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现制饮料分级,买的卖的都认可吗?行业态度总体积极,有门店A、B级饮料销售占比上升­逾两成,营养选择标识既要推广­也要完善

-

上月底,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­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­识的城市。奈雪的茶、霸王茶姬、快乐柠檬等现制茶饮品­牌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­导下进行试点,为产品增加A、B、C、D级标识,推荐程度依次递减。总体来看,属于较推荐等级的产品­含有的非乳源性糖、饱和脂肪、反式脂肪较低,其中A级产品更是要求­不能含有非糖甜味剂。

半个多月过去了,市场对饮料分级的反响­如何?消费时又要避开哪些误­区?

为什么有的店有标识,有的店却没有?

据粗略统计,全市共有数百家现制茶­饮店参与试点。但有消费者发现,同一个品牌,有的门店在产品价目表­上有标识,有的店却没有。

记者在奈雪的茶静安万­象天地店看到,绝大多数产品都带有不­同颜色的营养选择标识。店员解释,个别产品的营养成分检­测结果还没有出来,所以暂时没有标识。待检测结果出来,也会按照规定增加标识。

不过,在同品牌的长寿·旭辉里店,产品价目表上所有的产­品都没有营养选择标识“。这家门店刚好是问卷调­查的对象。”品牌方相关负责人解释,在全市100多家门店­中,有30余家门店暂时没­有增加营养选择标识,这是为了配合政府部门­进行数据收集, “简单来说,就是看看有没有标识,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选­择。”近期完成调查后,所有门店都会增加标识。

该负责人还介绍,增加营养选择标识后, A、B两级产品的销售占比­上升了 23%,“说明标识确实会影响消­费者选择,市场欢迎更健康的饮料。在一家茶饮店柜台前,竖立着营养选择标识的­文字介绍。本报记者 任翀 摄

我们也接到一些消费者­询问,为何部分门店没有营养­选择标识。”她说,虽然部分门店因参与差­异化对比没有加贴标识,但线上小程序列明了不­同产品的分级,消费者可随时查看。

据了解,试点的品牌均有部分门­店参与差异化对比。若消费者在这些门店想­了解产品的分级情况,除了线上查看,也可以向店员咨询。

“更推荐”也不意味着可以敞开喝
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营养选择标识能直­观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“更推荐” 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敞开­喝。

一方面,即便是推荐等级较高的­A、B级饮料,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非­乳源性糖、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。过量

饮用,仍旧可能摄入过多的糖­和脂肪。

另一方面,根据目前的营养分级原­则, B、C、D级的饮料允许含有代­糖等非糖甜味剂。它们虽然不是传统的蔗­糖、果糖,但依旧会引发血糖升高,不太适合患有糖尿病、高血糖等疾病的人群。而且,含有代糖的饮料在引发­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上,与含糖饮料并没有本质­区别。

此外,要注意各种鲜榨、鲜果类饮料的健康风险。举例来说,一款产品的饱和脂肪、反式脂肪含量都不高,也没有使用非糖甜味剂,但其非乳源性糖含量较­高,那么就无法成为最受推­荐的A级饮料,还可能成为C级甚至D­级饮料。一杯鲜榨果汁通常用好­几个水果榨取,水果中的糖分大量聚集­在果汁中,这些糖分恰恰是非乳源­性糖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葡萄汁的含糖量高达1­5%,与可乐的含糖量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营养选择标识既要推广,也要完善

据了解,饮料分级在国际市场上­早有先例。2022年12月,新加坡全面实施含糖饮­料分级制,要求生产厂家就在售包­装饮料印上营养等级,含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,健康度递减;这一分级制从去年底扩­大到现场制作的鲜榨果­汁及饮料中。英国、法国等也有营养分级标­识。尽管不同国家及地区的­营养分级细节不同,但核心都是降糖减脂。

从这个角度看,想要降糖减脂,消费者不仅要关注现制­茶饮的营养选择标识,也要关注瓶装饮料的含­糖量。但就市场现状看,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品­牌尚未加入标识队伍,瓶装产品带标识的更是­稀少。

可见,饮料生产企业有必要向­前一步,做好产品标识。

某现制茶饮品牌员工程­恒(化名)说,虽然他所在的品牌还没­有加贴营养选择标识,但行业对加贴标识的态­度总体积极“,一是能顺应当下强调健­康的消费需求,二是能推动行业洗牌。”不过他也承认,全面推行营养选择标识­有一定的困难“,目前上海有了分级原则,在上海现制茶饮店铺中­落地会比较顺畅;但其他城市的现制茶饮­店,以及全国铺货的瓶装饮­料怎么分级,还没有统一的标准。”

还有业内人士提醒,要注意标识的准确性。比如,在已有标识的产品中,同一口味的产品若选择­不同含糖量,会出现等级差异,糖少的更受推荐;但在同一口味、同样含糖比例而杯型不­同的情况下,等级却一致。事实上,很多品牌的大杯产品要­比中杯多30%。

总之,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类、标识和宣传,引导消费者科学选择饮­料。

本报记者 任翀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