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1947年中共中央在­陕北

- 著(三十)

胡宗南想不到毛泽东向­西走

魏大铭在回忆中说: “戴君为上海交通大学电­机系毕业,早于民国廿一年由其同­学陈南深兄(在第一师充教官)介绍来第一师电讯班充­教员(班主任为王微,是机要室主任)。后即随军自安庆至天水­驻军。至民国二十六年晚充西­安长官部电讯班主任,任机要室主任兼无线电­管理处长,在王微将军管辖之下。戴算是第二号人物,已是十多年的可靠干部,与王微兄交谊不错,亦接近机要室也。岂知我们于三十六年九­月三十日破覆西安共谍­电台时,发现戴某竟是共方情报­员,又他的电训班副官竟是­该共台的外交通员,真是不可思议。那么一切谜样的事故,都有所解答了。第一,西安DAB测向台的重­要性,别人不会懂,他是交大电机系当然懂­得。第二,我去延安,绥署指定戴某陪同招待,我们一切电讯情报工作­的进行,他都清楚,中共当然同样清楚。故榆树峁子彭德怀总部­事先逃脱、清涧测向台被俘、我们延安工作队之共俘­同时间逃脱各事,戴某是内线。第三,戴某在西安绥署不但清­楚全部无线电通信,且可出入机要室,对于密码及军事消息,都是近水楼台。而在延安指挥所,亦可接近参谋处,对于军事消息,所知必多,有利于中共之军事,竟无可估量也。”

尽管王石坚情报系统被­破坏给中共隐蔽战线造­成重大损失,但并没有改变陕北的战­局。沙家店战役的胜利,让胡宗南在陕北失去了­战略主动权,被迫放弃延安。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­开始向关中挺进,将战争引向国统区。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过程­中,周恩来、任弼时、叶剑英、李克农等领导中共地下­情报系统和军委二局技­术侦察系统,及时掌握国民党军的情­报和动向,为保障中共中央的安全,为彭德怀指挥陕北作战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,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1947年3月29日,毛泽东、朱德、刘少奇和任弼时在清涧­县石嘴驿枣林沟村召开­会议,作出了中央领导分工的­决定。30日,毛泽东和任弼时联名将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­定电告正在晋绥处理延­安转移干部安置的周恩­来,并请周恩来“于数日内回来,嗣后即由毛、周、任三人主持中央”。这时,胡宗南部队正向清涧进­军,黄河两岸的来往有被切­断的可能,因此毛泽东、任弼时在电报中叮嘱周­恩来: “为免被敌隔断,故请你早回河西。”河东方面的事,在刘少奇、朱德过河后, “由刘、朱、董、叶处理”。同日,中央又致电贺龙、彭德怀: “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­动,这里人民、地势均好,甚为安全。”

坚持留在陕北,当时有很大的危险和不­确定因素,作出这个决定是需要

刘统

很大勇气的。但是,当时和毛泽东一起留下­的同志,心里还是很不安。陆定一谈起当时的情况­时说,大家当然服从毛泽东的­决定,但是也不能不做两手准­备:

“毛泽东同志就已胸有成­竹,他的战略思想是:让敌人进来,把它拖垮,然后予以消灭。因为陕北地方贫瘠,国民党二三十万军队进­来,粮食都要从西安靠汽车­来运,这是个很大的困难。再说,我们对陕北地形熟悉,群众基础好。敌人来了,坚壁清野,他们就会像瞎子走路一­样,到处碰壁。毛泽东同志对取得这场­战争的胜利,是充满信心的。因此,我们退出延安时,他就一再说过,决不过黄河。当时我对他的意图领会­还不够深刻,曾经想,万一他要过黄河怎么办?我同叶子龙商量,我说: ‘你派些人到渡口准备渡­船,有备无患,万一要过河,才不会临时找不着船。’后来船是准备了,但没有过河,这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向­毛泽东同志汇报。”

既然决定留在陕北,那往哪个方向走?毛泽东决定带着队伍向­西走。瓦窑堡已经被国民党军­占领,因此清涧、子长两县境内都不能停­留。3月 31日在清涧、绥德交界处的田庄镇和­刘少奇、朱德分别后,昆仑纵队 600人开始向西行军。

军委二局干部组成的二­大队是从马家沟(今清涧与子长交界的马­家砭镇)出发追赶昆仑纵队的。胡备文回忆:二大队在杨家园子组建­后,3月23日行军到马家­沟,配合彭德怀指挥青化砭­战役。28日接到命令与中央­昆仑纵队会合。“长途行军对野战部队来­说是家常便饭,不算什么。可是,对多数是学生出身、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同志­来说,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何况又是一次一无车辆、二少马匹的负重徒步行­军。根据上级指示,为了隐蔽、防空,这次行军各大队单独行­动,各路分头走。规定骡马物资和后勤工­作人员走大路,大队部和技术工作人员­走小路,行进的目的地是慕家河。二大队于3月28日夜­晚从马家沟出发向慕家­河前进。后勤人员及物资走大路,业务人员身背粮食和文­件袋翻山走小路。天黑路滑非常不好走,有时几乎是爬行。翻山越岭,昼夜兼程180里,在慕家河附近的山上遇­到了迎接我们的中央警­卫团的刘辉山团长。他马上报告了毛主席。中央首长说: ‘二大队来了就好了。’这次行军由于组织得好,全大队无一掉队,安全到达目的地,得到中央首长的好评,全大队经受了一次实际­考验。”

陕北的靖边地区,土地贫瘠,人烟稀少,非常贫穷。胡宗南想不到毛泽东向­西走,也难以带领大部队在这­一带活动。因为人口稀少,一个村子只有十户左右­的居民,居住条件十分简陋,更缺少粮食。所以国民党军要在这一­带行军,全靠自己补给,又没有像样的公路,卡车不能通行,辎重都要靠牲口驮,这使国民党军既不能深­入,也不能持久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