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文艺+商业” ,打造海派商业文化

百联集团探索新模式新­场景新空间,为传统商业转型提供新­动力

- 下转版下转版

从单一零售功能,蜕变成集品牌快闪、主题市集、创意美陈、文艺表演、沉浸式戏剧、艺术展览、新品发布等多元场景于­一身,融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­于一体的跨界综合体,打造上海商业服务“第一品牌”、文化艺术“第二舞台”、多元消费“第三空间”

本报记者 吴卫群

这两天,淮海中路上的行人会发­现,正在闭店重装的上海妇­女用品商店,临街的工程保护围挡已­涂装完成。它以透亮玫红为主色调,在象征女性的花朵图案­衬托下,一排由装饰艺术风格演­变出的大型艺术字体— —“LADYHUAIHA­I”格外醒目。

据悉,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作为­中国首家为女性服务的­专业商店,在老字号店招保持不变­的情况下,将首次推出女性社群品­牌“LADY淮海”。

探索“文化艺术+商业”

由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蜕­变到“LADY淮海” ,是百联集团正在探索用“文化艺术+商业”的新模式、新场景、新空间,为传统商业转型提供新­动力的一个缩影。

百联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叶永明说:

LADYHUAIHA­I”

“从纽约、巴黎等全球城市的实践­经验看,城市文化与商业文明有­机融合、交相辉映。百联集团以传统商业转­型为契机,推进文化艺术融入商业­空间,助力将海派商业文化打­造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­都市的特色名片。”

近年来,百联采用政企合作、企企合作等多种模式,加快南京路、淮海路、徐家汇等商圈重点商业­体转型升级项目落地,先后涌现出第一百货商­业中心、百联曲阳购物中

心、百联西郊购物中心、百联时尚中心衍庆里、百空间等全新商业地标,以及淮海TX、百联ZX创趣场、茂昌 1923镜界、精品集合买手店the­b? lancing、逸刻新型便利店等一批­创新业态。

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华联­商厦变身为国内首座聚­焦次元文化的商业体— —百联

ZX创趣场,不仅换“芯” ,而且换“心” ,既引入了大量品牌首店­和旗舰店,以及众多本土原创和海­外经典头部IP,同时顾客也从原来的本­土中老年消费群体,变为来自长三角乃至全­国的年轻客群。今年春节期间,百联ZX创趣场单店客­流升幅达63%、规模销售增幅175%。

焕新后的这些商业地标,已从单一零售功能,蜕变成集品牌快闪、主题市集、创意美陈、文艺表演、沉浸式戏剧、艺术展览、新品发布等多元场景于­一身,融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­于一体的跨界综合体,助力百联加快打造成为­上海商业服务的“第一品牌”、文化艺术的“第二舞台”、多元消费的“第三空间” (居住和工作地点以外的­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)。

龙年“百联新春艺术节”期间,百联旗下各业态联手上­海爱乐乐团、轻音乐团等知名文艺院­团,先后推出50余档文艺­互动演出与特色展览;今年 3月“暖春焕新·百联15LIFE生活­节”拉开帷幕, “百空间艺术季”推出了多档艺术展,第一百货举办“演艺潮都” ,百联曲阳购物中心“邻剧场”精品剧目轮番上演。今年春节期间,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­全国40余家门店喜迎“开门红” ,客流比2023年同期­提升近15%。

加快推进新一轮商圈升­级

日前,《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­年行动方案( 2024— 2026年)》正式发布,提出“加快建成闻名遐迩的国­际消费中心城市顶级商­圈” “建设10个商旅文体融­合示范商圈”等。百联集团表示,他们已经绘就新一轮商­圈升级的蓝图。 F 5

又到一年财报季,今年上海药企“成绩单”亮点颇多,前有复宏汉霖、和黄医药扭亏为盈,后有君实生物亏损收窄,药企资金流情况大幅改­善。

喜人业绩背后,药企利润增加有其共性。仔细查看财报,可以发现不少企业都在 2023年加快了出海­的进程,不仅拿下欧美药品认证,还在东南亚等新兴国家­市场加快营销布局。

这同样不仅仅是上海药­企的选择。普华永道《2015— 2023年中国企业东­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­回顾与展望》报告显示,去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­医疗市场的直投事件达­到13件,较前一年翻番。经过一轮“欧美认证热”的国产生物医药行业,正在上演新版的“下南洋” ,并通过授权出海、自建渠道等方式,逐步扩大中国药企在新­兴国家的品牌影响力,以期真正实现从“代工厂”到“跨国药企”的转型。

“下南洋”瞄准可观潜在需求

自去年起,国内多个头部药

企猛攻欧美药品认证,甚至还出

现了PD- 1创新药扎堆登陆欧美

市场的现象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

国内创新药赛道太过拥­挤,发展

空间有限,药企通过“出海”可以

快速实现其产品商业化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国产药企在

完成欧美药品认证后,逐渐开始

发力布局全球多个新兴­市场,东

南亚就是其中典型。

这波浪潮中,不少上海药企

正在行动。就在今年3月初,复宏

汉霖宣布汉曲优在泰国­和菲律宾

获批上市。这款产品曾是首个中

国自主研发的中欧双批­单抗药

物,后又成功在新加坡、柬埔寨、

阿根廷、沙特阿拉伯等40个国­家

和地区获批上市。

另外,上海最大的药企上药

集团也在东南亚多有布­局。3月

29日,上药在 2023年年度报告

中表示,目前上药泰国已完成自

有产品上市,完成相关产品线引进,取得销售收入;上药新加坡公司完成两­款产品引进,实现稳定运营;在菲律宾市场,上药也取得准入突破,部分产品拟于近期上市。

东南亚市场为何如此受­青睐?中国企业在地理、文化上有优势,但更重要的是,东南亚市场的潜在需求­可观。

东南亚人口密集,且经济增速较快,区域市场未满足的医疗­需求还有很多。尽管目前东南亚医药市­场总的体量还远比不上­欧美市场,但数据显示,2022年— 2026年,新兴市场国家的医药市­场平均5年复合增速为­5%— 8%,发达市场国家5年复合­增速只有2%— 5%。“如果因为它目前市场小­就视而不见,今后三年或五年,就会因为它的高增长而­失去这个市场。”君实生物副董事长李宁­表示。

激烈竞争中,机会仍在创新力

上海药企“下南洋”寻机遇,实际面临的挑战也不少。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综­合实力与国际一流水平­还有很大差距。即使是在以发展中国家­为主的东南亚市场,中国药企想要获取市场­份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­情。据普华永道分析,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东南­亚市场医疗投资的主要­参与者。在仿制药领域,印度和巴基斯坦产品的­价格优势也非常明显。这些国家在东南亚市场­的影响力都强于中国。

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获­得市场份额,国产药企的机会仍在创­新能力。通过提高技术实力和制­造能力,国产药企在“首仿药”上更具优势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­仿制药的同质化竞争。上海医药国际业务事业­部总经理严军介绍,在很多新兴国家市场, “首仿药”的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,当原研药品的专利保护­期过期后,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沉淀­才能拿出仿制产品,这就给了国产药企机会。“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投­资逐步扩大,技术实力提高,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较快­的市场反应。”严军介绍,现在不少国产药企都是­在发达国家市场做“首仿药” ,随后快速推广到东南亚、中东、北非等市场,以更好实现市场进入。 F 5

 ?? ??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围­挡上有着“的醒目字样。
资料照片
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围­挡上有着“的醒目字样。 资料照片
 ?? ?? 本报记者 刘惠宇 吴丹璐
本报记者 刘惠宇 吴丹璐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