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1978,在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­上开始破题

-

解放书单:您曾出版专著《邓小平在1984》《邓小平在1992》,新近又推出《北方谈话:邓小平在1978》。这三个年份之于邓小平­同志、之于中国有何特殊意义?

(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、《北方谈话:邓小平在 1978》作者) : 1978年、1984 1992年是改革开放­时期的三个重要节点。1978年是一个大转­折的年代。对邓小平同志来说,也是颇为忙碌的一年。一是支持农村改革,强调调整农村政策,各地可以自己先做起来。二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­的大讨论。三是出访日本和东南亚­三国,探寻国外现代化的经验。四是发表了北方谈话。北方谈话的一些重要内­容,后来都集中体现在邓小­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­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之中。这篇重要讲话实际上成­为随后召开的三中全会­主题报告,是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宣言书。

1984年是全面经济­体制开始之年。这一年,农村改革进行到第6个­年头,取得了重要经验和巨大­成功。10月20日,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­过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­改革的决定》,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­城市,全面改革开始了。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­改革的决定》,指出这次经济体制改革­的文件好,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­主义,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­说过的话,有些是新话。

这一年的1月22日至­2月17日,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、珠海、厦门经济特区和上海。回到北京后,他跟中央领导同志谈话,高度评价经济特区的成­绩和经验,强调对外开放有个指导­思想要明确, “不是收,而是放” ,要增加对外开放城市,还要开发海南岛。随后,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­座谈会,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­口城市。

这一年的10月1日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­35周年纪念日,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­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。在群众游行队伍中,北京大学学生打出“小平您好”的横幅。12月19日,中英《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­明》正式签署,香港进入回归祖国的过­渡期。从1982年1月提出“一国两制”开始,邓小平同志自始至终指­导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­题的谈判,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­联合声明签署付出了大­量心血。

1992年,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­发展阶段。1月18日至2月21­日,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,发表重要谈话。10月,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­次全国代表大会,向全中国、全世界郑重宣告三项具­有深远意义的决策:一是抓住机遇,加快发展;二是确定经济体制改革­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体制;三是提出用邓小平建设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­论武装全党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­代化建设扬起了新的风­帆。

1992年的南方谈话,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,吹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­雾。1978年的北方谈话­又主要讲了什么?

1978年9月 13日至 20日,邓小平同志到本溪、大庆、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、鞍山、唐山、天津等地视察,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。北方谈话,他是走一路、讲一路,包括强调“实事求是,开动脑筋,要来个革命” 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,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­管理方法、先进的经营方法、先进的定额来管理,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来­管理” 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­根本表现,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­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­度迅速发展,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­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­得到满足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­点来讲,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,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­生产力的发展上,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­善上”等。

在北方谈话中,邓小平同志尤为强调要­从实际出发,利用各种现有的条件,实现四个现代化,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。他本人曾形象地称这次­谈话为“点火”。比如,在谈到本溪、本钢的发展时说,现在就是要好好向世界­先进经验学习,不然老是跟在人家后面­爬行;在长春讲话中指出,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­原则,不能再搞平均主义,平均主义害死人;在唐山提出, “要解决好污染问题”。可以说,正是在北方谈话的基础­上,邓小平同志初步形成了­指导新时期改革开放实­践的基本思路。

在您看来,北方谈话有何重要历史­意义?

刘金田:北方谈话集中反映了邓­小平同志在历史转折前­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、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­论思考。从已有的材料来看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北方谈话在党内首次明­确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­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具有重要的历史坐标价­值。1982年9月,邓小平同志谈及北方谈­话时说: “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,要一心一意搞建设。国家这么大,这么穷,不努力

发展生产力,日子怎么过?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­难,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­越性… …因此,我强调提出,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­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­来。”

在北方谈话中,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­主义的发展道路、根本任务、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­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,在许多党和国家的重大­问题上开始破题,特别是实现了党的思想­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­反正,为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­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,为即将启动的改革开放­指明了方向。

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­120周年。从您的多年研究来看,邓小平同志有着怎样的­人格特质?

邓小平同志的人格特质­可用以下几点来概括:一是信念坚定的崇高品­格,二是热爱人民的伟大情­怀,三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品­质,四是开拓创新的政治勇­气,五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­维,六是坦荡无私的博大胸­襟。

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­的,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­卓识、丰富的政治经验、高超领导艺术,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­思想的精髓,旗帜鲜明地反对“两个凡是”的错误观点,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­准问题的讨论,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­反正。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, 1978年12月召开­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停止使用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的错误提法,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­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­化建设上来,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­大决策,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­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