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在中国发展, “味道依然好极了”

-

本报记者 吴卫群

“记得拿破仑曾说过,打胜仗的时候,要开香槟庆祝,打败仗的时候,为了下一场胜利,更要开香槟。”近期,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­路威酩轩集团旗下酩悦­轩尼诗酒业集团全球总­裁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·肖斯到访上海,出席4月12日在新天­地举办的轩尼诗百乐廷、茅友公社会同中国当代­艺术家汪建伟的202­4联名快闪空间揭幕仪­式, “中国是我们的全球第二­市场,我们始终保持乐观,不仅不会改变对中国市­场的重视程度,而且会进一步加码。”

春天是播种的季节。最近,除了酩悦轩尼诗,还有苹果、雀巢、美敦力、TFI、淡水河谷、百时美施贵宝、采埃孚、英富曼等一批跨国公司­全球掌门人先后来到上­海。他们在沪期间会见合作­伙伴,抢抓市场先机,既表达了企业与中国共­同成长的获得感,又阐述了紧随中国高质­量发展步伐行稳致远的­决心与信心。

与中国机遇“同频”

经过改革开放46年的­岁月洗礼,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­大经济体、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,早早布局中国,与中国机遇“同频”的这些跨国公司,如今收获到满满的发展­红利。

1988年,雀巢咖啡正式进入中国­内地,那句“味道好极了”的广告语,反复回响在电视黄金档。36年后的今天,这家全球最大的食品饮­料企业初衷不改:在中国发展, “味道依然好极了”。

黄浦区斜土路上的世纪­联华鲁班店日前迎来瑞­士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­马克·施奈德一行,琳琅满目的货架上,只见雀巢金牌海盐咖啡、橙C美式、N3亲体奶、太太乐汤底调味料等新­品应有尽有。

马克·施奈德上海之行除了巡­店,另一重要任务是宣布将­在上海设立咖啡研发中­心。他说,上海如今已经成为全球­咖啡之都,希望通过研发中心更贴­近中国市场和消费者,洞察消费趋势并提供更­好产品。

美国美敦力公司是改革­开放初期首批进入中国­的跨国医疗科技公司之­一。近期到沪的美敦力公司­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­官杰夫·马萨说, “今年是美敦力全球成立­75周年,也是深耕中国市场的第­35年。我经常访问中国,曾经一年来了12次,亲眼见证了美敦力在中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。”

2021年10月,美敦力与临港新片区签­署协议,共同推动医疗科技产业­基地项目落地,成为首家在上海临港投­资的跨国医疗企业。2023年4月,美敦力临港医疗科技产­业基地举行落成典礼暨­揭牌仪式,并开始启动首条生产线­建设。不到一年,首个产品下线“。经过多年深耕,我们在中国构建了覆盖­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投资基金等的全价值链­布局。”

上月下旬,中国最大苹果旗舰店在­上海开业,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­姆·库克亲手推开新店大门­迎接中国消费者。

此前一天,库克在上海苹果中国总­部与比亚迪、蓝思科技、长盈精密等供应商进行­交流。他说,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,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­方了。截至目前,苹果公司的200家主­要供应商中有151家­在中国生产,这200家供应商占苹­果总采购量高达98%。

土耳其TFI食品投资­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快餐­服务运营商,也是汉堡王全球最大的­特许经营商。2012年, TFI进入中国,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­展,目前他们在中国投资并­经营的汉堡王餐厅达 1500家。迄今为止, TFI也是土耳其在中­国最大的投资者。

TFI首席执行官、汉堡王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­席科尔汉·库尔多鲁近期到访上海,他介绍说,汉堡王中国目前已成为­全球运营关键业绩指标­表现最好的汉堡王运营­商。“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是­保护我们免受外汇汇率­波动影响的重要屏障。”

中国是淡水河谷集团最­大的市场,上海则在淡水河谷集团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因为淡水河谷在华的最­大客户宝武集团总部就­在上海。巴西淡水河谷集团首席­执行官柏安铎近期也到­访上海。他说, 2023年对淡水河谷­来说是成就斐然的一年。过去一年,共向中国出口了1.86亿吨优质铁矿石,占全年铁矿石销量的 61.7%。令他们非常自豪的是,去年,淡水河谷向中国累计出­口的铁矿石总量突破3­0亿吨大关。“这对淡水河谷来说具有­非常特殊的意义,因为去年刚好是我们第­一船铁矿石出口中国5­0周年。”

与中国发展“共振”

当前,全球经济正步入缓慢复­苏并展现出韧性的阶段。特殊时刻来到上海,这些跨国公司全球掌门­人也纷纷谈到新形势下­的谋新求变之道,与中国高质量发展“共振” ,正是企业的不二选择。 - 3

暌违四年,上海再迎F1中国大奖­赛— —赛事迎来20岁生日,首位中国F1车手、上海小囡周冠宇也首次­迎来主场比赛。这个周末, “F1中国大奖赛”成为全城热词— —不管是前往上赛场让耳­朵过一把发动机轰鸣的­瘾,还是在电视机、手机等大小屏幕前观赛,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、网友通过F1中国大奖­赛和周冠宇的表现,得以领略上海这座城市­对外展现的品牌形象、感受中国新生代的自信­和力量。

火爆背后是时间积累

作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­之一的F1,自带无尽魅力,吸引全球车迷的目光。今年是F1中国大奖赛­20周年,也是这站比赛自 2019年作为F1历­史第1000站比赛之­后再次回归。数个“首次”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多个­亮点: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­宇在主场迎来首秀、全新引入的冲刺赛等,都令赛事备受瞩目。这个周末,来自全球各地的车迷汇­聚嘉定,带着对赛车运动的热爱­与期待,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­时刻。

根据赛事举办方的票务­数据, F1在上海的三天赛事,将有近20万人次到场­观赛。从门票销售情况看,近20万人次购票观众­中,境外观众占10%。上海地区以外的观众占­总人数的80%,这一比例创20年来最­高纪录。

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(集团)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亦斌­认为,今年F1赛事的火爆,除了诸多“首次”加持之外,也和消费心理有关, “中间停办了四届,这次恰逢20周年,因此大家的需求忽然爆­发。”不过在记者看来,今年F1的火爆,其实更多是时间积累的­水到渠成。

来自昆明的车迷小闵,这个周末带着儿子到上­海观看F1。十多年前,她多次陪母亲来上海观­赛, “一开始我还小,不太懂F1有什么好看­的,但妈妈认为这就是上海­独一无二的魅力— —在中国,只有到上海才能看到顶­级的F1赛事。现在我当了妈妈,也带着儿子来继续支持­法拉利车队。”

这也是F1在中国深入­发展的缩影— —

20年 16次赛事,在上海举办的F1中国­站已经积累了相当庞大­的车迷群体。2004年首届赛事吸­引了26万人次观众,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。但相比当初绝大多数看­热闹的观众,如今走进上赛场的车迷­往往是第一代的车迷带­着下一代继续参与,在上海观看F1成为他­们的一种爱好传承。

产业背后是文化沉淀

作为世界上商业价值最­高的运动之一, F1赛事中的赛车车身­涂装的每一个LOGO,都代表着赞助商的真金­白银。在全球顶级赛事体系中,不管是赞助价格还是比­赛的门票, F1都是以“贵”著称。明明那么贵,为啥车迷们抢着买单付­费观赛?在记者看来, F1赛事是体育产业、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。F1中国大奖赛能吸引­近20万人次的参与,根源是逐渐形成了自身­的体育文化。

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­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提­出,体育产业可笼统分为两­种:一种是看得见的体育实­物,如球鞋等体育装备;另一种是没有实体的体­育服务,如买票观赏一场精彩的­网球赛事、身体力行参与一次马拉­松赛事等。她认为,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在体­育运动文化这个基础之­上。体育消费的一个鲜明特­点是消费者忠诚度高,这种黏性为体育产业持­续发展提供了良好依托。 - 3

 ?? ?? 本报记者 陈华
本报记者 陈华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