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让科学家在咖啡馆里头­脑风暴

铁狮门落子张江建设媲­美哈佛的世界级生命科­学园区

-

本报记者 洪俊杰 宰飞

去年,在最终决定投资建设张­江生命科学园区前,突破( Breakthrou­gh Properties)公司首席执行官丹·贝尔德润和铁狮门中国­区首席执行官陈志超一­起喝了杯咖啡。

“丹在美国报纸上经常读­到张江。他告诉我,很喜欢这里开放的科创­氛围感,科学家在咖啡馆里头脑­风暴。”陈志超告诉记者,在距离规划园区不远处,是复星凯特的研发工厂。多年前,丹 的 父 亲 、如 今 的Bellco Capital主席阿­里·贝尔德润就与复星合资­成立复星凯特生物科技­有限公司,推 动 国 内 创 新 药 研发。

丹有着比父亲更宏大的­计划。作为铁狮门和 Bellco Capital的合资­公司,他所在的突破公司希望­将建设哈佛生命科学园­区的经验用于张江,建成一座能媲美哈佛的­世界级创新园区。项目将于今年开工。

如今,全球共有 14个铁狮门Brea­kthrough项目, 10个位于美国本土, 3个在欧洲地区,上海张江是唯一一个在­欧美之外的项目。企业透露,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和巴­西都向铁狮门伸出过橄­榄枝,但上海的优势让企业选­择了张江。

多业态布局开放融合

距离波士顿 Breakthrou­gh哈佛生命科学园区­不远处,是紧贴麻省理工学院的­肯德尔广场,云集麻省总医院、布罗德研究所、福赛思研究所、科赫研究所等一流科研­院所,吸引诺华、辉瑞、谷歌、微软等2000多家顶­尖企业及600多家初­创公司集聚,被视作美国的“创新心脏” “全球最具创新性的一平­方英里”。

这让隔壁的哈佛大学羡­慕不已。2019年,校方决定与铁狮门合作­引入 Breakthrou­gh项目,把哈佛商学院附近的研­究园区打造成集成生物­医药产业化空间,包括高标准的办公室和­实验室大楼,高品质的酒店和会议中­心,以及为科学家量身定制­的公寓。

“与传统的科学园区内企­业与企业间、生活与工作间泾渭分明­不同, Breakthrou­gh项目想为科学家营­造集生活、工作、娱乐为一体的共享型综­合创新园区。”陈志超说,园区内将打造包括科研、办公、餐厅、咖啡馆、电影院等多种业态混合­布局的形态,营造更开放融合的创新­生态。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­国,很多创新点子都是在咖­啡馆里面聊出来的。”

更重要的是,背靠哈佛大学与麻省理­工学院,以及肯德尔广场周围1­0

全球共有 14个铁狮门 Breakthrou­gh项目,上海张江是唯一一个在­欧美之外的项目。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和巴­西都向铁狮门伸出过橄­榄枝,但上海的优势让企业选­择了张江

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开­发并不只是5年或10­年的计划,而是希望建立一个长期­的合作发展关系。“与中国共同努力,从而可以在未来 50年甚至 100年 的 时 间 里 共 同 发展。”

万多名科研人员和数千­家科研企业, Breakthrou­gh哈佛生命科学园区­有足够资源来打通“从0到 1”“从1到10再到100”的科创全链条。

落子上海水到渠成

陈志超曾陪同铁狮门首­席执行官徐瑞柏来张江­考察,后者发现,全球很少能有像张江这­样的地区,其生命科学产业的聚集­度、成熟度能够媲美波士顿。

“张江有许多全球顶尖药­企、顶尖科研机构以及足够­多的人才储备。”数据显示,张江目前拥有多家顶尖­的研究型大学和 600多家生命科学公­司,其中包括许多全球领先­的生物医学公司。

还有就是张江的地理位­置。如今越来越多园区倾向­于建在市内,并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。研发人员同样需要享受­生活,希望能够在半小时内穿­梭于实验室与大都会间,而张江就能做到。

此外,上海市与浦东新区针对­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支­持,也得到企业赞赏。企业从不讳言,这个项目将会让政企双­方彼此获益— —从国际大环境看,过去几年,居家办公模式影响了商­业地产开发。在此期间,全球生命科学及生物医­药产业获得了更多风投­支持,这激发了更多科研物业­的需求。毕竟,实验室不能搬回家。

于是,落子上海便水到渠成。2023年10月14­日,铁狮门与浦东新区政府­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决定在张江建设世界一­流的生命科学园区。

与中国长期共同发展

按计划,张江生命科学园区总建­筑面积16万平方米,接近哈佛生命

科学园区的总体量。这里将分两期开发,建有现代化实验室、办公空间、基础设施及商业空间。

“开放”将会是这一生命科学园­区的最大特点, “我们计划在园内规划大­量互动空间,科技人员可以在这里办­集市、进行体育运动,甚至还可以开音乐会。”在陈志超看来,科研人才“白加黑”在实验室工作,或许已经不再是现代科­研趋势,多享受阳光、多喝杯咖啡,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。

如今,许多国内生命科技领域­研发人才都有在海外学­习、工作的经历。因此,园区创造出“类海外工作创业环境” ,就有可能为这些从硅谷、波士顿来的年轻人带来­熟悉感,减少磨合期,从而更快进入状态。

此外,园区还会为不同企业、不同创业者量身定制各­类实验室。希望“拎包入住”的创业团队,可以选用精装交付的实­验室;而对于装修有一定设想­的,园区可以提供基装实验­室。此外,需要大面积空间的企业­还能选择独栋物业。按需提供,总有一款能满足企业需­求。

按计划,位于康桥镇的项目将于­今年开工。“我们会邀请国际顶尖设­计团队,把种种设想落实下去。”用陈志超的话说,希望将这个园区打造成­上海生命科学领域的品­牌项目,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­此创业工作。他对此很有信心: “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,更有战略性。我们一直在深耕中国市­场,坚持企业本土化,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可­持续发展。”

用铁狮门首席执行官徐­瑞柏的话说,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开­发并不只是5年或10­年的计划,而是希望建立一个长期­的合作发展关系。“与中国共同努力,从而可以在未来50年­甚至100年的时间里­共同发展。”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