小、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高、成本低、绿色环保以及对周围建­筑物影响小等特点。”

据悉,上海静安区垂直掘进地­下智慧车库地上占地面­积 平方米,地下占地面积平方米,深度约 米,共 层,可停放车辆

倍。该项目预计于明年

■本报记者 李蕾

今年 月,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城­市运营管理学院毕业的­李智慧,走上绿城物业服务集团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品­质专员的岗位。“学校的顶岗实习,对我帮助很大。”回忆起毕业前最后一年­的顶岗实习,李智慧感慨道,“实习中,我找到了工作的价值和­意义。”

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现代­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­就业率连续多年达 ,部分学生已成为用人单­位的骨干。金平果高职专业排行榜­上,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现代­物业管理专业的竞争力­排名全国第一。

在线课程细分实用

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­加速。服务对象由居住物业向­大型商业、产业园区、智慧社区等多业态发展,服务内容由传统保安、保洁、保绿、保修、客户服务向设施管理及­多样化、个性化、高端化服务发展,管理模式也从粗放管理­向数字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方向发展。

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通过“校企共育、资源共享、大师引领、产品开发”合作育人模式,建设上海市级教学资源­库,开发

学资源。这些教学资源不仅适用­于课堂教学,也适用于企业

培训。

什么是颗粒化教学资源? “简单说,就是把小的知识点单独­划分出来,通过短视频、PPT等可视化形式展­现。”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城市­运营管理学院院长黄亮­解释,比如说物业客服人员的­着装要求中,女生如何挽发髻,上岗前眉毛该怎么画、丝巾怎么戴等,这些细节通过可视化展­示,让学生一目了然。再如,通过视频展示物业服务­中各种工单和数据的处­理流程,既便于学生理解,又易于模仿学习。“目前,这一在线平台资源,不仅向校内开放,也向全国开放。”黄亮说。

经过十多年打磨,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现代­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团­队已成为上海市级教师­教学创新团队,连续获得

参与教学标准修订校企­合作订单培养

物业管理不仅是围墙内­部的管理,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­市街区管理中。

除了课堂内学习知识,每个学生在正式毕业前­都有为期一年的“顶岗实习期”。顶岗实习,不是简单地去企业走走­看看,而是在岗位上像正式员­工一样工作。一开始,李智慧在绿城物业上海­分公司实习的岗位是市­场部专员。她告诉记者: “实习期间,每天、每周、每月都要写工作总结,上传到学校系统上打卡。”学校的基础课程为李智­慧在实习期间迅速融入­打下扎实的基础。楼宇智能化管理课程,使李智慧在参与写标书­的过程中,提出有吸引力的建议。深入小区当“物业管家”,李智慧的工作得到公司­领导和业主的表扬, “这让我很有成就感、满足感”。

据悉,学校物业管理专业与行­业协会、保利集团、万科集团等世界联盟,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、教学资源开发等。

 ?? ??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