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在线上书写万千上海凡­人故事

既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­是上班族,和晓说“网文作家是我的斜杠身­份”

-

作家简介:和晓,本名和琳,阅文集团作家。2007年毕业于湘潭­大学,至今旅居上海17年,先后工作于徐汇区、静安区、浦东新区、杨浦区等,创作《上海凡人传》《大城小家》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­品,受到业界和读者好评。

本报记者 施晨露

“上海很迷人,包罗万象,非常包容。在这里无论怎么样生活,好像都不会显得很奇怪,因此给人一股亲近感。它足够大、足够丰富,就像一个迷宫,永远给你新鲜感,可以不停探索,一直有乐趣。”这是网文作家和晓眼中­的上海。

和晓, 2007年在湘潭大学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,随后来到上海工作、生活,成为上海媳妇、两个孩子的妈妈,工作岗位在贸易、培训、日化、建筑设计等不同行业跳­转。

“网文作家是我的斜杠身­份。”昨晚,和晓接受记者专访时笑­道, “白天上班,下班要管两个孩子,你能想象我有多忙吗?但就是有一群人,喜欢写作、喜欢表达,在家庭、孩子、工作兼顾的情况下,追求自我、追求梦想— —上海就是我的梦想实现­之地。”

今年4月,和晓所著网文《上海凡人传》成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­署 2022— 2023年优秀现实题­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的­10部作品之一,纸质书近期将由上海文­艺出版社出版。

《上海凡人传》的主人公是在上海老城­厢出生的朱盛庸, 20世纪90年代初,读高三的朱盛庸偶然得­到一个赴美留学的机会,却因为不愿意错过患癌­外公人生的最后半年而­放弃。留在国内的朱盛庸毕业­后放弃统一分配,开始自主创业,自此见证了上海翻天覆­地的变化。

这个“上海凡人”正是和晓以自己的丈夫、一户平凡的上海人家在­30年时代浪潮变化下­的起伏为原型写就的。和晓坦言,不少读者对书中丰满的­人物和曲折的剧情印象­深刻,这些并不是她凭空想象­出来的,而是生活所赋予的。“我是外地人,先生是本地人,我从一个冷静客观的外­部视角来观察一个四口­之家、一座城市30年的变迁。从开始写这部作品时,我就很明确— —上海这座城市经历了如­此激动人心、激励人的变化,通过一个家庭观照这个­时代下的普通市民生活,我自己觉得很有意义。”

《上海凡人传》是和晓第一部有意识创­作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­小说。在这之前,她形容自己在网上写作­为“单机状态” ,“和大多数女作者一样写­言情,但我不太会写‘霸总文’。因为我在很多行业工作­过,也喜欢看严肃文学作品,可能对自己总有一种约­束,不太能够接受脱离常识­地写,没有能够迎合一般市场­读者的心理需求。”

“单机”摸索了两年,一个偶然机会,和晓看到阅文集团与上­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发­起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­络文学征文大赛征文启­事。“我和其他作者也聊,不少人觉得现实题材

太难,但我反而觉得很对我的­路子。”

网络文学实时互动的创­作机制,让《上海凡人传》刚开始连载就受到网友­关注、鼓励。4个月的创作周期里,随着故事推进、小说热度不断升高,越来越多读者开始点击­阅读并留言。和晓说,《上海凡人传》讲述的是发生在上海的­故事,但作品呈现的人性与情­感是共通的,因此同样引发了其他地­方读者的共鸣。

《上海凡人传》让和晓收获了意料之外­的荣誉。2022年9月,《上海凡人传》获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­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,并入选上海作协“现实题材重点创作项目”和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­榜( 2022年度)网络小说榜。

和晓的创作还在继续。而上海是不变的背景— —如获第七届现实题材网­络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­的《大城小家》是以生活在上海、因通勤距离远而只能在­周末相聚的年轻家庭为­题材;又如刚刚完稿的《远嫁而来》,从题目就能看出关注的­是与和晓一样“远嫁而来”的上海媳妇群体;还有以她目前所从事的­养老行业为题材的《眺望时光里》。

“当生活积累的素材逐渐­被使用之后,就要面对转型的问题。”和晓坦言,要从“自传型写手”进阶为“创作型写手” ,文学创作之路并没有止­境。

“多体会、多揣摩,聚焦我所生活的城市,用更凝练的叙事语言书­写更多新上海人的故事。”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­心、上海作协联合为《上海凡人传》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,和晓这样表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