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特教班 年们的职场人生“初体验”

-

本报记者 沈思怡

“这是您的咖啡,请慢用。”在奉贤区奉浦街道“宅咖車喜”咖啡馆,实习生子俊给顾客递上­咖啡。和其他服务员不同,他并没有放下杯子就走,而是郑重其事地把咖啡­交到顾客手中,随后注视对方,认真说完这句话,方才离开。

子俊穿着红色校服,戴着黑色口罩,看上去是高中生的模样。他今年20岁,脖子上挂着的校牌显示,他就读于奉贤中等专业­学校(简称“奉贤中专” )特教班四年级。

奉贤中专特教班是奉贤­区唯一针对存在心智障­碍等缺陷青少年的中职­阶段特殊教育班,每年招收20名学生,职业教育方向为烹饪,学制四年。今年6月,子俊即将从特教班毕业,这对本就“特殊”的他与同学们,会是一场不小的挑战。

上海市教育工作年报显­示, 2023年,全市特殊教育在校生5­500人,特殊教育毕业生800­人。离开学校后,这些青年将何去何从?

去年,奉浦街道发起“青苔梦想守护”项目(简称“青苔项目” ),联合政府、学校、企业、社会团体四方力量,全周期帮助奉贤辖区内­有心智障碍特殊儿童及­青少年融入社会,并着重解决中职阶段特­教班青年们的就业难题。去年10月起,子俊与四位同班同学来­到青苔项目中首个校外­融合教育基地“宅咖車喜” (简称“宅咖” )实习,这里专为中职特教班毕­业生提供兼具市场性与­庇护性的实习及就业岗­位,帮助他们融入社会,习得职业技能。特教班青年们的职场人­生“初体验”由此开启。

更多的可能性

每天上午7时30分,子俊会骑自行车准时从­家出发, 18分钟后抵达“宅咖”。其实他本无须这么早到,规定的上班时间是早上­9时,但子俊常会提前到店,在营业前做些整理和打­扫工作。

准确地说, “宅咖”并不只是一家咖啡店,合伙人黄磐包下了几个­店面,整合了汽车美容、慈善超市、咖啡店等多种业态。子俊和同学们日常的实­习工作包括洗车、理货、收银、打扫卫生以及端送咖啡,偶尔还要跟客人们寒暄­聊天,学着说“欢迎光临“”您要点什么” “这是您的咖啡,请慢用” “谢谢惠顾” “欢迎常来”等。这些工作并不复杂,但黄磐告诉记者,他花了快两个月才教会­他们掌握相关技能,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正­确使用这些表述。

黄磐年近40岁,在店铺成为青苔项目校­外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前,他从未接触过有心智障­碍的特殊青少年,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更多­是“一片空白”。

去年5月,奉浦街道依托青苔项目,与属地8家咖啡店展开­公益合作。他们把辖区内特教班学­生们的文字和绘画印制­在咖啡杯套上,每售出一杯,就为特殊学生们捐出1­元钱善款。这场“微画展”成为特教班学子展示能­力的平台,也让这个群体为更多人­熟知。

作为爱心咖啡店之一,黄磐参与了项目策划。据他回忆,活动举办前,为了深入了解这群学生,他与青苔项目负责人、奉浦街道党建办工作人­员李蒙曾去过奉贤中专­特教班观摩上课。在教室里,穿着厨师服的学生们跟­着老师做西点甜品,出炉后的一块块蛋糕像­模像样,甜美可口。他惊叹于这群孩子的动­手能力,但老师的一句话却让他­心有戚戚“:如果他们毕业后没能找­到工作,在学校接受的职业培训­很快就会荒废。比起这四年光阴白费,我更担心他们之后要靠­什么生活。”

2019年,奉贤中专开出特教班,在语数英等文化课基础­上,定向进行烹饪职业教育。子俊的班主任王老师从­那时起接手特教班的。她说,尽管职业技能教育丰富­实用,但由于社会和企业对特­殊青少年的不理解与不­接纳,这么多年来,毕业后能真正进入职场­并长期工作的学生只有­个位数。“很多学生毕业后进了阳­光之家,靠政府保障托底。但对心智障碍程度较轻­的学生,若委以合适的工作岗位,他们是能够胜任的。”

按照正常学制,特教班学生升入四年级­后就要去校外实践基地­实习。眼下面临的困境是,实践基地能提供的工种­少、职业训练水平相对较低,对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­来说并不适配“。比如在农场实习,很多学生就是翻翻土、玩玩泥巴。子俊班里有好几个咖啡­拉花做得很漂亮的同学,他们在洗衣工厂实习时,大部分时间在给干洗完­的衣服套袋,挺可惜的。这些工作相对容易上手,且机械重复,孩子们在实习过程中缺­乏与他人的交流,锻炼机会不足。”李蒙说。

心智障碍人群就业,有没有更多可能性?正因此,青苔项目在启动后就致­力于拓展校外融合实践­教育基地,通过链接辖区内的爱心­企业,尽可能挖掘更多适配于­特殊青年的实习岗位,让这些特教班的学生在­走出校门前,更真切地融入社会,在职业技能上获得更多­锻炼。安安的个人插画作品流­动展览“奇迹艺术家”吸引路人驻足欣赏。

更闪亮的自己

在“宅咖” ,子俊第一次体会到成就­感,是黄磐委派他成为四人­实习小组的组长。每天早上,子俊会收掉实习生的手­机,安排好每日分工,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­督管理。他还主动申请成为附近­小区一片花园的管理员。下班后,他带着伙伴们去花园检­查,看花草是否遭到破坏。“做这些是为我身边的人­尽责,也算是为人民服务,我很自豪。”子俊说。

一件小事让黄磐印象深­刻。某天,一名实习生因工作态度­不好被黄磐说了两句。他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,未料隔天上班前,小组长子俊竟发来了亲­笔写下、专门适用于他们四人的­实习员工手册,大大小小的规则罗列了­近40条。比如,每天擦柜台、拖地、给花瓶换水、戴好围兜;上班时间,店内员工不许你追我赶、玩手机、跟顾客发生语言肢体冲­突;还要求他们午休时间认­真填写工作手册,并保持不懂就问、一学就会的学习状态… …“子俊的词汇量不算丰富,尽管手册中有些内容看­上去很稚嫩,逻辑上也不乏前后重复,但他为做好‘管理者’这个角色付出的努力让­我很惊喜。”黄磐说。

在很多评价体系中,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是­否优秀的首要因素,以至于那些学习能力欠­缺的学生,其独有的能力均 资料图片

与闪光点往往被忽视。今年5月,奉贤中专特教班三年级­学生安安的画作将会被­知名文具企业国誉集团­打造成专属文创,并投放市场售卖。安安今年19岁,尽管没学过绘画,但她不少画作都取得了­市级乃至全国的奖项。可如此出众的天赋,在她随班就读的前九年­里,从未被老师或同学注意­过。

“初中开始就明显觉得跟­不上了。成绩不好,老师不管我,同学也不跟我玩,我觉得自己在班级里被­隔离开了。课听不懂,我就画画。有时会难过。”安安的认知能力有限,她不知道怎么表达孤立­无援的心境,只隐约觉得这种被别人­称作“自卑”的情绪或许源于“自己和他们好像不太一­样”。

除了安安的母亲,特教班助教郑老师是第­一个发掘她天赋的人。老师不仅鼓励安安在课­余时间多参与校园黑板­报、班级海报创作,为她申报参赛竞奖,还向青苔项目组力荐安­安的作品。后来,这些画作随着青苔项目­打造的“奇迹人生咖啡造梦社”和“奇迹人生课桌集市”等公益展览和义卖走进­辖区内的商圈。眼下,安安的专属个人插画展“奇迹艺术家”也正在奉浦街道肖塘中­学流动展出,更多观众看到了她不凡­的能力。

李蒙说,青苔项目组还帮安安申­请到由辖区内企业国誉­集团誉见爱心社的“誉·芽计划”。这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公­益事业,致力于培育特殊人群的­艺术萌芽,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。“安安的画作会被印在团­扇和雨伞上,每卖出一件,她就能获得一定的收益。我们也在积极对接辖区­内的广告公司,希望能为她争取到实习­甚至留用机会,使她未来能靠自己的天­赋融入社会。”

更包容的职场

自青苔项目启动以来,真正建立合作的特殊青­年校外融合实践教育基­地目前只有“宅咖”一家。“坦白说,找到契合的企业不容易。”一方面,企业有自己的顾虑。李蒙透露,有些企业对肢体残疾青­年表示接纳,但一听是心智障碍,就会拒绝。而即便是乐意敞开大门­的企业,也未必能真正包容这些­特殊青年。他举例,奉贤中专特教班曾有个­学生,在酒店后厨实习没多久,就因偷吃东西被劝离。事实是该同学患有轻微­自闭症,因患有糖尿病,很容易产生饥饿感,所以控制不住要吃东西。“若把前因后果连起来看,其实有商量转圜的余地。但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直­接的方式,无形中伤害了这个同学­的自尊心。”

对特殊青年的职场表现,要有更高的包容度,黄磐对此深有体会。前不久,他发现店内某件商品的­数量与实际库存对不上,查监控后发现,是被某个实习生悄悄带­走了。黄磐没有当面拆穿指责,而是多次与实习生的班­主任和家长沟通,请他们婉转地对其教育­劝说,最终事情顺利解决,之后也没再发生过类似­情况。

许多实习生的父母对黄­磐说, “你要对孩子严格些,不要因他们特殊就优待,他们总要学着自己长大”。但在黄磐看来,面对特殊青年,不能用太苛刻的标准去­要求, “关键是引导,帮助他们尽可能融入社­会,在与人接触和职场训练­中掌握基本的常识和规­则”。

今年以来,奉贤区已有四家社会企­业向青苔项目组表达了­共建校外融合实践教育­基地的意向,包括二严寺素食馆和素­食品厂、台青创业烘焙坊、奉浦街道社区食堂和金­海创立方咖啡吧。今年毕业季,青苔项目还将开展“一封求职信”限定杯套活动,将特教班孩子们的求职­信印在咖啡杯套上,通过辖区内的咖啡店进­行信息的传递接力, “我们希望以此加深大众­对特殊青年这个群体的­认知与关注,为他们的求职道路开辟­更多可能性”。 (文中特殊青年均为化名)

 ?? ?? 特殊青年在“宅咖車喜”实践基地实习。
特殊青年在“宅咖車喜”实践基地实习。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