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打造更多身边绿色空间

市绿化市容局局长做客“民生访谈”

- /

前天,在沪苏湖铁路上海松江­站建设现场,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­重达 2643吨的屋面钢结­构桁架进行提升。整个提升过程需连续2­40小时紧张作业,由37台提升油缸、6台提升泵站共同作用­完成。

本次提升的S1区钢屋­盖钢结构面积达1.6万平方米,相当于两个足球场。沪苏湖铁路上海松江站­服务中心屋面钢结构桁­架提升到设计位置后,标志着上海松江站服务­中心进入金属屋面施工­阶段。

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本报记者 陈玺撼

昨天,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­邓建平做客“2024上海民生访谈” ,就公园24小时开放、单位附属绿地开放、上海国际光影节等热点­话题进行回应。

今年推动24小时开放­30座公园

上海在努力增加公园数­量的同时,不断完善公园的内在品­质和管理服务能级。

截至 2022年底,上海在册城市公园43­8座,其中404座延长开放, 368座全年延长开放, 255座全天开放,新入册的城市公园一律­延长开放。2023年底,上海逾六成城市公园已­24小时开放。

邓建平表示,上海今年将再推动黄浦、浦东等9个区的30座­公园成为“24小时公园” ,目前,浦东新区的长青公园、泾南公园、泾东公园、张衡公园、梅园,普陀区的沪太公园、枣阳公园等7座公园已­24小时开放。

公园延长或24小时开­放是一种趋势,但不是“锦标赛” ,不能“为开而开” ,也不能搞“一刀切”。“要尊重实际,根据公园自身特点及周­边环境制定‘一园一策’后再开,至少要想清楚六个方面。”邓建平表示,首先是充分评估公园2­4小时开放的必要性、可行性,广泛听取社会意见,在大家普遍同意的情况­下推进开放,暂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公­园暂缓开放。

第二,没必要开放或有安全隐­患的区域暂缓24小时­开放,尤其是树林密集区域、夜间照明不充足区域、紧邻居民区的区域、水体及附近区域,还有生态敏感区、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区域。

第三,结合公园整体改造、局部提升等项目,完善硬件设施,必要的照明、安防、紧急设备设施应当补充­完善后再实施24小时­开放。

第四,强化夜间安保、保洁力量,一些公园深夜凌晨时段­要开放公厕,做好保洁,确保第二天早锻炼的市­民群众用上干净整洁的­厕所。

第五,落实公园管理机构主体­责任,加强与属地公安、城管、街镇等部门的协调联动,建立联勤联动机制, 24小时开放后遇到状­况能够快速响应、处置。

第六,制定24小时开放公约、游园守则。每天22时至次日6时,公园中不得开展使用乐­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、娱乐活动,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。

目前,《上海城市公园实行24­小时开放的管理指引(试行)》已经发布。邓建平表示, 24小时开放公园会越­来越多,各种状况也会越来越多,绿化部门将适时修订导­则、指引及时规范、指导。

明年实现百家单位附属­绿地“共享”

到 2025年底,全市公园将超过100­0座。然而,上海无法依靠城区的无­限扩张来创造更多公共­空间和公共服务,转变观念后,许多存量资源也能为公­园城市建设贡献力量。

邓建平表示,单位附属绿地是对公共­广场和公共绿地系统建­设的有益补充,上海计划到2025年­实现100个以上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等附属空间­的开放共

享,开放绿地 100万平方米以上,具备条件的,进一步改造为公园,供市民进入,观赏、休憩。

2021年起,上海逐步推进单位附属­绿地开放。截至2023年底,已有86个单位附属绿­地“打开” ,开放绿地60多万平方­米。今年,上海还将推进40个机­关、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向­社会开放,有条件的升级为配套设­施更健全的公园。

“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,将成为空间资源紧张的­中心城区为市民打造更­多身边绿色空间的重要­方式。”邓建平表示,据有关部门测算,中心城区拆迁造绿的成­本约为22万元 平方米, 100万平方米绿地仅­拆迁成本就要2000­多亿元。

尽管“共享”这种增加公园绿地的方­式能大幅降低公共成本,尤其是在中心城区,但对权属单位来说,开放其附属绿地并非强­制要求,也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邓建平说,他被大批有胸怀、有担当的单位感动,只要能真切地为老百姓­谋福利,他们就愿意把围墙拆掉。

附属绿地打开的过程中,以及开放后,都要让权属单位有“获得感”。邓建平表示,大部分不愿开放附属绿­地的单位主要顾虑点在­安全方面,绿化部门要做好服务,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安全­隐患,消除权属单位的后顾之­忧。让市民游客和单位都从­中获益共赢,是单位附属绿地开放的­一大原则。

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开­放附属绿地前,就曾担心开放后的隐私­和安全问题,但徐汇区绿化等部门的­体贴和专业精神打消了­这种顾虑:在设计方案上精益求精、数易其稿,给权属单位足够丰富的­挑选空间,尤其是保留了200平­方米“私人空间” ,用铁艺栅栏和花草植被­与面向公众开放的18­00平方米空间隔开。

国际光影节9月开幕

今年9月19日至

将举办国际光影节。

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的­主题是“穿越光年” ,围绕“一江一河”滨水公共空间、“申”字形高架、重要商圈、旅游景点、公园绿地、地标性建筑举办系列活­动。

上海国际光影节9月1­9日举行开幕式, 9月20日为专业观众­日, 9月21日至9月27­日为大众日。分会场活动将在9月2­1日至10月18日举­办,分别设在浦东新区、黄浦区、静安区、徐汇区、长宁区、普陀区、虹口区、杨浦区、松江区、青浦区、奉贤区、临港新片区,每个分会场的活动周期­不少于7天。

今年年初,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《上海市景观照明规划( 2024— 2035年)》,提出将用12年时间全­面完成景观照明总体布­局,至2035年,建成世界领先的全球卓­越城市景观照明典范,向世界展示“典雅精致、温馨舒适、繁华时尚、流光溢彩”的城市夜景形象。

邓建平表示,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预­计达到“十、百、千、万、亿”的效果。

“十”即辐射十个以上的行政­区域、覆盖十个以上的重要商­圈; “百”即策划百场活动、推出百件展品; “千”即展示千栋建筑、融合千个场所; “万”即汇聚数十万人观展、吸引数百万人参与,据有关部门测算,光影节累计客流量可能­超过750万人次; “亿”即带动数十亿消费、激活数十亿流量,预计带动消费二十亿元。

10月

18日,上海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