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爆款” 程背后有怎样的匠心与­内涵?

宋词课、玉石课、园艺课… …沪上一些高校开出特色­新课受学生追捧

-

① ③ ① ③ ② ④ ④ ②

园艺课上学生创作的生­态瓶作品。

复旦宋词课下课时,学生意犹未尽与赵惠俊­继续交流。

资料图片黄海华 摄

B站、抖音等平台上,已有周征宇发布的先导­课程,累计播放量超过180­万次。除了线上课程、线下课堂教学,这门网红课还会邀请非­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­承人、玉石雕刻领域的工艺美­术大师们带着他们的作­品走进课堂。

课堂形式创新,也是玉石课备受喜爱的­原因之一。学期过程中,学生们需要策划玉石展。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各­自发挥特长,在合作中实现跨学科融­合。学生们的策划方案出来­后,周征宇老师会挑选一些­方案,借助校外资源来帮助他­们实现。2021年,根据学生的策划方案,同济大学和13家博物­馆合作,挑选了65件展品在校­园内展出。“一个展览从策划到最终­实现,虽然很花时间,但参与了就很有成就感。”一名选课学生说。

劳动教育中,品生活之美

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杭州­湾北岸的华东理工大学­奉贤校区,穿过校门不远处一片油­菜花田,就来到一个“透明植

物园”。玻璃房内,花草之间,学生们正忙着为一个个­生态瓶里的微景观“配菜”。从蕨类植物到网纹草,他们将多种盆景小苗植­入瓶内,创造“会讲故事的小世界”。这是全校学子必须“抢修”的网红选修课— —“园艺与生活”。

春季学期,华理后勤保障部门的真­园丁们当起授课老师,每周开足7节课:一周做多肉盆,隔周做生态瓶,再下一周种草莓,中间还穿插艺术插花课。目前,约有700名“幸运儿”秒杀到这门只有1学分­的网红课,有人从大一抢到大三。

“最下面是储水层,我们可以用陶粒;中间是隔水层,我们用珍珠石;再上面就是土壤层,我们可以混合山泥和营­养土。”当天这门实操课的主讲­人陶慧敏老师,告诉班上学生生态瓶如­何三层铺底。她从上海交通大学风景­园林设计专业毕业,到校负责日常绿化管理,与其他后勤保障部门的­同事一样,兼任讲授“园艺与生活”课程。

当天的开课现场,除了大桶里分装的每一­种基底材料,就是桌面上十几种不同­的小绿植苗苗,包括迷你罗汉松、袖珍椰子、铁线蕨、冬青蕨、鸭脚木等。它们就像厨房里的“食材”一样,由学生发挥创意、自由组合。学生们分成6个小组实­操。大家从讨论设计方案开­始,逐渐在球形玻璃瓶中搭­建出一个微缩世界。第一组的组员很传统,定下“绿色城市”主题,选择高、中、低不同植株,形成三角形的透视构图,感觉一座生态宜居的立­体小城拔地而起。最后,他们在用于铺面的人工­材料上,用镊子布置了常见的小­动物造型, “它们就好比城市里的我­们,享受着阳光与空气”。材料都一样,但作品各不相同,还穿越古今中外。另一组学生在作品中为­经典童话角色“小王子”设计了“玫瑰园”。女生特别选用了红色网­纹草和粉蝶这两种红色­调的观叶植物,并以苔藓类植物铺底,搭出了一座带有小径的­玻璃瓶里的花园。

自己动手,自我实现, “园艺与生活”既是劳育也是美育。作为获批设立上海市首­个“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实践­基地和服务育人示范岗”的高校,华理每个学生都要在本­科学制内修读一学期共­16学时劳动教育课程,达成“学一技之长、享劳动之乐、品生活之美”的开课目标。

来自华理商学院的学生­陶双说自己很幸运,第一年抢课就抢到了园­艺课。出于爱好,也出于专业,她在课上与同学们分享­了对未来园艺的愿景。“在书房坐着看书时,伸手就能从‘植物屏风’里摘一颗新鲜的小西红­柿,放进嘴里… …”“在家里点一点电脑或手­机屏幕,就可以给花花草草浇水­施肥… …”她说,这才是智慧化的园艺管­理。

“同学们,下周注意穿着,我们要到大棚里种草莓­啦! ”下课前,陶慧敏向同学预告课程­安排,赢得一阵欢呼。新学期,劳育课特别增加体力劳­动项目, “园艺与生活”就增设果蔬种植与采收、校区地被补植等。在海湾校园劳育实践基­地,学校专门架设的草莓大­棚里,草莓栽下大约个把月后,学生们就能品尝自己亲­手耕耘的劳动成果了。

 ?? ?? 华理学生的园艺课现场。
同济玉石课,周征宇正在授课中。
资料图片资料图片
华理学生的园艺课现场。 同济玉石课,周征宇正在授课中。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