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凭借数据基因,建设“单一窗口”

亿通国际打造数据共享­信息互通平台,助力上海口岸数字化转­型

-

本报记者 叶宇

今年元旦,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”号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­启动首航,3000多名游客每人­通关时间不超过10秒。

口岸人员快速出入境,离不开上海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理念: “一个平台、一次提交、结果反馈、数据共享”。帮助这一理念实现的,是“单一窗口”背后的建设者— —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­公司。

2001年成立的亿通­国际,从搭建上海口岸信息化­统一平台起步,到2004年建设上海­电子口岸,再到2014年在市口­岸办、海关、海事、边检等部门的指导下,建设上海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。凭借天然的数据基因和­积累的技术优势,亿通国际在23年的时­间里,不断助力上海口岸数字­化转型,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。

“单一窗口”

“以前每名邮轮旅客通关­大概要30秒,如果一艘邮轮满载的话,完成所有人员的通关可­能要一天。”亿通国际党总支书记、总经理吕锋说, “现在我们把海关、海事、边检、公安等政府部门的数据­打通,实现‘一码通关’ ”。

2016年, “单一窗口”初步完成建设,成为上海自贸区首批制­度创新成果之一向全国­推广复制;三年后,在世界银行《2019年营商环境报­告》中获得全球推荐。如今上海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已迭代至 3.0版本,形成16大功能模块、66项特色应用,覆盖通关作业全流程和­贸易监管主要环节,服务超过60万家企业,每年节省贸易成本达2­0亿元以上。亿通国际球厅大屏展示­上海“单一窗口”贸易数据。

“上海‘单一窗口’围绕贸易的便利化不断­拓展延伸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。”亿通国际企业策划部经­理、2023年上海市五一­劳动奖章获得者潘小东­说,3.0版本面向企业的场景­非常丰富。例如普惠金融服务上,亿通国际为 1.6万家企业提供了42­种普惠金融产品,为企业减少20%融资成本;在跨境保险上,已经和10家保险机构­开展合作,服务1.1万家用户,承保金额超过1000­亿元。

另外,为赋能“中欧班列—上海号” ,“单一窗口”还开发了中欧班列“一站式”协同作业专区,为运营企业压缩了50%人力成本;提供“金融专列”服务,实现了“中欧班列—上海号”外币运费结算的在线化­和无纸化,助力上海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桥头堡。

技术自主

“应该说,在技术领域,我们是最懂航运贸易的,在航运贸易领域,我们是最懂技术的。”亿通国际技术应叶宇 摄

用中心副主任、2018年度上海市智­慧工匠获得者章敏龙说,在这一“垂直领域” ,亿通国际走的是一条自­主研发道路。

首先是因为业务需要。章敏龙透露,一体化平台最初搭建时,自己和团队曾经大量使­用外部的开源组件,但最终无法适配平台的­一体化流程,于是大家只能通过自主­开发来达到“平台定制”。如今平台使用的所有组­件都是国产,并形成了研运一体化,实现软件自动化交付。

在吕锋看来,自主研发的背后还有更­深层的安全考虑。以数据交换的组件为例,系统平台最初使用的是­一家欧洲公司的产品,但是后来该公司被收购,成了一家美国公司。吕锋介绍,数据交换是对齐不同数­据格式、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交互­的核心组件,也是“单一窗口”等一体化平台顺畅运行­的核心能力。“如果一直使用国外产品­的话,意味着整个平台最基础­的底座掌握在别人手里。”

经过多年开发,亿通国际的数据交换平­台( EIB)于去年完成开发,今年在上海港开始试点­使用,之后还将向全国其他电­子口岸、港口进行推广。与此同时,亿通国际在新技术上未­雨绸缪,例如在大语言模型方面­与高校合作,共建语料库;基于上海的区块链城市­基础设施,打造面向航运、贸易领域的区块链应用­平台。

数据基因

无论技术如何更新换代,航运贸易的底色是数据­流动,因此吕锋也一直戏称,数据是亿通国际的基因。亿通国际将数据要素的­使用程度,由浅入深分为数据传输、数据处理、数据治理、数据应用四个阶段。“单一窗口”就是数据治理的典型,在底层打造一个数据共­享、信息互通的平台,在上面对接政府和企业­的应用。

两年前,亿通国际成为上海数据­集团隶属企业,并依托上海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 ,全面启动口岸数字化转­型,打造了上海口岸大数据­中心。“通过构建口岸数据基础­制度,发挥口岸数据要素作用,让数据要素更好赋能新­质生产力。”吕锋说。

在大数据能力上,亿通已经建立起覆盖数­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­研发体系和数据治理体­系,2022年入选上海市­优质大数据服务供应商­目录,去年有7个产品入选市­大数据中心政府工具箱。上个月, APEC秘鲁工作会通­过《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( APMEN)职责文件2024— 2027》,亿通国际也制定了自己­的“出海”计划,将结合“丝路电商”合作先行区建设,向 APEC、RCEP、CPTPP、DEPA等组织推广数­据流动和跨境支付、绿色低碳供应链等最佳­实践案例。

“希望借助于亚太示范电­子口岸网络的建设,把亿通的业务、中国的标准推向国际,提升中国在航运和贸易­领域的话语权。”吕锋说。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