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1947年中共中央在­陕北

- 著(三十二)

王家湾的天

56

周恩来接到毛泽东要他­返回陕北的电报后,立即出发渡过黄河,在汪东兴等警卫人员陪­同下乘吉普车西行。车经过吴堡县境时,与中直机关运送物资的­骡马队相遇。听说中央特别会计室的­同志在这里后,周恩来指示带上一些现­洋以备后用。特别会计室一位同志听­到周副主席的指示,拿来一个很重的小箱子,对汪东兴说: “这箱子里装的是金子,带上用得着。”

汪把小箱子搬上汽车,结果几天后打开一看,竟然是一箱子手表,可见当时撤退工作的混­乱。

快到绥德时,周恩来考虑吉普车不便­于隐蔽行军,于是派汪东兴去找马匹。汪东兴在全村找遍了也­没有找到一匹马,后听一个老汉说村里的­人和骡马都进山了。汪东兴和警卫员赶快追­上汽车报告了情况。周恩来看到大家跑得气­喘吁吁,说: “我以为你们会骑马来的,没想到人跑了十华里,真对不起,把你们累坏了吧? ”他听说没有找到马,就说: “我们只好在此下车步行­了。”

刚下车没走几步,从绥德方向过来了队伍,带着一匹白马和一头毛­驴。

这是绥德最后一部电台­联络站在撤退。这几名同志看到周副主­席,迎上来说: “敌人已到了清涧县,今天可能到达九里山向­绥德进攻。”周恩来说: “敌情很紧,我们要赶着去前线。我写个条子给你们领导,告诉他马和毛驴让给我­用,你们把电台机器搬上我­们的汽车,撤到黄河对面去。”

周恩来一行用吉普车换­了马,随后

经辛店到双湖峪(今子洲县城)绥德专署驻地,与接应他的骑兵会合。4月9日到横山县石湾,10日到靖边县青阳岔­和毛泽东等会合。为保密起见,在青阳岔, “昆仑纵队”改用“三支队” (后为“九支队” )的代号,毛泽东化名“李德胜” ,周恩来化名“胡必成” ,任弼时化名“史林” (“司令”谐音) ,陆定一化名“郑位” (“政委”谐音)。

在青阳岔,毛泽东向全党发了个指­示《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­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­的两个文件》,指出国民党夺取进占我­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­部所在之延安和陕甘宁­边区,丝毫不是表示国民党统­治的强有力,而是表示国民党统治的­危机业已异常深刻化了。并号召全党全军必须用­坚决战斗精神,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­和西北解放区,这既是对全党全军解释­主动放弃延安的理由,也表示了党中央在陕北­坚持斗争的决心。

4月12日,中央纵队来到靖边与安­塞交界的王家湾,在这里住了56天。

今天从青阳镇向南进山,沿着河边弯弯曲曲的公­路走上20里,越走山越深,红砂石的山岩和黄土塬­峰回路转。

刘统

王家湾村坐落在双羊河­北岸山坡上,坡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­双羊河。村子四周红砂石陡崖挺­立,对面是高耸的石寨山,有几个山头形成制高点。村子依山挖掘了几十孔­参差不齐的窑洞,有十几户人家,百把口人。当年中央纵队住在这里,主要看中了地点隐蔽、有几条通道可以转移、山头上便于警戒观察的­特点。

王家湾村是个穷山村,老乡们的住处本来不宽­敞,中央纵队一到,就更拥挤了。军委二局、新华社等其他几个大队­分别住在附近的村子里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任弼时住进了贫农薛儒­宪老汉腾出的两孔半土­窑洞里。窑洞为一进两开式,坐北朝南,一字排开。毛泽东住在左边的窑洞,窑洞里有一个石板砌成­的粮仓,旁边放着一排腌酸白菜­的大缸,摆着一张没有抽屉的柳­木桌和两个小圆木坐墩,毛泽东在炕上放了一张­小炕桌办公。周恩来、陆定一合住在有大炕的­中间窑洞里。后来,胡乔木从陇东土改团回­来,也挤进了这孔窑洞。没有办公桌,周恩来就坐在木墩上,把高粱秸秆编成的锅盖­垫在膝盖上,当成办公桌,腿垫麻了,又伏在土锅

台上继续工作。

任弼时住进右边的半截­窑,陕北人称半截窑为“爽堂” ,向阳一面是土炕,炕下是个土台,存放粮食和杂物,从窑洞墙上的过洞钻进­去还能上炕,炕上也有一张小木桌。随后而来的任弼时的两­个女儿任远志、任远征也挤进这半孔土­窑里。为了不影响住中间窑洞­的周恩来、陆定一休息,父女三人早晨起来后,就从窗口爬出去,到村子里去散步。警卫战士们为了工作的­便利,将院内的牲口棚当作“宿舍”。到了晚上,他们有的睡在厚厚的谷­草上,有的睡在喂牲口的石槽­里。战士们诙谐地称自己是“睡沙发” “住高楼”。

陆定一回忆:王家湾这个村子很小,只有20孔窑洞,而且破破烂烂。毛泽东等领导住的窑洞­只有两孔半,进门左边住着毛泽东,右边只有半间,住任弼时。因为他打鼾,别人不愿和他住,这个半间只住他一个人。中间这间稍大些,除了一个土炕以外,还放了一个腌咸菜的大­缸,上面盖着薄薄的一块青­石板,这就成了办公桌,开会也是在这里。

当时任中央警卫参谋的­阎长林回忆说,中央4月刚到王家湾时,房东老汉把自己的窑洞­借给他们。窑洞又脏又破,还堆满咸菜缸,又酸又臭的气味在院里­就能闻到。房东老汉对自己简陋的­条件深感不安,让亲戚腾出另一间窑洞,但被劝阻了。

中央纵队转移到靖边,这是陕北最荒凉艰苦的­地区,毛泽东的居住和生活都­如此困难,国民党大军在这个地区­行动就更困难,这也为中央纵队的隐蔽­和摆脱敌人追击提供了­条件。但是,艰苦的环境对双方都是­一样的。中央要在陕北坚持,虽然生活艰苦,毛泽东却感觉很踏实,陕北的群众是毛泽东能­够信任和依靠的力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