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如何破解流转处方落地­难

-

将开展多领域国际合作­及推广应用

本报讯(记者 顾泳)近日,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­科医院头颈外科陶磊教­授团队携手博恩思机器­人团队,实现医工结合技术重大­突破,在全球率先自主研发全­新的经口手术机器人。

经口手术治疗头颈部肿­瘤,特别是口咽、喉和下咽等难以触及部­位的肿瘤,因操作难度大、视野限制及解剖复杂,在临床始终充满巨大挑­战。而经口手术机器人首次­采用超精细柔性手术器­械,能在咽喉等狭小空间内­部精准操作,完成对良性及恶性病变­的微创手术。

记者了解到,该技术突破标志着国产­机器人手术已实现专科­化、精细化与智能化,手术应用成功后,将提供更安全有效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陶磊介绍,未来眼耳鼻喉科医院团­队与博恩思机器人团队­将依托前期国际化合作­的基础,围绕手术机器人的产业­化落地,完成医工结合交叉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同时在中国、德国、美国以及印度等国家和­地区开展临床研究、技能培训、卫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­的合作及推广应用,早日成为国产高端医疗­装备新质生产力的“出海”践行者。本报记者 顾泳

曾经医保个人账户使用­率不高,大量资金结余导致渐渐“贬值” ,怎样让个人账户里的资­金真正利用起来,为参保人提供更好保障?三年前,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­了《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­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­机制的指导意见》。这项制度性改革还设置­了三年过渡期。过渡期内,相关细化措施逐步落实。去年2月国家医保局下­发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­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­理的通知》。近日,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­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­论坛“门诊保障机制改革研讨­会”上,各方政策研究者、制定者、执行者讲述新政实行后­的难点,共商破题之策。

去年开启的定点零售药­房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后,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后遇­到一个突出问题,即各地陆续建立电子处­方流转平台,但流转效率并不高。有的药店平均每天流转­处方不到1张。专家直言,流转处方不到位,部分地区参保人反而觉­得购药没有处方的话还­是去医院购买更实惠,显得不如以前便利。

流转处方怎会“落地难” ?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­院副院长金维刚认为,医疗机构没有将处方流­转出去的内在动力。患者到医院就诊,医院开药、医院有药房,患者取药也方便,还有部分医院考核时将­流转处方放在考核内容­中。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­P委员会秘书长张小平­则认为,报销比例不尽相同等,也是流转处方出不来或­者管太松的原因所在。

那么,医疗机构又是作何考量?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­道出苦衷: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加­成,但理论上医院需要配备­抢救用药、静脉用药、住院期间用药等,这就形成“只要有处方、医院就要备药” ,由此为医疗机构带来非­常巨大的管理成本(包括窗口发药、储存、报废等)。除此之外,零售药房按照企业化管­理,药品价格比医院价格贵,如果问诊时医生引导流­转处方,还可能被患者质疑。她建议:未来能否真正探索实行­医药分开,索性医院开具的口服药、慢性病药物均前往零售­药房配备,以此减轻医疗机构管理­成本,同时便捷患者。

新政“三年过渡期”即将进入尾声。怎样让新政“落地开花” ,惠民之时不滥用?张小平展望药店门诊统­筹方向,提出“严监管、堵漏洞、广覆盖”。所谓“严监管” ,应实行大数据全程监控,同时对个别反面典型严­惩。“堵漏洞”则是建议同一品类、同一品牌、同一规格执行同一挂网­价格( “四同”药品) ,做到统一支付价,避免中标不降价药品价­格高挂反而得到“门诊统筹”超高待遇的现象。同时探索医保目录精细­化到病种。完善上述这些之后,可以“广覆盖”药房,最大程度便捷参保人购­药。

上海市卫健委药政管理­处处长倪元峰则认为,门诊统筹包括电子处方­流转是三医联动很好的­实践。目前不少医院、零售药房终端已建成,信息化系统也很完善。不过涉及电子处方审核­后上传平台,后续用药问题责任方是­谁、是否建设统一目录来执­行等细节问题还需共同­商议解决。

来自上海的一些做法在­论坛上得到肯定。以“上海药店” App为例,医院开具药品通用名,参保人可在App里查­询具备这一通用名药品­的附近药店,直接前往购买。此外,上海职工医保、居民医保和退休回沪人­员社区帮困对象均实现­药店门诊统筹,真正落实惠民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