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深切缅怀继承遗志 万众一心勇毅前行

——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­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,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­在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­上致的悼词,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谱写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篇­章

-

■新华社记者国旗低垂、汽笛鸣响。日,全国广大干6部群众收­听收看江泽民同志追悼­大会,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­致的悼词。大家一致表示,要化悲痛为力量,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,以实际行动更加紧密团­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­心的党中央周围,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­神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­路上不断谱写党和国家­事业发展新篇章。

学习悼词、缅怀功绩,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江泽­民同志的深切悼念

首都北京,人民大会堂大礼堂。鲜花翠柏中,江泽民同志的骨灰盒上­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­党党旗,会场庄严肃穆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追悼大­会上致悼词表示:“我们爱戴江泽民同志,怀念江泽民同志,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­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,为争取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­强、人民幸福鞠躬尽瘁、奋斗终身。”

“聆听悼词,让我回忆起江泽民同志­和我祖父见面时的音容­笑貌。”走出人民大会堂,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­大学读书时的老师顾毓­琇之孙顾宜凡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—— 1989年,江泽民同志在给顾毓琇­回信中所引用的诗句,时隔三十多年,仍让顾宜凡印象深刻。

“斯人已去,风范长存。”顾宜凡说,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­光辉的一生和建立的丰­功伟绩,我们更加认识到,江泽民同志的革命精神­和革命风范将永远教育­和激励我们前进。

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­那坡县百南乡弄民村,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肃­穆。

驻村第一书记李长宏等­1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­众代表胸前佩戴白花,神情凝重地肃立,通过电视收看追悼大会­直播。

年和 年,江泽民同志两次到19­90 1996广西,深入工厂、农村、学校、港口等地考察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指出,江泽民同志从青少年时­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,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­的洪流。

1997年出生的李长­宏说:“身怀爱民之

心、恪守为民之责,江泽民同志的为民情怀­和崇高风范激励我们继­续埋头苦干、奋勇前进,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­献给党和人民。”

6日上午,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­党员

干部、村民代表们早早来到村­委会会议室,怀着悲痛的心情收看江­泽民同志追悼大会

实况。

“江泽民同志尊重群众、关心群众,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­的安危冷暖,依据最广大人民根本利­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,人民群众永远怀念他!”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致的­悼词, 65岁的老党员闫上青­湿了眼眶。

1991年 月,江泽民同志到西柏坡考­9察,为西柏坡纪念馆题词:“牢记‘两个务必’,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­主义。”

“那一年,我回到村里任村委会主­任。当时,大家对村子怎么发展没­有明确思路,江泽民同志坚定不移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,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­向。”闫上青说,通过办焦化厂、组建货运车队,村里逐步解决了温饱问­题。

“行动是最好的悼念。”闫上青说,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,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
刚刚执行完神舟十五号­飞船发射和神舟十四号­飞船返回任务的酒泉卫­星发射中心内,一片沉静。

中心办公楼前、东风礼堂楼顶、各单位国旗广场均降半­旗志哀,各单位人员自发组织起­来,收听收看江泽民同志追­悼大会直播。

上世纪90年代,江泽民同志提出,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,并亲自为飞船题名“神舟”。

“我们要以实际行动,表达最深切的悼念。”工程师李春锋说,“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­下,我们将再接再厉,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­展贡献力量!”

继承遗志、高举旗帜,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­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­周围

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指出,江泽民同志留给我们的­最可宝贵的财富,就是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。12月6日上午,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师生

员工收听收看追悼大会,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达­哀悼。

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­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说,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理­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­开拓的结果。面向未来,我们要继续致力于解决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­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­论和实践问题,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­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­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­结合,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­地上展现出更强大、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。

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­人民事业风雨无阻向前­进的根本保证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指出,新征程

上,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道路。这让招商局原蛇口工业­区总经理顾立基深有感­触。

“江泽民同志以宽广的胸­怀、开阔的视野和务实的工­作,关心支持并鼓舞着蛇口­建设者们在这片改革开­放的热土上‘敢为天下先’。”顾立基表示,作为改革开放之初的排­头兵,广大招商人将在以习近­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­坚强领导下,努力当好新时代全面深­化改革开放的践行者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指出,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。

“江泽民同志在工作期间­一直高度重视发展质量,多次强调要更新发展思­路,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­关系,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­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,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­益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­济综合司副司长夏鑫说,“新征程上,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­的党中央周围,认真履职尽责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。”

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引用了江泽民同志的一­句话:“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,真诚地希望全党同志特­别是中央各位同志时时­刻刻把党放在心中最高­的位置,时时刻刻在各项工作中­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­导,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­望所在。”

收看追悼大会直播后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­卢毅表示,新征程上,我们要继续保持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习­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­央周围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不忘初心使命,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道路奋勇前行。

万众一心、团结奋斗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­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

在河南兰考,焦裕禄干部学院全体教­职工集中收看了江泽民­同志追悼大会。

“江泽民同志不断推进理­论创新和各方面创新,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­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­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,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­前进。”学院党委副书记文柏松­说。

“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。”文柏松表示,我们要把对江泽民同志­的悼念转化为贯彻落实­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­行动,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­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­理力量和实践伟力,为培养焦裕禄式的好党­员好干部不懈努力。

在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­镇新建村,村党支部书记马英同村“两委”成员一起收看了

追悼大会,深有感触地说:“江泽民同志对人民无限­忠诚,心中始终装着人民,让我印象深刻。过去几年,我们从贫困村变成小康­村,乡亲们‘钱袋子’鼓了起来,笑容多了起来。人民是工作的出发点也­是落脚点,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­信条。” 6日上午,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石­角塔村

驻村干部高杰和村民们­一起收看追悼大会实况。

“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指出,‘在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­上昂首阔步走下去’,引发了我们高度共鸣。”高杰说,神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­缘,一度生态环境遭受严重­破坏。当年在江泽民同志“再造秀美山川”的号召下,全村人手拿肩扛栽下的­一株株树苗已成绿林。“新征程上,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­理念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

收看了江泽民同志追悼­大会直播,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­公司银川输气分公司党­委书记胡子秋将“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”写在自己的记事本上。

“西气东输作为国家西部­大开发标志性工程,凝结着民族梦想、国家力量、人民智慧。”胡子秋说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­记在悼词中提出的要求,保持只争朝夕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­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­精神,管理好、运营好西气东输这一能­源大动脉,将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­己手里。

高原寒冬,山谷中的公路建设者仍­在一线奋战。

中铁二十一局拉萨至日­喀则高速公路项目部常­务副经理张爱晖和同事­们在项目工地收看追悼­大会直播。张爱晖说:“交通对偏远地区而言,是建设的奇迹,是生活的改变,更是明天的希望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高质量建设好项­目,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­施体系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­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
中铁四局玉磨铁路青年­突击队队员集体收看了­追悼大会实况。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­的队伍,此前在建设中老铁路中­自主攻克了30余项国­家级技术难题。

突击队队长丁骋杰说,习近平总书记在悼词中­强调,要“坚持自信自强、守正创新”。“我们将继续扎根建设施­工一线,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工艺­改进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­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”

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­业是一场接力跑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­接续奋斗。

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­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­家的大政方针,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­复兴的宏伟蓝图。

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­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­政治任务。各地干部群众表示,新征程上,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周围,坚定信心、同心同德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