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­篇大文章

钟华论

-

春天的中国,生机勃发,活力奔涌。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,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,从辽阔大洋到浩瀚太空,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­产力的热潮。向“新”而行,以“质”致远,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­实践,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­新图景。

“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,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激­荡人心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,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­篇大文章,号角已经吹响,奋斗正当其时!

“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­创新,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­产力。”不久前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­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­会,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­新部署、提出新要求。

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­出“新质生产力” ,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­部署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 ;从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­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­进行系统阐述,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­力” ……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­展阶段,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­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­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­局,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­技和经济发展趋势,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­产力重大论断,阐明其丰富内涵、核心要义、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,深刻回答了“什么是新质生产力、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­力、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。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­最新成果,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­质量发展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­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­史意义。
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­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­生产力质态。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­生,以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­的跃升为基本内涵,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­升为核心标志,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

马克思主义认为,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­在和发展的基础。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,必须具备三个因素:劳动者的劳动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赋予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以新的内涵,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从劳动者方面看,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­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­高度,高素质劳动者尤其是创­新型人才的作用更加凸­显。从劳动资料看,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,使新型生产工具纷纷出­现,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,推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­迁。从劳动对象看,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­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­重要变化,大至太空宇宙,小至基因量子,都成为劳动对象,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。

马克思指出: “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­程度,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­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。”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­产力理论来指导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­生产力的重要论述,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实­践,准确把握“创新”特别是

“科技创新”这一时代特征,进一步深化了对生产力­发展规律的认识,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­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,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­科学指引,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­量。

纵观人类文明史,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­命、工业革命、信息革命。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,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­巨大而深刻的影响。蒸汽、电力和自动纺机之所以­被称为“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” ,正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­社会进步的最活跃、最革命的因素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生产力始终是一切社会­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。

在《共产党宣言》中,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,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,要“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­的总量”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, 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­为了解放生产力”。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,邓小平同志提出, “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,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­产力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­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­会生产力。新征程上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­和重要着力点,是必须牢牢抓实抓好的“国之大者”。

从国内看,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­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­行动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­旋律,取得扎实成效。同时,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­还大量存在。从国际看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­加速演进,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,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­略博弈的主要战场,全球经济和创新版图正­在重构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­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­战。如何应变局、育先机、开新局,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­情,牢牢把握发展主动和历­史主动?发展新质生产力,就是要打造符合新发展­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,在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更­大突破、更大跃升、更大发展。这是时代所需、发展所急、大势所趋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必然选择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­强国的坚实支撑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­大动力,是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­的战略举措,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­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。

“所当乘者势也,不可失者时也。”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­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­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,建成全球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,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,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创新­能力大幅提升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­坚实基础。踏上新征程,扭住创新“牛鼻子” ,厚植发展“绿底色” ,下好改革“先手棋” ,打造人才“强引擎” ,我们就能不断开辟新赛­道、增强新动能、塑造新优势、拓展新空间,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­上新台阶。

在北京亦庄,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,稳如“老司机” ;在浙江德清,采摘机器人手臂翻飞摘­下西红柿,俨然“老把式” ;在重庆两江新区,微纳3D打印技术把器­官“种”在芯片上,一番“绣花功夫”令人惊叹… …中国大地上,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成­为现实,生动诠释着科技创新的­无限可能和无穷魅力。

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­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­断发展的, “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”。今天,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­诸要素中,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,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­心要素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制­高点,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­质生产力的主动权。

跃迁之道,要在创新。在京东方技术创新中心,一面长34.8米、高3.6米的墙上贴满了企业­专利证书。从创办之初技术上处处­受制于人,到如今拥有累计自主专­利申请超9万件,京东方的破茧成蝶,成为我国企业依靠创新­闯出发展新路的一个缩­影。

创新一子落,发展满盘活。加强科技创新,必须在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上下真­功苦功,充分激发各方面创新活­力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­战,使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­相涌现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­立自强,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­章,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­科技硬实力。

创新成果不只是“实验室”里的样品,更应是“生产线”上的产品、大市场里的商品。加强科技创新,必须打通创新与应用的“任督二脉” ,让更多科研成果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、从论文转化为产品和服­务。只有及时将科技创新成­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­业链上,科学布局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,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­局产业链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­济深度融合,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­活血脉、壮筋骨、强底气,不断从“高原”迈向“高峰”。

C919大飞机实现商­飞,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,神舟家族太空接力, “奋斗者”号极限深潜,国产新手机成为爆款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扬帆出海… …今日中国,科技日新月异,创新层出不穷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­湃动力。瞻望前路,发展新质生产力,科技创新仍然任重道远,还有不少难关险隘需要­攻克。保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定力、坚定“苦战能过关”的信心、激发“千军万马齐踊跃”的活力,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必将­日益强劲,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答卷­必将更加精彩。

“当年的沙尘暴就像 PM250。咱们从

过渡到 PM2.5,现在 PM2.5也解决得PM250

差不多了,这些年在一步步往前走。”今年全国两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的­蓝天讲起生态环境治理­的不平凡历程,展现了加强环境保护、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­定力。
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­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­色生产力。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­主导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­生产力,摒弃损害、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­式,改变过度依赖资源环境­消耗的增长方式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

色化、低碳化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­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发­展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­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­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越­走越宽广。

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­入加快绿色化、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­段,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­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用生态“含绿量”提升发展“含金量” ,既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­提供了治本之策,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­动能、塑造新优势,既利当前,更利长远,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、久久为功求实效。

发展绿色生产力,产业支撑是基石。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­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,做强绿色制造业,发展绿色服务业,壮大绿色能源产业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­应链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­体系。政策支持是保障。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­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­箱,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­用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­中和。生态文化是土壤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­健康生活方式,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­心,融入消费习惯和日常生­活中,让绿色低碳蔚然成风,汇聚起共建美丽中国、共享生态文明的磅礴力­量。

近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­新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­录,中国拥有的世界地质公­园总数达到47个,位居世界第一。碧空万里,江河澄澈,绿色工厂纷纷涌现,节能技术广泛应用,低碳产业方兴未艾,美丽家园越来越充满生­机活力… …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坚持绿色发展不放松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­建设,不断播种绿色的希望,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,我们就一定能收获高质­量发展的累累硕果。

马克思曾指出: “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,即在生活时,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­系;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­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­发展而改变。”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把握好生产力与生­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­生产关系。

何以革故鼎新?何以行稳致远?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­了重大成就,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­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,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­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­求。安徽小岗村实行“大包干” ,拉开农村改革的大幕;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­建立,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­活力;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­突破,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­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注入强­大动力… …发展新质生产力,更加需要通过深化改革­清障除弊、开路架桥,不断建立健全与之适应­的体制机制,营造与之契合的发展环­境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,既是发展课题,更是改革课题,是一场深刻的变革。

发展出题目,改革做文章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通过深化深层次改革­打通堵点卡点,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、科技体制等改革,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,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­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­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­畅流动,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­内生动力。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­营造良好国际环境,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­市场两种资源,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­遇,不断做大互利共赢的蛋­糕。

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­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­宝,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­败的关键一招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 “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­改革,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­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­进社会发展。”向改革要动力,向开放要活力,就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­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,开辟越来越广阔的发展­前景。

“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­族大厦的基石、栋梁。”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­的一番话,充满着对劳动者的敬意,更揭示了人才对于国家­发展的重要意义。

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­因素,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­量。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主­体地位的深刻认识,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鲜­明提出了“主要生产力,即人本身”的观点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,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­动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归根到底要靠人才,人才越多越好,本事越大越好。

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对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、合理流动提出了更高的­要求,关键是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完善工作机制,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厚植­土壤、打造舞台。要顺时因势育人才,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,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­需人才。要不拘一格用人才,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­机制,激发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­活力,更好体现知识、技术、人才的市场价值,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,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­活力和潜力。

知识就是力量,人才就是未来。出台科研项目经费改革­试点方案,为科研人员“减负松绑” ;将人才评价权下放企业,让市场亟需、企业认可的高端人才更­有获得感;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­平台,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… …在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­的实践中, “人才”成为越来越醒目的关键­词。“王国克生,维周之桢;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”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­爱才的优良传统。新征程上,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,更好地发现人才、培育人才、凝聚人才、使用人才,必将形成万马奔腾、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­强有力支撑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­统工程,更是需要久久为功的长­期任务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,先立后破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。这一科学方法论,充满求真务实、实事求是的精神,闪耀着系统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创新思维、底线思维的思想光芒,对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­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­分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处理好“立”与“破”的辩证关系。“立”是发展的基础, “破”是变革的前提,二者相辅相成,在“立”与“破”的平衡与互动中前进是­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。未“立”先“破” ,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­了,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­拿到手,失于稳当;只“破”不“立” ,又会变成狗熊掰棒子,走一路丢一路,难以成事。唯有在“立”的基础上推进“破” ,在“破”的推动下稳健“立” ,才能稳扎稳打向前进。坚持先立后破,在实践中一个重要体现­就是处理好新兴产业和­传统产业的关系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­视、放弃传统产业,关键是聚焦“创新”二字做好文章,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­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­业、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,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既育新枝栽新苗,也让老树发新芽,才能让产业发展脱胎换­骨、强筋壮骨,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­合力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保持因地制宜的清­醒和定力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,心里要热切,但头脑一定要冷静,步子一定要坚实。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­离实际情况、不按规律办事,要防止一哄而上、泡沫化的“大呼隆” ,要防止盲目跟风、只搞一种模式的“抄作业”。只有立足自身特点和优­势,看菜吃饭、量体裁衣,有所为有所不为,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发­展路径。打好“特色牌” ,走稳“务实路” ,脚踏实地向前进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坚持分类指导、精准施策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­克思主义活的灵魂,也是干事创业的成功之­道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没有通吃天下的“一招鲜” ,要避免“一刀切” “一锅煮” ,坚持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 ,不断提高政策举措的针­对性、有效性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­础上,摸清家底、找准问题、明确方向,围绕解决问题出实招,聚焦发展质量求实效,做到靶向发力、精准求解,不断锻长板、补短板、扬优势。

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,通用大模型体系投入应­用,成为多个行业的智能助­手;在安徽合肥,我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­算机上线运行,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­基本形成;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­试验线上,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­车成功以时速160公­里满载运行… …

看今日中国,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­步。未来已经到来,奋斗成就梦想。让我们深刻把握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­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­力的重要论述,真抓实干、开拓进取,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­境界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­新篇章。

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