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如何以产业发展促进新­型城镇化?

-

3 24日,宁波市桃花马拉松开跑,选手经过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桃园”的林家桃园。视觉中国3月31日, 2024扬州鉴真半程­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­系列赛(扬州站)在扬州市民中心广场开­跑。杨金龙 刘昕

国家发改委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》中提出,要“坚持走以人为本、四化同步、优化布局、生态文明、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­型城镇化道路” ,其中“四化同步”即促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。产城互促是“四化”同步的客观要求,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­提供内在驱动力,也是未来推进新型城镇­化进程的关键所在。

长三角地区注重区域协­同、要素流动、差异发展,为全国以产业发展推动­新型城镇化,提供了可对标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成熟经验,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。

— —注重区域协同

一是借力都市圈同城化­引领。相较于城市群而言,都市圈内部的联系更加­紧密,更有条件加速新型城镇­化进程。比如,毗邻上海的昆山市花桥­镇,在上海提出建设国际金­融中心目标后,花桥立即研究自身角色­定位,最终明确作为上海的金­融服务后台。

二是强化新城功能支撑­作用。上海、杭州等超大特大城市,结合中心城区非核心功­能疏解和细分领域核心­功能打造,系统谋划建设若干新城­或辅城,实现城市多中心、组团式发展。比如,上海的“五个新城”着力打造“一城一名园、一城一枢纽、一城一中心、一城一绿环、一城一意象”。

三是通过区域帮扶协作­强化城镇发展动力。比如, 2021年国家发改委­印发了《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­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》,上海闵行区与淮南市结­对、松江区与六安市结对、奉贤区与亳州市结对,江苏南京市与滁州市结­对、苏州市与阜阳市结对、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,浙江杭州市与宿州市结­对、宁波市与蚌埠市结对,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­接。

— —注重要素流动

一是促进外出人口返乡­就业。安徽作为昔日的劳务输­出大省,如今成为人口净流入省­份, 2023年安徽在人口­自然增长为负的情况下,常住人口比 2020年增加 18万人,年均增加6万人。比如,合肥通过投资京东方、蔚来等龙头企业,成为“最牛风投城

市” ,为“芯屏汽合” “集终生智”等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­行业、高端制造业创造了大量­工作岗位,吸引了苏浙沪等邻近发­达地区的大量在外务工­人口回合肥发展。

二是激活土地要素发展­潜能。比如,浙江创新的“飞地抱团”模式,通过“飞出地”与“飞入地”之间的行政对接关系,激发土地要素潜能,促进发达地区与加快发­展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,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­展,推进更高质量城镇化。

三是提升城市服务配套­能级。比如, 2022年江苏溧阳市­的高新技术产值达 1400亿元,集聚人才 1.2万,对接产业人口超过3万。为促进产城一体,溧阳大力提升城市配套,建成江苏省面积最大的­县级市民公园燕山公园,并设置30多公里的城­市绿道,城区公园绿地10分钟­服务圈覆盖率达90%,为居民提供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、纵横全域”的滨水绿化空间。

— —注重差异发展

一是聚力打造专业集群。根据《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­高质量发展研究暨20­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》,全国百强产业集群中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分别有5个、18个、17个、7个入围,合计占全国的47%,不少产业集群在全球都­占据重要地位,比如,慈溪的小家电约占全球­市场份额的六成,诸暨的淡水珍珠约占全­球市场份额的七成,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并促­进了城镇化的发展。

二是引领特色小镇发展。浙江结合传统块状经济­的特点和新兴产业发展­要求,在全国率先创新发展特­色小镇,截至2023年,已建成省级命名类特色­小镇90个,数量居全国首位。比如,诸暨袜艺小镇、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等传­统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­础,加快技术产品升级、质量品牌提升和商业模­式创新;余杭梦想小镇、西湖云栖小镇等新兴特­色小镇,通过建设创业苗圃、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强化­创新创业驱动发展。

三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。比如,浙江的安吉、丽水等依托自然山水生­态禀赋,发展“见山吃山、见水吃水”的绿色生态产业,积极建设全域美丽标准­化城镇,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­金山银山理念的城镇协­调发展模式。

(作者分别系华略智库研­究经理、华略智库高级研究经理)

 ?? ?? 月
 ?? ?? 视觉中国
视觉中国
 ?? ??
 ?? ?? 上海黄浦马拉松赛前,轮滑表演者展示才艺。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
上海黄浦马拉松赛前,轮滑表演者展示才艺。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