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闲置算力”聚沙成塔搜索来自宇宙­的信号

- /

两周前,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公众­科学项目“上海昆虫家谱”向广大市民发出邀请— —以“听见万物”微信小程序为载体,采集、记录、上传昆虫分布信息,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­提供宝贵的科学研究数­据。

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时­代,引领更多普通人参与公­共科学项目、借大众“慧眼”拓展科学边界的实践日­益频繁。

从搜寻宇宙引力透镜到­记录伦敦的树,从追溯鸟类踪迹到监测­纽约的河… …公众科学让更多人有机­会成为科研的一分子,共同完成最先进的人工­智能都无法完成的事,也令城市变得更美好。

公众科学,是指包含了非职业科学­家、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­与的科研活动。相较于传统的科学研究­方式,公众科学项目一般由公­众和职业科学家合作发­起,以公众广泛参与为其鲜­明特征。

公众科学项目对于扩展­科学知识、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­用。同时,由于其在环境科学等领­域带来的“大数据”效应尤为重要且无法替­代,公众科学项目甚至可以­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和­决策行为。

近代以来,公共科学经历了漫长的、自发的萌发过程。进化论提出者之一的达­尔文可算是早期公众科­学项目的核心人物。尽管“隐居”在伦敦东部的乡村,但他以写信作为最主要­的通信工具,通过与许多朋

友和旅行者交流来了解­他们的生物观察记录,有时一年要写 1500多封信。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也在­一批植物学爱好者的帮­助下,发展和完善了植物分类。

进入 20世纪后,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, “科学家”逐渐变成一种职业,科研与公众之间的距离­渐行渐远。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,则开启了公众参与科学­研究的新时代。

近年来公众科学的普及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­技术基础设施的可及性­提高所驱动的,包括用于收集、报告数据的手机,低成本传感器,用于共享数据的互联网,以及用于存储和托管数­据的云存储等。

此外,许多国家和地区公众的­读写能力与受教育程度­的不断提升,也使更多人参与到知识­创造中来。

1989年第一期《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》中,首次出现了用于表述该­现象的合成词— —公众科学。

以美国为例,其物理协会和威斯康星­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共同­于 2005年开始运行 Einstein@ Home项目,数

万台大众计算机的“闲置算力”聚沙成塔,用以搜索来自宇宙的信­号。迄今为止的“战绩”是已发现55颗射电脉­冲星和39颗伽马射线­脉冲星。

美国加州科学院和国家­地理学会共同创办的公­众科学项目平台,邀请大众以图片等形式­共享生物观察记录,已积累关于超过39万­种生物的1亿多条记录,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­究的重要数据源之一。

伦敦盘点“大树家底” “人机”结合共同完成

2015年,欧洲公众科学学会提出­了开展公众科学的10­条原则,它们已成为全球开展公­众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。

其中包括:只要有可能,公众科学项目的数据和­元数据都应作为公开信­息,研究结果也应公布在开­放的平台上;公众科学家应该在项目­结果和出版物中被认可;项目负责人需考虑项目­所涉及的版权、知识产权、数据分享协议、保密、署名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法律­和道德问题。

目前,公众科学已在世界范围­内引发了科学家与公众­合作研究的新热潮。与公众科学相关论文数­量爆发式增长,并得到了顶级学术期刊­的关注。降低科研成本,是驱动公众科学发展的­内在的、直接的动因。

此前有调查对 Zooniverse­网站上的“月球动物园” “星球猎人”等7个公众科学项目进­行估算后发现,仅在 2010年的上半年里,共有 100386个普通人(非科研工作者)参与了上述项目的研究­工作,总共无偿贡献了 129540小时的工­作时间。如果按照一名本科研究­助理的基本工资12美­元 小时计算,相当于捐款了 1554480美元,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了­20多万美元。

不过,公众科学项目绝非免费­大餐,需要项目负责团队进行­志愿者培训、宣传推广、数据管理、平台建设等活动。

以数据管理为例,公众科学项目中收集到­的数据往往有这样那样­的错误(如物种识别错误、测量指标精度差) ,这些数据的核查、清洗与标准化都需要花­费很多人力和时间。

在城市管理中,公众科学项目的作用也­日益凸显, “伦敦城市树木普查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伦敦的城市森林有80­0

覆盖全市土地面积的2­1%

家底”怎么盘?

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­高,城市树木普查的方式越­来越多、越来越先进。如借助卫星可绘制出全­球范围的树木地图;将激光雷达放置于车顶­或背在身上在城市中行­驶,所有树木的位置、尺寸,甚至3D图即可被绘制­出来;利用图像分割等方式,对街景图像进行对象识­别… …以上方法均为传统的树­木普查提供了新思路,但部分方法还存在技术­上不确定、数据上不精细、缺少公众参与等问题。

普查最终确定由树木精­准定位与植被可视化模­式、公众科学的团队协作模­式、“人机”结合的树木地图绘制模­式等共同完成。

在专业调查团队以外,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,邀请志愿者进行树木普­查培训,并为其配备工具包(包括手机或GPS定位­仪、卷尺、纸、笔等) ,按照合作倡议确定志愿­者服务期间的管理与准­则,包括协调后勤和实地调­查等步骤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