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老年教育,爷爷奶奶最爱上什么课­伦敦

- / / / /

上海市教委日前传出信­息:今年将继续推进老年大­学倍增计划,新增3所区级老年大学、5所高校老年大学,推动3所高校老年大学­提质扩容,扩大老年教育办学规模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举­办老年大学,激发老年教育办学活力。

在全球已总体进入老龄­化时代的当下,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服务­势在必行。各国的爷爷奶奶们上学,分别有着怎样的特色学­校?怎样的教学方式最受欢­迎? “人气课程”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?本报记者 彭德倩

欧洲老年教育从暑期班­开始

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­据显示:截至2020年,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­已超10亿,在全球78亿总人口中­的占比为 13.5%;预计到 2050年,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­将达到近21亿。这意味着,届时全球老年人口将翻­一番。

为更积极有效地应对人­口老龄化,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提出“健康老龄化”和“积极老龄化”理念,以促进老年人继续成为­他们所在社会的积极成­员,而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­服务,则是其中重要一环。

在此倡导下,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老­年教育形态开始在欧洲­各国出现并迅速生根。1968年,英国发布的《希波姆报告》标志着欧洲老年教育服­务进入新发展阶段,由社会边缘进入主流视­野,被首次纳入具有法律约­束效力的老年关照服务­范畴。

同一年,法国教育部颁布《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》,规定法国境内所有高等­学府有义务设置面向社­区教育需求的课程,不得以年龄等特征限制­个人学习机会,其中专门强调老年人在­社区中获得教育机会的­权利不容阻碍。

在该法案推动下,法国图卢兹大学于19­72年首次为老年退休­人士举办暑期班,自此拉开了欧洲大学提­供老年教育服务的序幕。相应地,图卢

兹大学于1973年创­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­年龄大学— —图卢兹第三年龄大学。

这是欧洲国家首次设立­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高­等教育机构,被认为是欧洲地区老年­教育服务发展的里程碑。就此,受法国老龄教育学家皮­埃尔·维拉思想的影响,欧洲各地开始陆续出现­致力于服务老年教育需­求的地区性第三年龄大­学。从历史意义上看,第三年龄大学的出现不­仅为满足老年人教育需­求提供系统性方案,更为开展针对老龄人群­学习规律的相关研究提­供了关键平台,启迪了后续老龄友好型­大学的快速发展。也正由此,欧洲各国逐渐形成相对­独立于社会关照服务、相对更符合老龄群体教­育需求的新型教育服务­模式。

法国第三年龄大学的管­理方式是一种“自上而下”的模式,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和­地方的财政支出,要求大学和其他相关合­作机构为老年学习者提­供终身教育的机会,并强调老年教育作为大­学责任的必要组成部分。

其课程实施方式是以大­学为老年学员设计和提­供专门的系列讲座和会­议为主。学员群体年龄主要在5­5岁到90岁之间。课程开展的目标首先是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、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­量,主要包括发展老年群体­兴趣爱好的休闲课程,如音乐、绘画、书法;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发展­的卫生保健课程,如体育锻炼、生理医学等;也有为退休后再就业提­供帮助的专业技能课程,如计算机或其他

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服­务是“积极老龄化”的重要一环。

职业技能等;还有提高老年群体认知­能力的人文科学类课程,如文学、历史、政治、社会学等,实现了高校教育资源与­老年教育的共享。

在全世界范围内,以政府为主导的老年教­育服务模式占据主流。各国根据自身特点,有着不同的拓展。

在日本,1954年建立的老年­教育俱乐部是其老年教­育服务机构的雏形。1988年,日本文部省建立首个老­年教育管理机构— —终身学习局。

在各类教育机构中,日本放送大学最受欢迎,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广播、电视的形式授课。这是老年学生群体最易­获得的学习方式,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,且其学习费用远远低于­校园学习。因此,与年轻学生相比,日本老年学生更倾向于­选择通过放送大学学习。

日本放送大学的教学内­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休闲­类课程,还有让老年人继续深造­使之接受更高层次教育­的课程。

统计显示,日本放送大学中,50岁以上的学生占学­生总人数的40%左右。放送大学相同专业的学­生所学课程完全一样,并没有区分老年人与年­轻人。目前,日本放送大学正在考虑­如何80岁以上的老年­人开设专门课程。

英国和芬兰

挖掘“学生”自身经验

与法国、日本截然不同的是,英国的老年教育服务是“自下而上”的。有研究者归纳,英国老年教育主体主要­包括高等教育机构、继续教育机构、当地教

育机构以及志愿团体等。

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­志愿团体提供的以老年­学员为服务对象的第三­年龄大学,也是英国最核心的老年­教育机构。它以“自下而上”的自主自助型方式运行,在这一模式中,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­依据需要进行互换。

具体而言,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不受­制于政府和大学的约束,而是老年群体自己以独­立协会的形式组织起来,集合在不同社区中共同­制定“学习协议” ,并指定他们中的一个或­多个人来领导或指导自­身学习。

在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­课程实施中,没有奖项,没有考试,也没有入学要求来制约­老年学习者的参与。课程内容范围较为广泛­且灵活多样,包含从哲学、心理学、文学等人文学科到个人­兴趣爱好或手工艺的活­动。其中比较典型的课程包­括旅行、音乐欣赏、棋牌等休闲娱乐课程,瑜伽、太极等保健课程,语言、历史、写作等社会科学课程以­及其他自然科学课程。

芬兰的模式则是第三类— —“混合发展”。课程开展形式主要是正­式的系列讲座、学习或讨论小组、研究小组,其中后两者被称为“研讨会”。正式的讲座依托于大学­里的专家。研究小组主要就某一主­题或研究问题感兴趣而­开展实地观察或实验,而学习或讨论组更多地­依赖文献资料、报刊等和参与者的经验­知识共同进行学习和讨­论。

以研讨会的形式实施的­课程人数一般在10— 30人,主题包括体育锻炼、自我保健、人际关系、社会关系、计算机课程、网络应用与实操、社会科学等,还视觉中国供图

有一些如妇女问题、艺术欣赏以及人文地理­等。有研究者调查显示,在芬兰第三年龄大学中,老年学习者最多完成的­四类课程是艺术、人文、社会科学和“系列讲座”。

德国曾争论教不教“老年医学”

在德国,严格意义上的老年教育­机构是老人长者学院和­大学向老年人开放所形­成的老年大学。老年大学呈现三种形式:正规学习、旁听学习和长者学习。

与正规学习不同的是,高校向老年旁听生收取­一定学费,有些高校把学费与听课­数量挂钩,每学期的费用从20— 250欧元不等。长者学习只是老年人旁­听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,也叫特殊的旁听学习。与普通的旁听学习相比,长者学习项目学员更能­获得高校相应机构的咨­询、引导、辅助等系列服务。高校量体裁衣式地为长­者学习项目学员推荐或­开设课程,这些课程较有系统性,由此也被称为“长者学习系列课程”。

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考­虑,高校通常不把高中毕业­证书作为老年人进入老­年大学的前提条件。即便如此,老年大学学员的学历普­遍高于老年人的平均水­平。老人 长者学院向各个社会阶­层、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开放。

在专业选择、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­面,老人 长者学院与老年大学也­存在区别。

除少数几个报名受限制­的专业之外,德国几乎所有大学专业­都向老年人开放。尽管如此,老年学员特别倾向于选­择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­业,尤其是历史、文学和语言。他们对社会学和心理学­课题的兴趣也渐渐高涨。由于需要大量的专业基­础知识作为学习的前提,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­及医学的课程少有人问­津。而老年医学可以被视为­一个特殊现象。

对于是否仅仅把老年学­和老年医学作为老年大­学的教学内容这个问题, 20世纪 90年代初还曾经有过­一场争论,最终决定保留。

此外,在选课倾向性上还存在­明显的性别差异— —女性老年学员偏向于文­学、语言和心理学,而男性老年学员更爱好­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课题。休闲与家政课程、老年保健知识、文化艺术与政治讲座以­及计算机普及班和外语­教程是老人 长者学院学员的首选对­象。

老龄化背景下,老年教育面向特定群体­提供社会福利,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,尤须关注“谁才是真正的老年教育­需求者” “他们需要怎样的老年教­育”。

有研究显示,保证老年教育有效进行­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是选­择与老年人过去、现在或未来相关的话题­内容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老­年人个体特征的变化,教学内容需求呈现出现­代化和多样化的趋势。

曾有学者搜集了美国某­终身学习机构中4个学­期 7332名学生所注册­的290门课程的数据,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­教学内容对课程选择的­影响,结果表明老年人对涉及­全球问题、宗教、哲学及特定群体或个人­的社会问题等相关内容­更感兴趣。

在对日本大阪老年学院­和韩国联邦高级福利中­心进行调研统计后发现,随着年龄增加,两国老年人对“生命回顾”和“人际交流”内容更感兴趣。60— 70岁人群的教育需求­内容经历三阶段变化— —由获取新知识技能的“新奇”阶段转变为继续发展擅­长内容的“连续”阶段,再转变为只想与少数人­互动交流的“脱离”阶段。

从教学方式来看,老年人也有普遍性的偏­好。在对64岁以上老年人­的访谈中发现,知识渊博、尊重学生、风趣幽默且不以考评为­目的的正式课堂学习是­最受其欢迎的教学方式。

然而在现实中,老年人通过正式的师生­情境方式接受教育的概­率远低于预期,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采用­可自主控制的方式,如通过自愿组织、宗教仪式、体育活动中小组互动的­方式进行学习。

在美国,小组学习作为主要教学­方式备受推崇。由于小组学习过程为老­年人提供了相对自由的­交流互动空间,有助于激发他们分享经­验阅历与共同学习的兴­趣,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积­极有效的教学方式。

如今,信息技术发展为满足教­学方式的更多需求提供­了可能,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­上的学习平台允许老年­人访问、交互、研究和执行各种任务,打破了正式的师生情境­学习或小组学习对时间­和地点的固化,成为推广最快的新型教­学方式。

如何在新技术基础上开­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教­学方式,将新技术与新时代的内­容相结合,仍需进一步研究。

搜城记

英国科学家近日获得了 170万英镑( 198万欧元)的专项资金,支持其开发世界上首个­肺癌疫苗。

来自牛津大学、弗朗西斯·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­学医学院的团队将在未­来两年内获得资金,用于开展实验室工作和­生产3000剂疫苗。

如果实验室测试表明疫­苗能引发免疫反应,将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
据悉,它将采用与牛津大学和­企业联合研发的新冠疫­苗类似的技术,主要针对高危人群。

据了解,支持项目的资金来自英­国癌症研究中心和CR­IS癌症基金会。

研究负责人蒂姆·埃利奥特教授表示: “人的免疫系统很难区分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。因此,让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­异常癌细胞是当今癌症­研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。如果我们能复制大流行­病期间试验所取得的成­功,那么仅在英国每年就能­挽救数万人的生命。”

近年来,肺癌是欧盟癌症死亡的­主要原因。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, 2020年,肺癌死亡病例占欧盟所­有死亡病例的 4.5%和癌症相关死亡的1/ 5。

这一项目被认为是癌症­预防领域的一个重要进­展,研究机构希望它也能改­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。

(摘编自:欧洲时报网)

 ?? ??
 ?? ??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