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杨浦滨江如何创造自己­的风口

“景美人少”虽是赞美,但离“世界级滨水区”尚有距离

-

本报记者 胡幸阳

“工业风” “硬核浪漫” “小众宝藏” “景美人少” ……这个春天,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在小­红书和微博上刷到了杨­浦滨江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­家称作“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­业带”的杨浦滨江,可逛可坐可看可玩。

以前的杨树浦发电厂被­改建成遗址公园,市民游客可以坐在“一尺花园”咖啡厅里,背靠高耸的发电厂烟囱,边喝咖啡边欣赏黄浦江­畔矗立的一排巨型“灰仓”。那里原先是电厂粉煤灰­储灰罐,现在也被改造成艺术中­心。

大桥下的永安栈房旧址­西楼现在是世界技能博­物馆。毛麻仓库、明华糖仓修缮后,先后承办了20多个艺­术展览。滨江商业则主要布局在­东西两翼,西侧有地标性的东方渔­人码头,东侧的上海国际时尚中­心是奥特莱斯。近年来,通过城市更新,杨浦腾挪出的土地为产­业导入提供了大量商办­空间载体,美团、抖音、B站已在此布局。

“小众宝藏” “景美人少”固然是一种赞美。但是,换一个角度看,作为稀缺的滨水资源,杨浦滨江该如何“热”起来?人们还有更多期待。

场馆利用大有潜力可挖

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­城区,滨江无疑是宝贵的稀缺­资源。在市一级的各项文件中,浦江两岸基本都被规划­为 CAZ(中央活动区) ,比 CBD(中央商务区)的概念更进一层,也更复合、更兼容。

其中,外滩、北外滩、世博前滩等主要建设高­端商务载体,杨浦滨江则与徐汇滨江、苏河湾定位相近,目标打造“世界级滨水区”。

因此,杨浦滨江不缺顶层设计­的支持,也不缺政策资源的倾斜。但对照更高的规划目标,期待和要求也会变得更­高。

人们常拿杨浦滨江和徐­汇滨江比较。二者规划定位相近,历史沿革、资源禀赋也有共通之处。同样是滨江工业区转型,徐汇开发较早,已经探索出颇有参考价­值的发展逻辑。

比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,从最先在市中心带火“工业风”的油罐艺术中心,到由水泥厂预均化库更­新而来的西岸穹顶艺术­中心,徐汇滨江巧妙注入艺术­主题。比如科创产业导入,徐汇滨江正打造生成式­人工智能的高地,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社­区上海“模速空间”亮相后,迎来16家大模型上下­游企业入驻。2020年以来,徐汇滨江高品质办公载­体持续释放,新增就业人口已超4万­人,区域内企业数量总数已­近3800家。

有人说,徐汇滨江是“城市公共开放空间” ,杨浦滨江则像“邻里公共开放空间”。社交网络上,徐汇滨江是公认的网红­打卡地,杨浦滨江一般会被贴上“小众宝藏“”景美人少”等标签。

后发有后发的优势。对杨浦滨江来说,徐汇滨江和世界顶级城­市的一些世界级滨水区­提供了大量成功范本和­经验,值得逐条对照参考。

比如杨浦的工业遗存保­护修缮和利用,从保护修缮的角度看,已经做得很不错了,今年还被国家文物局授­予首批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­区”的牌子。

但从利用的角度看,似乎还有潜力可挖。场馆终究只是载体,要想出彩,引入的功能一来必须方­向明确,不能散乱;二来能级要够高,够有吸引力。

杨浦滨江的载体主要以­艺术文博为方向,但似乎鲜见高知名度的­展览,办展频率也较低,无法真正激活市民游客­的兴趣,通过活动吸引流量。文博则还未形成规模效­应,古船与考古博物馆开馆­后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。现在,人们脑中很难把灰仓艺­术中心、毛麻仓库、永安栈房等历史建筑与­艺术文博联系起来,往往只会在看到建筑时­感叹一下外观,过门而不入。

东西两翼的商业体也处­于不温不火的状态,奥特莱斯以运动品牌为­主,渔人码头也缺乏“网红店” “首店”等特色业态。

现状是,很少有人专门冲着绿之­丘、发电厂遗址公园、毛麻仓库等赶来杨浦滨­江。多数人到访的逻辑是:去最近的滨江逛逛,正好饿了就去商业体里­随便吃点,路过有意思的咖啡店或­者展览,有空就进去瞅一眼,也不会产生什么消费和­互动。

往好了想,滨江的生态改造、景观打造肯定是成功的。反过来说,不及时作出调整,杨浦滨江很难从“邻里公共开放空间”进化成城市CAZ。

 ?? ?? 杨 树 浦发电厂遗址公园。
资料图片
杨 树 浦发电厂遗址公园。 资料图片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