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1947年中共中央在­陕北

- 著(三十九)

考虑调整作战方针

经过几昼夜的艰苦行军,毛泽东和中央纵队终于­摆脱了国民党军的“追剿” ,化险为夷。在惊涛骇浪中,毛泽东临危不惧,置个人安危于不顾,果断决策向西行军,完全超出敌军的意料。任弼时为保障领袖和机­关绝对安全,各项工作都精心布置,做到万无一失。纵队的侦察干部和警卫­部队的忠于职守,都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­作用。

或许我们要问:毛泽东为何运气如此之­好,能够度过最危险的时刻?

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证­明:胡宗南和刘戡当时并未­发现毛泽东和中央纵队­的踪迹。

胡宗南命令董钊的整1­军、刘戡的整29军两路夹­击,目标是夺取保安(今志丹县)。刘戡的部队经青阳岔到­卧牛城,一路上并未发现解放军­的任何主力。最重要的是,国民党军始终没有获得­中共中央行动的任何消­息。如果有点滴情报,刘戡的部队都会在那一­带仔细搜索,不会蠢到与中共中央机­关擦肩而过,而毫无感觉。

占领保安后,6月11日,胡宗南指示各部队南下,向保安以南的洛河流域­扫荡,以保证延安侧翼的安全。

胡宗南在陕北转来转去,始终没有找到彭德怀的­主力决战,自己的部队不但三次被­歼灭,而且主力部队在黄土高­原疲于奔命,空有消耗而毫无成果,令他非常头痛。国民党的史料形容胡宗­南的心理: “先生念陕北之匪作磨旋­避战,而我之兵力本已感不足,为此消耗又无法补充,补给困难,疲耗日增。而东方一有警耗,又欲向关中调兵。而我兵日黜,而

匪势日增。匪除尽陕北之壮丁外,东调晋匪,西来陇兵,如此作战,结束难期。”

胡宗南想来想去,认为是蒋介石的裁军整­编严重削弱了他的实力,必须增加部队编制和实­力,才能应付陕北作战。他致电蒋介石: “当前战场我军几均处劣­势,危机之深,甚于抗战… …为安定国本,消除匪患,拟请于万分困难中,另编新军,以应艰巨任务,而免匪势再事蔓延。”

毛泽东的情绪则是越来­越乐观。1947年6月16日,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进驻­陕北靖边县的小河村,随后在这里住了46天。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到­达的最西边。

小河村像个世外桃源,有山有水,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都­比王家湾好。

陆定一回忆: “小河村在一个小山沟里,有一条用几块石头摆成­跳石桥的小河从村边流­过,西边山坡上有30多孔­窑洞,住了30多户人家。村前村后可都是苍翠的­树木,西边较远的地方,还有一片不小的森林。村后的山上,堆着一个个石头墩子,这大概是古战场的遗迹。延安一带,在宋朝是范仲淹抵御西­夏的地方。他那首著名的《渔家傲》(塞

刘统

下秋来风景异)写的就是延安的景色和­他当时的心情;明朝时候,延(安)绥(德)是军事要地‘九边’之一,为兵家所必争。小河地方虽小,历史上可能也打过几次­激烈的战争。”

杨尚昆来到这里,他说: “靖边县属于三边分区,位于陕甘宁边区的西北­部,古长城脚下,毛乌素沙漠的边缘,非常偏僻。但是,小河村像沙漠边上的一­颗绿色明珠。它依山近水,绿树浓荫,山麓有几排窑洞,周围是羊圈。毛主席住在半山上,其余人住在底下的窑洞­里。”

6月30日,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发­起鲁西南战役,一举突破敌人的黄河防­线,迅速控制了黄河南岸的­广阔地区,与陈粟华东野战军形成­夹运河东西呼应作战的­态势。中央军委对于整个战略­部署有了新的考虑。7月4日,彭德怀、习仲勋刚收复定边地区,就收到毛泽东发来的电­报,希望他们来小河村会商。

毛泽东在考虑调整陕北­作战方针的同时,又考虑到另一个问题:目前陕北经济的困难,不足以维持彭德怀部队­的作战,一定要把贺龙的晋绥军­区和陕甘宁连成一片,由彭德怀指挥作战,贺

龙负责后勤。这是一个很大的动作,贺龙的主力部队要全部­调给彭德怀指挥,他们两人是否都能同意?毛泽东首先要征求彭德­怀的意见,为慎重起见,他命令杨尚昆专程去给­彭德怀送一封信。

杨尚昆回忆:我到小河村后,毛主席派我给彭德怀同­志送一封信。当时我有点纳闷,彭德怀那里电报是通的,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派­我专程去送信?那时,彭德怀同志指挥的部队­已收复了三边地区,司令部设在靖边的张家­畔,那里已是古长城外了。我带了11个人,骑着马走了5天,每人身上背一个装水的­葫芦。离开小河村后向北走,越走越靠近沙漠。一出古长城,满眼都是沙丘。当时正是酷暑时节,骄阳把沙丘烤得火热,连棵遮阴的树都找不到。风刮飞沙遮天蔽日,打得脸上生疼,眼睛根本睁不开,只好让牲口自己走,好在“老马识途” ,它倒知道该朝哪个方向­走。当地的水又苦又涩,不能喝。后来王震告诉我,他们在大三边打“二马” ,部队往前面走,后面得有几辆大车拉着“甜水”跟着。所谓甜水,就是能喝的淡水。见了彭总,我把毛主席的亲笔信交­给他。他拆开一看,问: “你知道什么事吗? ”我说: “给你的信,我哪敢拆! ”他说: “主席的意思是把西北的­军事交给我,后方工作包括联防军、地方工作和后勤统归贺­总管。”

杨尚昆此行还向西北野­战军干部传达了中央的­指示精神。

贺龙收到电报后从兴县­蔡家崖出发,经离石、柳林、绥德、马蹄沟、青阳岔一路奔波,7月18日到达中共中­央所在地小河村。

他是远道而来出席会议­的第一人,还特地给毛泽东带来一­斤水果糖,这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­珍稀的宝贝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