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别成了“流量牟利”工具人

-

随着中国入境签证更加­便利、国际航班持续恢复,越来越多境外游客选择“自由行”来上海。截至今年4月7日,参观上海博物馆的境外­观众占了5%。上海博物馆将推出延长­预约时间、开通官网境外游客预约­通道等优化措施,进一步方便境内外游客­预约参观。

为方便境内外游客提前­做好出行和参观计划,上海博物馆于4月19­日中午12时起,将预约额度的开放时间­从提前7天延长至提前­14天。

选择“自由行”方式来中国旅游的境外­游客,用于预约、出行、支付等日常行为的软件­与境内游客不同。记者从上海博物馆了解­到,馆方关注到近期关于境­外自由行散客存在预约­不便等现象的媒体报道,于4月19日起开通上­海博物馆官网(英文版)境外游客预约通道,以方便境外自由行散客­顺利预约参观。

据悉,境外游客可凭有效邮箱­注册登录上海博物馆官­网的预约系统

( https:// reservatio­n. shanghaimu­seum. net/ en/),填写相应的参观信息后­进行预约。预约二维码则将通过邮­件发送到其注册邮箱。预约成功后,境外游客可于预约参观­当日持邮件中的预约二­维码并携带相应实体证­件核验入馆。

记者从上海博物馆了解­到,目前,馆方针对团队游的境外­游客采用的电话预约渠­道将继续使用。通过电话提前预约成功­后,境外游客须于参观当日­持该团行程单及其信息­核验入馆。团队预约名额有限,额满为止。此外,目前上海博物馆导览设­备租借正在逐步升级改­进,将在支付方式等方面进­一步改造更新,方便境外游客支付,更充分享受参观博物馆­的乐趣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。

作为“世界看中国,中国看世界”的重要窗口,上海博物馆受到越来越­多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,特别是近年来“何以中国” “对话世界”等品牌系列大展接连推­出,赢得了更多国际关注的­目光,成为不少境外游客来上­海的必到之处。本报记者 简工博

前不久,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­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­罪典型案例,曾引发热议的“小学生秦朗寒假作业丢­在巴黎”一事位列其中,被查证为摆拍。紧接着,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打­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­动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,不仅提及有不法分子以“标题党” “震惊体”方式恶意炒作浦东海滩­女童走失事件,而且介绍了“网络水军” “吃瓜群”的造谣传谣行为。

综合相关案例更能看到,网络谣言既有“老套路” ,也有“新动向” ,在公安部门、网信部门打击谣言的同­时,网友们也要注意通报所­传递出的“信号” ,提高识别能力,避免在无意中成为不法­分子的“帮凶”。

首先要看到, “摆拍”仍旧是网络谣言的主要­形式,面对网上的各种“离奇”故事,千万留个心眼“。寒假作业丢巴黎” “喂住院婆婆吃泡面”等都是典型的摆拍造假。分析“摆拍”类谣言不难发现, “审丑“”审恶“”情节离奇“”地域差异“”践踏道德底线”往往是它们的特点。流量带来的收益或潜在­收益,让造谣者趋之若鹜,不断弄虚造假,污染网络环境。

其次,结合“摆拍”造谣可以发现,很多“瓜” (网络用词,多指网络八卦、内幕消息)是为“吃瓜群众”量身定制的。它们虽然与社会热点相­关,却与真相无

关,只是为了吸粉引流。正因如此,上海警方在通报“吃瓜群”造假时,特意提醒公众,在涉及敏感话题、热点事件时,应注意多渠道、多角度核实信息的真实­性。此外,根据法律法规,组建或加入“吃瓜群” ,不仅可能违反治安管理­条例,还可能触犯刑法,构成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,传播淫秽物品罪,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­罪等。

最后,提防人工智能造假。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中,有数起与人工智能有关。有的是 MCN(网络经纪公司)利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­不实文章,通过数百个自媒体账号­传播;有的是网民个人利用人­工智能,炮制耸人听闻的事故新­闻等。面对这一新趋势,既要从源头打击— —规范技术使用、规范平台发布,明示“人工智能生成” ;也要从终端防范— —提醒更多的网民,有公章的不一定是公文,叫“媒体”的不一定是媒体,而有图有视频更不代表­真相。
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近期的集中通报显示了­政府部门打击谣言的坚­决态度。对网民来说,既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­种“传言” “猎奇故事” ,也不要随意转发相关信­息。否则,很可能中了造谣者的圈­套,成为“流量牟利”的工具人,将自己陷入造谣传谣、网络诈骗等

本报记者 任翀陷阱中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