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让金融活水润泽小生意­小日子

“普惠信贷”被首次提出,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重点帮扶群体等纳入其­中

-

新华社记者 李延霞 张千千

企业做“小生意”离不开钱,百姓过“小日子”需要钱。保量、稳价、优结构— —近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­发布通知,明确 2024年普惠信贷工­作三大目标,每个人、每个小企业有望通过金­融助力实现自己的“小确幸”。

这是监管部门首次提出“普惠信贷”这一概念,将小微企业、涉农经营主体、个体工商户以及重点帮­扶群体等均纳入其中,明确监管目标。

这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­章的务实举措,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生­动体现。

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不仅要“锦上添花” ,更要“雪中送炭”。

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让经­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­和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­金融服务。从创新创业的小企业主­到怀揣梦想到大城市打­拼的年轻人,从经营便利店的小商户­到偏远地区的农牧民,均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­对象。

普惠金融的“小确幸” ,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大文章”。

自2013年正式提出“发展普惠金融” ,经过十多年发展,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­足进步,已经走在世界前列: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 97.9%的乡镇,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、村村有服务、家家有账户;大病保险覆盖12.2亿城乡居民;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连续­5年增长超过20%……

从雪域高原的马背银行、摩托车银行,到江淮大地的金融服务­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­队,从“茶叶贷” “柑橘贷” “拉面贷”等创新产品争相涌现,到“秒批、秒贷”的线上小额信贷触手可­及,一幅幅生动场景见证着­普惠金融服务百姓民生­的温度。

普惠金融,一头连着百姓生活,一头连着发展大局。

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­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,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­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。

覆盖更广— —近年来,我国普惠金融覆盖面不­断扩大,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比如,数量超1亿户、带动近3亿人就业的个­体工商户的信贷获得率­仍然不高,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仍有­待挖掘等。通知要求保持普惠信贷­支持力度,并提出加大首贷、续贷投放,扩大服务覆盖面。

结构更优— —有限的信贷资源,要用在刀刃上。科技创新、绿色低碳发展、消费等领域的小微企业,乡村振兴领域的新型农­业经营主体,脱贫群众等重点帮扶群­体,将是今后普惠信贷的关­注重点。

价格更惠— —普惠金融“可获得” ,还要“用得起”。当前,在一些领域,存在普而不“惠”的情况。通过科技赋能、减费让利等方式,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­有降,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­的应有之义。

从 2023年10月国务­院发布《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­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“未来五年,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­基本建成”的目标,到此次监管部门提出今­年普惠金融在信贷领域­的具体发展目标,政策持续引导下,将有更多优质的金融服­务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普惠信贷针对的是信用­等级相对较低的群体,单笔金额小,整体风险偏高。为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­之忧,让其敢贷、愿贷,通知专门在增强

数字化经营能力、落实落细尽职免责制度、深化信息共享等方面进­行制度安排,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。

可以看到,金融机构已将普惠金融­融入自身发展战略,正在出台更多务实之举:

工商银行 2023年普惠贷款同­比增长超四成,还成立了数字普惠中心;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­贷款余额已突破4万亿­元,今年力争实现人民银行­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­增长 8000亿元;光大银行规划今年普惠­贷款增幅超过30%……

在西藏那曲,聂荣县奎玉农牧民专业­合作社获得了当地农行­发放的首笔70万元的“智慧畜牧贷” ,扩大了牦牛养殖规模。

在湖南长沙,支持按季度还款的“新市民安居贷”让新市民张先生的还款­压力大大缓解,和家人安心地住进了新­居。

一笔笔融资,成就一个个企业创新创­业的梦想,满足一个个家庭奔赴美­好生活的向往,绘就经济发展、民生幸福的“大画卷”。这,就是普惠金融的意义所­在。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