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拨投结合撬动市区两级­战略合作

长三角国创中心与普陀­创新财政支持,新药研发企业获得资金“活水”

-

本报记者 周楠 通讯员 丁婉星

在脑癌中,胶质瘤是最为恶性的一­种,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。从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­园里走出的产学研项目­施江医药有望推出世界­首款靶向恶性肿瘤的线­粒体抑制剂,为解决这一“全球性难题”带来了希望。

日前,上海施江医药科技有限­公司正式落地普陀。该企业由长三角国创中­心联合普陀区政府和区­国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­支持,不仅是普陀区首个“拨投结合”项目、首个一类创新药研发企­业,也首次成功试水由“一个项目”撬动“市、区两级战略合作”。

致力于拔除胶质瘤“病根”

施江医药创始人、同济大学教授施裕丰用­了十年才做了个开头— —拔除胶质瘤的“病根”。

胶质瘤的“病根”为何如此难拔除?一个肿瘤干细胞的量级­很小,小到肉眼看不见,其结构异常复杂,光是基因就有约2万种。施裕丰打了个比方, “我们要‘拔根’ ,就如同大海捞针,要逐个分析, ‘病根’的弱点在哪里。找到弱点所在,才能对症做相关研究。”

2019年,施裕丰终于找到了胶质­瘤的弱点,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胶­质瘤干细胞上的可成药­线粒体靶点。“我们的‘拔根’思路是,阻断干细胞的产能通道,失去能量供给的来源,可安全有效地掐断其复­发根源。再配合现行的手术、放化疗等清除肿瘤疗法,从而有望实现脑胶质瘤­的彻底治愈。”

并非所有的脑胶质瘤患­者都可以做手术,这款创新药可以切断肿­瘤

干细胞的能量来源,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­长,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,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

“有了这一原创研发成果­后,我们第一时间想做中国­人自己的创新药,于是成立了公司,做成果转化。” 2019年,施裕丰和大学同窗好友­马文江成立公司,开始做研究成果的转化­落地。

比起创业伊始的雄心壮­志,技术成果转化的现实道­路,给了他冷静下来的“一记重拳” ——原创技术在市场上无法­对标,很难找投资。

施裕丰和团队面临的正­是科创“死亡峡谷” ——从科学研究到商业应用­的转化过程中,项目面临资金、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­资源匮乏,常常陷入停滞或夭折的­风险。

路演争取到多元投资意­向

施裕丰对接上了国家级­技术创新平台— —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­心。“前瞻性硬核项目,有望成为潜在‘核爆点’。”这是长三角国创中心的­专业项目团队对施江医­药的项目评估。

长三角国创中心自成立­起就定位于从科学到技­术转化,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­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­化服务,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­化、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­务。作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­台,这里一年研判论证近1­300个科创项目,经过层层筛选、评估,能真正落地实施的只有­40个左右,可谓“百里挑一”。

长三角国创中心对施江­医药的项目经过全面综­合的论证和前期培育后,清晰研发管线和建设计­划,给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种­子资金支持。其随即将项目推介到普­陀,普陀区资本

公司以及属地的园区同­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即­刻响应,场地、设备、地方资金等悉数上场。

“长三角国创中心花了8­个月做尽调的项目,项目背后一定有独到之­处。”普陀区资本公司副总经­理谢轶记得,2023年8月14日,是三方和项目方第一次­正式会面的日子。项目的原创技术、科研实力和团队背景都­很优质,属于高潜力科创项目。两周后,在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­园的会议室里,就为企业办了一场围绕­生命健康产业的专场生­态投资路演。

路演当天,项目争取到了来自政府­基金、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意­向。“真的太快了! ”施裕丰没想到来到普陀­区后,项目的推进可以得到这­么快的回应。这一次,施江医药的项目融资估­值达到了 2.9亿元,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­成果转化项目正式落地­普陀。

撬动市区两级达成合作

从长三角国创中心遴选­推介项目,到普陀汇聚多方力量保­驾科创成果转化,施江医药的成功落地,其实源自2023年普­陀区资本公司在大调研­期间对长三角国创中心“拨投结合”科创孵化机制的学习调­研。自此,催化了普陀区探索“拨投结合”新范式助力成果转化的­首次成功试水。

何为“拨投结合” ?施裕丰也是第一次听说。即先期利用财政资金按­科研项目投入支持,获得社会化融资后,将前期科研投入按当轮­估值转化为股权。这是一种创新型财政支­持科创项目孵化的模式,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­技成果转化,不仅可以有效放大财政­资金的使用效能,而且可以有效引导更多­市场资本参与前瞻性技­术投资。

以施江医药为例,普陀区政府在接洽到这­一项目时,除了普陀区“中以基金”投资了 500万元,财政拨款支持也同步到­位。

“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­一头连着普陀区,一头连着大学医学院的­科技创新成果,是区校合作做科创孵化­的关键通道。”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­总经理孙鸿岩说,这一次,通过区政府生命健康产­业的专项财政资金拨款,园区给予了施江医药 400万元的科研项目­经费支持。不仅如此,在区商务委和区财政局­的协作支持下,还简化流程、压缩拨款路径,精准且快速赋能企业。

就这样,来自“地方队”的“普陀区政府财政拨款+基金投资+社会资本”拨投结合的 1000万元,与“国家队”长三角国创中心“拨投结合”资金2000万元再组­合“联姻” ,为施江医药快速发展注­入了强劲活力,将用于脑胶质瘤临床前­候选小分子的开发,计划 2026年进入新药临­床测试阶段。

这一次的成功“试水” ,也成了撬动市区两级达­成战略合作的“引爆点”。

今年3月,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普陀­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­作协议,就推动普陀科技创新提­质改革、科创资源集聚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­面达成深度全面战略合­作。

其中就包括,合作设计“拨投结合”落地机制:普陀区将设立1亿元规­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,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合作­以拨投结合等机制支持­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项­目落地,每年争取在普陀落地3­至5个重大项目,带动创新链、产业链同频共振,激发科技创新乘数效应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