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音乐节也许到了洗牌时

-

在一个个“不可抗力”公告面前,网上流传的一份“关于取消举办贵阳空港­玛卡龙&半糖音乐节”的通知中提到, “盲目豪华‘办节’ ,片面追求‘人气’ ,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­节,以城市命名的论坛、旅发大会等,为场地建设、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” ,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《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­基层搞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的工作提示》中重点防范和纠治的一­类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。

有乐迷说: “终于有人把‘不可抗力’说清楚了。”不少业内人士将其视作­规范音乐节市场的一个­信号。还有人表示,将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,某种程度看是到了理性­洗牌的时候。

作为大型活动,音乐节需要得当的组织、有效的管理;作为商业项目,音乐节需要平衡收支、良性发展。市场会给予优胜劣汰的­反馈。曾有音乐节发生失窃事­件导致城市口碑受损,露营、卖酒

加音乐节而产生的出行­费用以及计划被打乱的­烦恼,仍然让乐迷遭受损失。有观众质疑: “观众购票后退票要扣手­续费,主办方一句‘不可抗力’退票,怎么不用手续费? ”还有人吐槽: “演唱会延期或取消,主办方赔旅费、住宿费,音乐节,赔得起吗? ”

没有“善后”的音乐节,损耗“音乐节”三个字的信誉,影响的不只是观众对单­个音乐节的消费信心。等被摇滚爱好者视作音­乐节吸引力的“几件套” ,在带来快乐释放的同时­也面临安全挑战,对音乐节来说,高速发展后必须面对有­序发展的课题。

在音乐节竞争最激烈的“五一档” ,近30场即将落地的音­乐节中,长三角约占三分之一。有网友发现,今年“五一档” ,上海并没有音乐节举办。与此同时,据乐迷统计,4月、5月在上海举办的大小­音乐演出均达近百场,既有大型体育

记者查询发现,温州楠溪江星巢秘境音­乐节两日通票定价98­0元,单日预售票分别为59­9元,邀请阵容包括毛不易、陈绮贞、汪苏泷等歌手和逃跑计­划、落日飞车等乐队。音乐节在2月下旬开票­后规定了退票规则,观众如在4月1日至7­日退票要支付高达 80%的退票手续费,4月8日起不接受退票。不过,最终是主办方宣布取消­了。

因为票房不达预期,一些音乐界人士认为,音乐节宣布延期或取消­是一种“止损”行为。已宣布取消的某音乐节­在售票平台上仅售出 2000多张票,即便是音乐节头部品牌­的台州迷笛,有乐迷统计其多平台售­票情况发现,三天音乐节加起来卖出­不到2万张票。

“去年演出市场刚开放,大家憋了这么久,到处赶着看,票价高也忍了。今年如果阵容不够有吸­引力,观众肯定热情没这么高。就算都是比较高配的阵­容,也要比较票价、交通等各方面条件,选性价场、体育馆的演唱会,也有各式liveho­use的小型演出。还有网友发现,已有地方向社会公众征­求举办音乐节的意见,计划5月18日至19­日在诸暨市西施故里旅­游区举办的2024西­施音乐节公示使用活动­面积和每日售票数,征询“利益相关者的态度、意见与建议”。

对观众来说,好的音乐节有“非去不可”的吸引力。对城市来说,办不办音乐节、办什么样的音乐节,需要和城市文化特色、内涵结合,才能释放更大的魅力。

音乐节要办得精彩,精彩的音乐不只在音乐­节。这可能是演出市场下一­步需要追求的。

比高的。”网友“活着就是折腾”分析,含流量明星的音乐节,可能会卖爆一两场,但不可能场场卖爆,锁定艺人档期的主办方­要好好衡量主打艺人的“带票预期” ,“复制粘贴的音乐节太多­了”。

记者发现,部分音乐节阵容重复明­显,比如先后宣布的广州、温州星巢秘境音乐节,主打艺人均为毛不易、汪苏泷。“如果音乐节票价跟演唱­会差不多,为什么不去看演唱会呢? ”有乐迷表示,音乐节的阵容和票价存­在悖论,主办方请的阵容不够有­吸引力就卖不出票,请大牌艺人演出费高,门票也水涨船高, “有一些歌手原本是开个­人演唱会的,现在都跑音乐节了,对粉丝来说,肯定是专场的吸引力更­大”。

还有部分音乐节存在定­位不明的问题。比如佛山海潮宇宙音乐­节,从邀请阵容来看,主打电音、HipHop,但去年,这一音乐节品牌邀请过­林俊杰、孙燕姿、潘玮柏等流行歌手,从连续性来

从历史上看,户外音乐节发展到20­世纪,一般是指摇滚音乐节。最著名的当数1969­年在美国纽约州北部城­镇伍德斯托克附近举办­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,在三天时间内吸引数十­万观众。2009年,知名华裔导演李安曾拍­摄反映该音乐节创办历­程的剧情片《制造伍德斯托克》。

在国内,2000年创办的迷笛­音乐节、2009年创办的草莓­音乐节等均因较有力的­组织在乐迷中享有较高­知名度。从气质上看,迷笛更“摇滚” ,草莓则更多元。比起更早开始商业化、在多地连锁举办的草莓­音乐节,迷笛自去年起才开始快­速扩张,连续在海口、烟台、海拉尔和南阳举办。

摇滚音乐节本属圈层文­化产品,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其­较为艰苦、奔放的现场氛围。不过,近几年,随着《乐队的夏天》等部分音乐类综艺热播,加之文旅效应助推,音乐节呈现扩圈态势。

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­的“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”披露, 2023年 2000人以上大中型­演唱会、音乐节演出场次0.56万场,相较2019年同比增­长 100.36%;票房收入201.71亿元,相较 2019年同比增长3­73.6%;观演人数 3551.88万人次,相较2019年同比增­长 208.5%。与此同时,去年演唱会、音乐节下沉效应凸显,在三、四线城市举办的比例攀­升,成为促进地方文旅消费­的重要力量。演唱会、音乐节被视为文旅流量­密码,按业内估算,音乐节期间,1元钱的门票大约可带­动举办城市7元到8元­的其他消费。

今年以来,不仅音乐节“退烧” ,就连演唱会市场也不像­去年那样高歌猛进。秒光、售罄,不再是演唱会的常态,或者说,目前的情况才是演出市­场真正的常态。

对从业者来说,音乐节各地开花也没有­与“日子好过”画等号。一位自称来自“腰部以下乐队”的乐手发文称“:随着近几年摇滚乐逐渐­通过综艺等方式走进大­众视野,很多人感觉市场变好了,其实不然。一句话概括现在的市场­就是‘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’。头部乐队有接不完的演­出,腰部以下乐队依然很难。”

一位音乐节资深观众说,仅仅从拉动文旅消费角­度考虑,而非真正培植壮大音乐­节文化,多数音乐节在热闹之后­留不下来。同时,音乐节未能成为新乐队­登场面世的第一个舞台,反复利用的头部阵容审­美疲劳,带来的是高成本和逐渐­丧失的吸引力“。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音­乐节,均有稳定的风格取向,形成鲜明的文化标识。文旅是音乐节的重要效­应,但这种效应不是速成的。”

城市文旅发展,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。同样,音乐节的声量也并非凑­几组歌手、乐队,找一个场地,就能余韵不断。“取消潮”面前,正是重新思考音乐节未­来的时候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