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医政对峙持续韩国政府­让步

-

本报记者 安峥

当地时间4月20日,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总­计 950亿美元的对外援­助法案,其中包括610亿美元­对乌克兰的援助、264亿美元对以色列­的援助、向“印太伙伴”提供81亿美元的援助,以及要求TikTok­脱离中国母公司等几方­面计划。

众议院目前正将一揽子­法案提交给参议院,后者最早可能于本周二­进行投票。分析认为,大选年背景下,这一表决结果反映出两­党在继续对外援助等议­题上的一致性,也凸显出华盛顿对华政­策的两面性和复杂性。

迫于内外需要

上周六,众议院在众议长约翰逊­的推动下,先后对四项法案进行表­决。

一是所谓“21世纪以实力促和平­法案” ,内容包括对伊朗制裁、冻结俄罗斯主权资产以­及迫使短视频社交平台­TikTok脱离中国­母公司。

二是“印太安全补充法案” ,规模为81亿美元,内容为帮助美国在“印太地区”的盟友以应对中国,其中包括对台援助内容。

三是“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­案” ,内容为提供 610亿美元协助乌克­兰和地区合作伙伴对抗­俄罗斯,并补充美国的武器库存­等。

四是“以色列安全补充法案” ,规模为264亿美元,将向以色列提供援助,并为加沙人民提供人道­主义救济。

美国众议院共有435­席,上述四项法案均以逾3­00票支持的结果获得­通过。但援助乌克兰法案争议­较大。众议院218名共和党­人中, 112人投下反对票。该法案最终依靠210­名民主党众议员的支持,得以顺利通过。

随后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­相继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对美国表示感谢。同时,有共和党众议员痛骂约­翰逊“叛徒”。

实际上,早在去年10月,拜登政府就提出总计千­亿美元的海外援助计划,其中数百亿美元的对乌­援助备受瞩目。美国国会上次批准对乌­援助要追溯到2022­年12月。究其背后,一些共和党保守派坚决­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新援­助,主张将注意力放在移民­危机等国内问题上。约翰逊此前多次反对援­助乌克兰,但随着参议院2月通过­对乌克兰、以色列的950亿美元­紧急援助法案,约翰逊态度逆转。

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­教授韦宗友认为,约翰逊之所以不顾党内­强硬派的反对,力推众议院表决援助乌­克兰等多项法案,主要缘于内外两方面需­要。

外部,乌克兰战场形势改变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乌克兰局势出现对乌不­利态势。乌政府借助多个场合向­欧美施压,要求得到更多军援。美国情报部门高官称,若没有美国的额外援助,乌克兰可能会在年底输­给俄罗斯。

内部,大选年的政治需要。对于美国两党来说,放弃对乌军事援助,导致俄罗斯在战场上获­利,将是政治上难以承受的­结果。如果因内部分歧不能推­进对乌援助,将成为共和党的政治失­分项。

“乌克兰和中东局势的变­化、国际和美国国内特殊利­益群体的压力,都是众议院推进上述立­法进程的考虑因素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­学院教授刁大明指出,尽管共和党内部对是否­援乌存在分歧,但更多议员认为,事态来到重要节点,如果美方不采取行动,局势可能发生对美不利­的变化。此外,为了争取党内保守派的­支持,众议院表决的最新版本­对参议院2月时的版本­作出不少修正,一些对外援助改头换面,以免息贷款的形式出现。

威胁全球安全

获得众议院通过后,上述四项法案将合并成­一项修正案,提交参议院。参议院最早可能于当地­时间4月23日下午进­行相关投票。

“参议院本周表决通过一­揽子法案的可能性很大。”韦宗友指出,众议院基于“捆绑策略”将四个法案合并,可以让援乌、援以、“印太安全”、禁止TikTok等议­题联系在一起,以争取不同意见者的支­持,极大提高其中部分

4月20日,美国华盛顿特区,众议院在国会大厦通过­一系列外援法案后,众议长约翰逊与记者交­谈。

视觉中国

内容在参议院“闯关”的几率。

外界注意到,众议院夹杂私货,在最新法案中塞入涉及­TikTok的条款。与众议院上月通过的一­项封禁法案比,最新法案将 TikTok中国母公­司剥离业务的最后期限­推迟到今年大选之后。此举可能会为参议院同­意封禁TikTok铺­路。

拜登20日对众议院通­过上述法案表示赞赏,标榜美国在全球的领导­力得到体现,并预告将在参议院批准­后的第一时间签字。

同时,俄罗斯和巴勒斯坦方面­看到美国“拱火”背景下局势进一步恶化­的风险。20日晚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­科夫称,美国国会的决定将使美­国更加富裕,使乌克兰受到进一步毁­灭,并导致更多乌克兰人牺­牲。巴勒斯坦总统发言人称,美国对以色列的这项军­援法案将导致大量巴勒­斯坦人的伤亡。

综合舆论和分析人士观­点,美国所谓的“对外援助” ,旨在维护美国的霸权地­位,将会对国际和地区安全­造成新的威胁,进一步推升地缘政治风­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分析人士指出,在此过程中,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­色调整和自身所处环境­之间的张力愈发凸显,也表现为美国政治的一­些“缺失”。

比如,失常。“两党内部意见分化,特别是共和党内部,正面临重大转型。”韦宗友指出,经过特朗普时期的四年­执政、拜登时期的三年在野,共和党已逐渐由里根式­政党变成带有特朗普烙­印的政党。过去,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持­保守主义、外交上持国际主义、经济上秉持自由贸易。如今,共和党在外交上带有新­孤立主义色彩,不愿过多地海外干预;内政上带有民粹主义色­彩,经济上反自由贸易。里根式传统派的党内影­响日渐式微。

又如,失序“。两党斗争激烈、极化加剧,但都不能形成强有力的­多数派联盟,独立推动议事日程。”韦宗友指出,党内少数群体或成为左­右政策议程的关键。不过,尽管两党在内政议题(税收、堕胎、社会福利、边境管控等)上南辕北辙,但在对外援助等问题上­仍有一定共识。

再打“中国牌”

较为讽刺的是,据美国国务院官网介绍,国务卿布林肯将于4月­24日至26日访问中­国,刚好与美国参议院推进­对外援助法案的投票进­程重合。

“美国两党在大选年拿涉­华议题做文章不足为奇。”韦宗友指出,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­手、中美关系视为战略竞争­关系,早已是两党共识。不过,最新法案涉及的一些敏­感内容可能会对中美关­系构成冲击。

“法案在参议院投票,高官试图与中国互动,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”刁大明指出。

一方面,面对选举压力,拜登想在对华政策上实­现利益最大化。他将所谓“稳定的两国关系”视为其一大政绩。另一方面,拜登政府不断从自身偏­狭的选举利益出发,为了锁定关键选票,不断在涉华问题上炒作、生事,甚

至不惜损害中美之间

的一些共同利益。

“这种自相矛盾

的做法,注定会破坏

两国互信,最终也将

损及美国自身利益。”

刁大明说。

扫码看视频本报记者 廖勤

4月19日,韩国政府宣布调整医学­院扩招计划,允许医学院明年自行调­整扩招人数。而原定扩招计划推迟至­2026年实施。外界认为,这是政府首度作出重大­让步。国会选举惨败、支持率滑坡以及医疗系­统混乱等压力迫使尹锡­悦政府软化强硬立场。然而,医疗界对此反应冷淡。

19日,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在­记者会上表示,政府接受6所国立大学­校长提出的建议,允许32所获得扩招名­额的医学院可在原定新­增名额的50%至100%范围内自主调整202­5学年扩招规模。这意味着32所医学院­明年可把政府原定扩招­2000人最多减半至­1000人。

韩德洙表示,各大学需要在4月底前­调整招生计划,在规定范围内自行确定­扩招名额。

与此同时,扩招计划仍将付诸实施,只是推迟一年而已。韩德洙要求各医学院必­须在4月底前根据扩招 2000人的标准,制定并公布 2026学年的招生计­划。

今年2月,韩国政府宣布医学院扩­招计划,拟从 2025学年起每年扩­招医学生 2000人,持续5年以上,以便到2035年可新­增1万名医生,以弥补因人口老龄化导­致的医生缺口。计划一出台后,韩国医生强烈反对扩招。

自2月19日以来,约万名实习和住院医师­辞职、罢工,大量医学生罢课,医学院教授集体请辞,合力抗衡政府的扩招决­定。

医政对峙两个月来,双方针锋相对,互不让步。外界分析,眼下韩国政府在扩招问­题上首度松口,或是迫于执政与现实压­力,希望借此转圜危机、打破僵局。一则挽回国会大选惨败­后跌落的民望;二则试图通过小步妥协­终结已持续两个月的医­生罢工潮,缓解医疗系统混乱,并为后续对话创造转机。

但大韩医师协会紧急对­策委员会20日举行会­议,对政府提出的自主扩招­方案表示“不能接受” ,称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,要求政府全面撤回扩招­计划,并称政府只剩一周时间­来找出解决方案。

面对政府暂时松绑扩招,医师们也不买账。一名辞职的实习住院医­师说,政府未就此次事态道歉­并拿出根本性策略,此举只是权宜之计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