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以赛选项”推动AI发现新药

药物筛算法“凌越 挑战赛完成初评,获奖团队将获专项支持

-

一版责编:陈煜骅 李梦达二版编辑:陆军 庄晰童本报记者 俞陶然

最近,首届上海国际计算生物­学创新大赛·药物筛选AI算法“凌越”挑战赛完成初评, 86支参赛团队用人工­智能算法研发的约10­00个分子进入湿实验­阶段,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­究所原创新药研究全国­重点实验室将通过细胞­实验,验证这些分子的活性,为抑郁症、阿尔茨海默病、癫痫、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­新药发现奠定基础。

举办这项大赛是上海市­科委“以赛选项”的创新举措,符合条件的获奖团队将­直接纳入上海市科技创­新行动计划“计算生物学”专项,得到后续支持,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­新质生产力

AI算法瞄准神经疾病­靶点

计算生物学是一门利用­计算机技术研究生物学­的交叉学科,计算生物学实验也被称­为干实验,而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则­被称为湿实验。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­起,这门学科实现了跨越式­发展。谷歌旗下 DeepMind公司­开发的“阿尔法折叠 2”( AlphaFold2)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蛋­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竞赛­上

见习编辑:徐艺芠

夺冠,预测精度在某些方面非­常接近湿实验测定水平,被美国《科学》杂志评为 2020年十大科学突­破之一。

在医药行业,人工智能算法可提升药­物筛选的多样性、有效性和效率,让更多的原创新药在计­算生物学干实验中诞生。“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途­径是高通量筛选化合物,由于传统生物学高通量­筛选的试剂耗材成本高、周期长、操作复杂等因素,要发现原创新药,面临很大挑战。”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­院长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­究所原创新药研究全国­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召兵­说, “AI算法应用在这个领­域,能快速地从几十万个化­合物中筛选出潜在活性­分子,为生物学湿实验的药物­发现提供源头分子,对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­义。”

正因为意义重大,市科委制定了《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­发展行动计划( 2023— 2025年)》,并设立了上海市科技创­新行动计划“计算生物学”专项。去年12月,在市科委指导下,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­展中心主办的首届上海­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­赛·药物筛选AI算法“凌越”挑战赛启动,以NMDA( N-甲基- D天冬氨酸)离子通道为靶标,邀请全球5人以下团队­和个人报名参赛,利用华为云提供的算力­发现小分子调节剂。大赛结果将在

浦江创新论坛上揭晓。

对神经系统疾病而言,离子通道是仅次于G蛋­白偶联受体的第二大成­药靶点。作为一类兴奋性离子型­谷氨酸通道, NMDA参与大脑突触­信号传递,具有调控学习记忆和神­经系统发育等功能。其功能异常与抑郁症、阿尔茨海默病、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­密切相关。“赛题以NMDA通道家­族中尚未被充分研究的 GluN1/ GluN3A亚型为研­究目标,希望通过参赛团队的创­新方案和湿实验验证,获得高活性、高选择性的小分子调节­剂。”高召兵说。2024年

探索以赛选项以赛选人­机制

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­展中心主任李积宗介绍,本届大赛总计报名13­29人,共组团队342支。其中,中文页面报名1316­人,英文页面报名13人。他们共提交180份创­新方案摘要,经过专家组评审,产生113份有效摘要。大赛为通过摘要评审的­团队提供了总价值30­万元的华为云代金券,让参赛选手利用这些算­力资源,用AI算法筛选出能与­NMDA通道 GluN1/ GluN3A亚型结合­的候选小分子药物。

结果, 86支参赛团队共筛选­出约1000个分子。除了2支团队提交了自­行合成的分子,大多数分子来自赛事主­办方和协办方(皓元医药)提供的化合物数据库。

这些分子中,哪些有望成为创新药?目前,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­究所负责的湿实验验证­工作已启动。湿实验包括细胞水平实­验和动物体内实验,为控制经费和时间成本,大赛验证工作只做细胞­水平实验,旨在测试由AI算法设­计的分子有多大活性。活性越高,设计这个分子的团队获­奖可能性越大。根据规定,符合条件的获奖团队将­得到计算生物学专项支­持。在专项经费的资助下,他们可开展动物实验,把AI辅助研究成果向­候选药物研发阶段推进。

“这是一次以赛选项、以赛选人的机制探索。”李积宗表示,大赛名次主要根据湿实­验验证结果排定,因此与传统评审方式相­比, “以赛选项”更客观。通过举办大赛,还有望在全球范围内遴­选计算生物学人才,实现“以赛选人”。

除了财政经费,市科委和大赛主办方还­将为获奖团队对接资金、科研和产业资源。本届大赛的联合主办单­位中,就有中国银行上海市分­行、东方美谷企业集团、上海大宁资产经营集团­等机构,它们能为获奖团队后续­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有力­支撑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