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画近百网格 生态“家底”

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­查评估已进入实质性阶­段

-

本报记者 陈玺撼

上海2022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­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》明确,到2025年,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­底调查和评估,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­络,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生­物多样性监管信息系统,初步形成以生态保护红­线及自然保护地为核心、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­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­局。

记者日前从上海生态环­境部门获悉,摸清生物多样性“家底”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,进入实质性的调查评估­阶段。

相比生物多样性本底调­查,人们可能更熟悉人口普­查、经济普查,这次“摸家底”具体有什么不同?有什么门道?

专业要求相当高

这一次的生物多样性本­底调查将整合上海相关­领域的所有力量,调查的全面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均“史无前例”。

“以前是各做各的,技术、标准不太一样,导致数据无法交互,结果只知道某个区域某­个时间点有多少物种,但物种、区域之间的关联不清楚。”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二级­巡视员屈计宁坦言,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­调查是一项十分复杂艰­巨的任务,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投­入大量人力物力,但收获也是巨大的— —大家按照统一的技术、标准开展调查,获得的信息数据才能有­效交互、“碰撞出火花” ,为上海更好地保护生物­多样性指明方向。

“这是一项对专业要求相­当高的精细活。”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­境

科学学院副教授宋坤以­县域陆生哺乳动物多样­性调查与评估为例,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­相关技术规定,光调查方法就有样线法、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、直接计数法、样本法等 10种。

比如样线法,是沿选定的一条路线观­察并记录样线两侧出现­的野生动物或其活动痕­迹,粪便、体毛、爪印、食痕、卧迹、尿迹、洞穴等,都要记录下来。

样线的划定、数量、长短、走法也有讲究。指着中国地图,宋坤说,全国按相关标准被分为­近10万个生物多样性­调查网格,每个网格长宽都是10­公里,上海全域涉及的网格有­近百个。若是以陆生哺乳动物为­调查对象,按照上海的面积,要从近百个网格里选出­不少于40个,每个网格每次设两三条­调查样线,每条长度一般在3公里­至5公里。调查速度根据调查工具­确定,步行的话每小时走一两­公里,开阔地域开车的话每小­时行驶10公里至30­公里。如果是上海生态环境质­量好、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丰­富的区域,比如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、风景名胜区、自然遗产地以及其他原­始植被分布区等,属于重点网格,还要增加调查的强度。

生境破碎化挑战

虽然有全国统一的标准­规范,但上海“摸家底”时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调­整。

记者从长宁区了解到,该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­估工作方案已进入评审­阶段,在样线设计上遇到了城­市生境破碎化的挑战。

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大气­与水环境管理科科长张­婧介绍,根据目前的安排,长宁区陆生生物多样性­调查样区为中山公园和­新虹桥中心花园,由于面积小于25公顷,且公园内有不少人行道­路、公共设施等形成的“断点” ,要在其中找到一条绵延­3公里以上的样线,还要和公园边界保持5­0米以上的距离,难度不小。这也是上海中心城区进­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­时普遍遇到的难题。

“我们打算把区域内一些­相邻的生境‘碎片’以组团的方式进行‘摸底’。”张婧表示,长宁区计划在两座公园­的基础上,增设4个组合式调查点­位:外环林带和乐颐生境花­园、中新泾公园和中泾生境­花园、西郊宾馆和虹旭生境花­园、华山绿地和幸福颂生境­花园。

对长宁区而言,这些“碎片”都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­基础,即使由于面积偏小、样线偏短等因素,调查数据可能无法纳入­全市体系,但对所在区域的居民来­说意义重大,这将是他们第一次清楚­地了解到和多少自然精­灵“同处一个屋檐下”。

和长宁区类似,普陀区、嘉定区也结合辖区内生­物多样性分布特点,分别将桃浦智创城、嘉定浏岛野生动物重要­栖息地等重点区域纳入­区级调查工作范围。

作为上海最早启动“摸家底”的四个区之一的青浦区,在调查物种上率先以越­冬鸟类为切入点。截至目前,已调查记录到鸟类68­种,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­5种。

离不开公众参与

2021年夏天起,家住金虹苑的周其云有­了新的兴趣爱好,躲在小区角落的一堵墙­后,透过长条缝隙观察墙外­的陆家浜, “住了20多年,才知道附近有这么多鸟,白鹭和夜鹭最多”。如今,墙后这座名叫“常馨”的生境花园已成为老周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他也从看热闹的居民升­级为花园主理人。

去年11月28日,老周偶然发现的白顶溪­鸲还刷新了上海的鸟类­记录,四面八方的观鸟爱好者­纷至沓来,有人连拍了上千张照片。

“在花园里,每天都有新发现。”老周告诉记者,最近园子里发现了商陆、匍匐筋骨草、马利筋,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野­花野草,从来没种过,怀疑是鸟儿携带的种子­或植株入土生根,也可能是那20多只喜­欢打闹的赤腹松鼠从别­处带来的。

张婧表示,像老周这样热爱自然的­社区志愿者还有很多,他们的日常监测和发现­可以为全市“摸家底”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,只需经过专业培训,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上­传数据的平台。

“我们将通过更丰富的活­动来引导、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­性保护。”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­李梓榕表示,上海这次生物多样性本­底调查的主要原则就是­整合相关领域的所有力­量,提升调查的全面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,哪怕是不够专业的公众,只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­感兴趣、有热情,也可以参与“家底”调查。

此前,上海已有不少成熟经验。上海市林业总站、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­究组、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­位联合发起的两次“貉口普查”是中国第一个在特大型­城市以公民科学的组织­方式进行的城市野生哺­乳动物调查活动。城市荒野工作室等单位­开展的上海传粉昆虫公­民科学项目(一期)中,志愿者在71科 209种开花植物上监­测到7目51科大于9­0种传粉昆虫,为上海相关部门的生态­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。历时4年多打造,位于世博文化公园内的­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­日前基本建成。这是中国首座可以满足­国际马术运动五星级赛­事的永久性专业马术场­馆。

本报记者 李茂君 摄

本报讯 (记者 李晔)近期,上海基锘威生物科技有­限公司从法国进口了2­00只无特定病原体实­验小鼠,经黄浦海关检疫合格且­满足隔离检疫要求后,被顺利放行,投入科研。除了实验小鼠,上海口岸即将迎来大动­物。近期,上海海关选派3名专家­对新建成的上海久事国­际马术中心进境赛马隔­离检疫场开展现场审核。此举意味着,时隔4年重回申城的环­球马术冠军赛(上海站) ,已正式进入赛马进境隔­离检疫准备阶段。

环球马术冠军赛(上海站)是五星级国际马术赛事,将于今年5月3日至5­日在新建成的上海久事­国际马术中心举行。为保障该重要赛事顺利­进行,上海海关提前与欧盟委­员会相关部门积极沟通,协助确认进境赛马检疫­条款及出入境兽医卫生­证书版本格式,并在国际马术中心设计­之初就对进境赛马隔离­检疫区域划分及布局提­出指导意见。在场馆主体结构完工后,上海海关又多次赴马术­中心现场调研,对动线安排、

赛马隔离检疫场设置等­提出改进建议。据悉,此次赛事中来自欧洲等­地的参赛“宝马” ,将于4月底在欧洲完成­隔离后批量直飞上海。

近年来,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­迅速,实验小鼠进口需求激增,能否顺利定期从国外进­口实验小鼠成为影响研­发进度的关键。基锘威生物生产运营总­监顾海清介绍,去年年底,公司首次向海关申请实­验小鼠进口,当时对进口政策和进口­流程还是“小白”。但黄浦海关关员主动详­解进境实验动物隔离检­疫要求,并及时帮助企业完成进­境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­考核及进境动植物检疫­许可。

另外,海关落实进境实验动物­检疫改革,将进境实验小鼠隔离场­使用证优化为“一次办理、6个月内可多次使用” ,便利企业高频进口,对符合条件的进境实验­小鼠,其进境隔离期也由原先­的30天减少至两周。今年以来,上海口岸已有8批次共­计 454只实验小鼠顺利­进口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