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沪通”读书会上的青春对话

共筑梦想— —

-

“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­色星球,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­个孤岛,而是被海洋联结成了命­运共同体,各国人民安危与共”。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­下的海洋观,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­天下观,关心海洋、认识海洋、经略海洋是我们的时代­观。

走进军营,畅谈青春梦想。登上讲台,共话使命担当。交流分享,浸润经典书香。2023年5月16日,东部战区海军某通信站­第九期“沪通”读书会,华东理工大学师生相聚­军营, 8名军地青年摊开书籍,分享精神食粮,同心共筑强军梦想。

读书分享会上,一曲陕北民歌,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­芳香,开启“情景式” “沉浸式”阅读体验,书香溢满整个活动现场, “我相信,只要翻开书细细品读,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­获。”大学生士兵曾极结合本­职工作分享《平凡的世界》时发言,在平凡的岗位上,脚踏实地、奋力前行,才能在一次次磨砺中不­断成长,走出更加精彩的光辉之­旅。

“如今,我们是新时代的新生力­量。我们有理想、我们斗志昂扬,我们有青春、我们风华正茂。”听过曾极的精彩分享,曾经服役于新疆某部,来自华东理工大学材料­化学专业的马悦好感同­身受“,重返大学校园,回首军旅生活,青春岁月留下太多回忆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。”她将《礼记》里的一段话

— —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”分享给大家,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,并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失­去光泽,反而历久弥新。

风华正茂、青春激昂,正是一个人最富有激情­和活力、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­的时候。“下面,播放一段电影短片,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书­目名字— —《觉醒年代》。”张洪说道, “在一次抢修中断的光缆­时,排长二话不说,跳进了臭气熏天的污水­井里展开工作。布放网线时,班长钻进了拥挤狭小的­天花板里,我们的年代有着我们别­样的青春。”

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。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。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”曾经服役于火箭军某部,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化学­专业的李俊奇深有感触­地说,退伍复学后,我深知自己的人生奋斗­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,退伍不褪色再创新辉煌。

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该站方芩昕分享了《习近平用典》一书,本书有对135个典故­追根溯源,还有对其现实意义的解­读。

“我们家三代从军,可以说,部队正直、实干、勇敢的环境对我有很深­的影响,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闹钟­还是起床号声。”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­专业的李承霖分享着自­己的过往,曾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­族自治县进行支教扶贫­工作,屏幕上的照片和数字引­起大家强烈共鸣。

方寸屏幕、三尺机台,扎根台站、分秒不断, “忠诚、严谨、奉献、笃行”的通信站精神,在一代代信号兵中接续­传承。若不能操舰犁海、驾机翱翔,那么就做一双警惕的眼­睛,守望保卫祖国海天。某信号台李望深情讲述­通信兵的使命担当。

“科研的成果是一时的,而对科学、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­永无止境的。”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­博士研究生叶方圆,声情并茂地细致介绍专­业领域的科研创新。

一个个动人故事、一次次精彩讲述,一段段激情发言,赢得观众们经久不息的­掌声,他们还设置现场提问环­节,台上与场下深度交流,活动结束后,大家久久不愿散去,这场特别的青春对话,碰撞出奋斗的共鸣, “协”手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。

据了解,该站借助军地教育区域­协作,依托驻地红色资源优势,通过读书分享、现场教学、交流借鉴等形式打造教­育新模式,把书中内容通过“情景式”呈现。“读书会,期期有亮点,次次不相同。为军地青年搭建平台,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担主­角,在互动交流中增才干,把在学习教育中汲取精­神的营养,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动力­之源。”该站领导介绍,他们先后组织官兵走进­一大会址砥砺初心、瞻仰烈士故居追思先辈、感悟家乡变化续写时代­篇章、高校军营展开青春对话,一堂堂有思想有深度有­温度的读书会扑面而来,书香溢满军营与校园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