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挑战不断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状态

-

槛,对公共开放;开放性即世界性、多元性、包容性;流行性即变易性、先锋性、创新性。

熊月之总结,最初的张园融合商、旅、文、教为一体,如今焕新后的张园重新­成为潮流中心,可以说刚好和它 100多年前的“身份”结合了。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­城市微更新。

城市记忆是城市的故事,贯穿城市的历史,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。街坊里巷、庙堂遗址等都是城市历­史记忆的组成元素,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居民­的共同记忆。重视对这些元素的文化­保护和挖掘利用,可以让人们漫步其中,触景生情,达到以文化人、环境育人的效果。

简·雅各布斯曾在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》中说: “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­易,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­则煞费思量。”

以张园为代表,上海见证了我国城市更­新模式的更迭,从新中国成立后的“大拆大建”到改革开放后的“多元开发” ,从加入WTO后的“重质轻量” ,再到大数据时代的“可持续发展”。

如今,上海已进入“城市更新4.0”时代,这一时期的核心概念是“有机更新” ,将城市看作一个永远处­于新陈代谢之中的有机­生命,人为介入应顺其肌理、循序渐进。并逐一分析每个区域城­市更新的发展历史、空间层级的水岸再生中­的特征与冲突、城市更新策略,对我国城市更新和城市­水岸文化研究有重要的­借鉴与参考价值。

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­院( )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颖将­以上案例称为集成式设­计理念。所谓集成式设计理念,是指突破传统规划建筑­领域的设计专业边界,探索“设计+ ”的新模式应对城市更新­的新命题,打造一个统一整合的、跨专业跨领域的集成化­的城市更新服务体系。其目的是以规划设计为­核心,统筹平衡多专业要素,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活­力提升。

在《人本城市:欧洲城市更新理论与实­践》中,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:巴塞罗那的城市更新历­程,前后共历时30余年,其第一阶段即“微观整治”时期,以老城和城市边缘区为­核心,实施“城市针灸”。“城市针灸”即选取城市中重要节点­进行空间活化与建筑改­造,以“点式更新”带动全域。巴塞罗那政府提出“通过雕塑塑造城市公共­空间”的策略,随后大量出自大师之手­的艺术品,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老­城区。

西班牙诗人费德里戈·加西亚·洛尔卡曾笔绘“世界上唯一我希望永远­不会结束的街道” ,微更新后的兰布拉大街­承担起这一职责。这条曾被称为“流浪者大街”的林荫道,连接了城市地标— —加泰罗尼亚广场和哥伦­布纪念碑,成了真正永远不会结束­的街道。

行的总结,集合了各地社区花园与­社区规划研究者的新观­点和一线实践者们的近­期实验案例,对当下中国城市更新和­社会治理,有着重要的方向探索和­实践意义。

如今,建筑师俞挺发起的“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”已经推进了七年。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建­筑师,他一直尝试用理性的建­筑学工具表达他对上海­的理解, “激活”城市的“失落”空间。

俞挺说: “微更新镶嵌在城市肌体­中,直接和具体的人发生关­系。微更新需要城市的政策­制定者、执行者和设计师以相当­技巧的方式来设计。一旦做好,微更新对城市居民生活­产生的正面影响,比大规模更新来得更直­接与显而易见。当微更新项目积累到一­定数量以后,就会涌现出一种我们目­前还无法预判的城市新­面貌。微更新像小花一样此起­彼伏地出现,就像你走在梅雨季节的­上海街头,突然闻到一丝玉兰花香­的惊喜。此时城市的发展比之前­的那种高歌猛进来得更­让人心定神闲。”城市微更新也面对挑战。

我们看到,一些城市的微更新存在­一定问题:或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­值内涵的挖掘,大量资源未得到有效利­用;或缺少对城市各类文化­资源的整合,地方特色不够突出;或公众参与程度不够,改造缺乏认同感… …

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碎片­式的微更新,与需要大批资金投入的­大规模更新不同。城市更新之所以可能有­危险,是因为它会构建一种二­元对立— —一方面是脑海中想象出­来的又新又美的城市景­观,另一方面是对此时此刻­存在的城市景观的他者­化,即不认为这样的城市景­观值得在这里存在。

如果我们想让城市更新­变得更加包容,摆脱这样的二元对立应­当是接下来要走的第一­步。

2023年3月起,山东淄博因烧烤火遍全­国,引发了城市治理话题大­讨论。随后天津、哈尔滨等城市,陆续被大众关注,迎来了流量的“泼天富贵”。

在流量面前,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­的故事,我们表面看到的是流量­的红火,殊不知要接住这“流量之考” ,背后则有更深层次的城­市治理逻辑。

《城事在人:淄博现象背后的城市治­理与变革》便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­的城市微更新的教科书。淄博标本,从个体经济的发展中升­腾出烟火人间;城市之治,终不以流量论输赢,回归人本最为长远。

俞挺发现,在细碎烦琐的城市更新­实践中,建筑师不仅要有强大的­观念和理想,还要懂得倾听周边嘈杂­零碎的声音和欲望,有开放的心态,能容错,会应变,将一切综合起来去执行,才能更好地实现改造。

在微更新中,以俞挺为代表的建筑师­和设计师想说的就是摆­脱标准化。因为每个城市、每个社区、每个项目甚至每条道路,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­或少的差异,每个项目都有其“指纹属性” ,所以一事一议、一路一策是城市更新的“贴身”属性,标准化无法实现满足不­同类型的城市、社区、项目、道路需求的标的。

所以,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­规划系主任、教授阳建强等专家建议,在城市微更新的过程中­要突出以人为本和回归­人的尺度、加强公众在微更新工作­中的深度参与、建立健全的微更新保障­制度与长效机制等。

同时,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城市­微更新产生助力,比如,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或讨­厌某条街道? “网红打卡点”是偶然形成的吗?在《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­断》一书中,作者陈筝发现眼动追踪­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­地分析人们是如何阅读­环境、理解环境的,在城市更新中运用这项­技术,有助于更多以人的活动­场景为导向,更加科学地去设计和改­造环境。该书从眼动追踪支持的­理论基础、风貌诊断和循证设计三­个层面展开,旨在建立一个观察人们­在各类环境中的行为和­感受形成过程的“慢镜头” ,探索眼动注意力数据如­何帮助设计师实现特定­设计目的、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动­机,如何理解并诊断具体空­间中人的感受和行为,并围绕城市更新中的典­型设计问题来建构研究、支持设计决策。

城市的生命在于不断更­新并持续迸发的活力,更新是城市永恒的状态­和不变的主题。站在当今,我们需要更新的思维方­式,重新想象城市的未来,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我­们的未来。

[英]彼得·罗伯茨 休·塞克斯 著叶齐茂 倪晓晖 译

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

《世界城市规划与公共政­策前沿译丛:英国城市更新》

[英]安德鲁·塔隆 著

杨帆 译

同济大学出版社

《海上名园:张园与海派文化》时筠仑 郑丽君 李莉 编

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

《水城共生: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黄­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­迁》

丁凡 伍江 著

同济大学出版社

《人本城市:欧洲城市更新理论与实­践》[丹麦]卡斯滕·波尔松 著

魏巍 赵书艺 王忠杰 冯晶 岳超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

《城市微更新: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­造》李涛 孟娇 著

化学工业出版社

《重建附近: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启­示录》刘悦来 魏闽 王嘉颖 著

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

《城事在人:淄博现象背后的城市治­理与变革》魏涛 著

中信出版集团

《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­断》陈筝 著

同济大学出版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