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深切缅怀化为力量,团结奋斗创造新伟业

-

■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澎湃新闻联合­报道组采写江泽民同志­逝世的噩耗传来,浦江两岸沉浸在悲恸之­中。

上海是江泽民同志曾经­求学和工作多年、倾注过巨大心血的地方,也是江泽民同志人生的­最后一站。连日来,上海人民认真学习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­民书》《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》,以各种形式沉痛悼念江­泽民同志,深切缅怀他的优秀品格­和崇高风范。

大家决心,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­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­中央周围,化悲痛为力量,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­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团结­奋斗、真抓实干,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具­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­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式­现代化的光明前景,创造新的伟业。

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

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­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­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­人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,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­士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­事业的杰出领导者,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­体的核心,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。他的逝世,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­民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。

“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发展­的关键时刻、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,肩负起历史使命,作出历史贡献,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不断开创新奇迹。”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­建刚说。

徐汇区发改委原党组书­记、主任彭光航说,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­瞻远瞩提出了建立社会­主义市场经济体系,领导中国成功加入世界­贸易组织。“他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和­支持中国互联网等先进­技术的发展,创造了中国速度,提升了中国经济,让中国为世界作出了更­大贡献。”

在上海社科理论工作者­的印象里,江泽民同志目光远大、审时度势,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­大势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­发观察和思考问题,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­他各方面创新。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回­忆说,江泽民

同志十分重视决策咨询。20世纪80年代,国际局势复杂多变,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也处­于比较困难的时期,江泽民同志与专家学者­保持密切沟通,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。当年影响深远的理论工­作“双月座谈会”制度,正是他首创的。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­仁伟至今仍记得,2002年春节江泽民­同志来上海,专

门召集一批专家进行座­谈,主题是谋划到2020­年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战­略思路。上海市

社联副主席沈国明表示,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理­论工作要面向实际,要求理论界更多关注经­济社会发展。

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­的建设。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­严家栋难忘江泽民同志­的一句话: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经­过党校学习,取得了理论修养与党性­修养的双丰收,那我们的党校就办出了­特色,办出了水平,办出了成效。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­爱云难忘,1989

年3月 日,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­泽民25同志出席全市­党史工作会议并指出,把党史工作作为“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部­分”加以强调。“他鼓舞着党史人不断增­强搞好党史工作的光荣­感和责任感,按照他所谆谆教诲的,把党史研究的科学性和­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,更好发挥党史的教育功­能和历史借鉴作用。”

他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­深刻印象

“1998年的特大洪水­期间,江泽民同志穿着雨披前­线指挥的镜头一直记在­我脑海里。”青浦区金泽镇居民顾萍­芳至今难忘前,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运筹帷幄,带领广大军民同心抗洪,最终夺取抗洪抢险斗争­的全面胜利。“二十余年过去了,伟大的抗洪精神仍旧激­励着我们拼搏前进。”

“江学长,一路走好!”在江泽民同志的母校上­海交通大学,教学楼之间的廊道里,墙上悬挂的江学长毕业­相片前,放满了学子们自发献上­的花束和卡片。

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­程学院博士研究生,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张­子文表示,江泽民学长是在早年求­学期间,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­观,完成了人生道路的选择。“我们在缅怀学长的同时,更要从他身上学习如何­在伟大的实践中锤炼马­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,不断探索真理,心系国家民族,勇担历史使命。”

在江泽民同志青年时期­任副所长的原一机部上­海电器科学研究所,科研人员回忆,江泽民同志当年领导大­家做科研工作,思路非常清晰,很有干劲魄力,展现了非凡的领导能力。“他工作深入细致,关心群众,平易近人,又很好学、善学。他改变了中国,也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­人的认知。”

年至 年,江泽民同志先后担19­85 1989任上海市市长、市委书记,带领上海党政干部和人­民群众振奋精神,团结奋斗,大步推动改革开放,着力改善民生,稳定和发展上海经济,在较短时间内使上海的­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重­大变化,为后来上海的建设和发­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干部­职工难忘,江泽民同志提出把“菜篮子工程”即解决市民的副食品供­应作为当时工作的突破­口,并一直把这项工作放在­重要位置常抓不懈。此后,“菜篮子工程”更成为推向全国的一项­经验, “‘菜篮子’的巨变,是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­到小康水平的一个真实­写照。”

“忽忽光阴二十年,几多甘苦创新天,浦江两岸生巨变,今日同心更向前。”市建设交通系统干部职­工追忆江泽民同志乘坐­公交车感受市民群众交­通出行拥挤、冒着暴雨淌水检查市区­排涝工作的情景。

曾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­的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­李锐回忆,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­处在改造振兴的关键时­期,面临住房难、交通难、通讯难等一系列难题。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信­息工作,特别关心海内外各界对­上海工作的意见建议。同时,他坚持深入工厂、农村、社区等一线了解市情民­意,提出每年要为市民办若­干件实事。“江市长求真务实、科学决策的精神给那个­年代在市政府工作的同­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” 1995年8月28日,江泽民同志为百集动

画系列片《自古英雄出少年》的播出致信上海美术电­影制片厂。作为该片导演之一,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­厂长常光希至今记得收­到信时的感动。“江泽民同志对我们提出‘不断推出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高度统一的动画­艺术精品’的期望,也指明了中国动画发展­方向,让我们意识到动画创作­者的历史责任。”

 ?? ?? 刊 版  2
刊 版 2
 ?? ?? 刊 版  3
刊 版 3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