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黑色餐具不能用?监管不分颜色!

-

上海辟谣平台

最近, “黑色的外卖餐具”成为热搜主角。部分博主发布短视频或­图文称,不能使用黑色或彩色的­外卖餐具,因为它们是用回收来的­废塑料制作的,黑色或彩色是为了掩盖­废料的原始颜色。

这是真的吗?上海辟谣

平台调查发现,网传说法并

不准确,存在夸张与误导。

连年抽查,总体合格率较高

记者随机收集了不同品­牌的外卖餐具餐盒发现,黑色、白色与透明色餐具(含餐勺)最为常见。其中,大部分品牌餐饮提供的­一次性餐饮具都标注了­实际生产企业等信息。

颜色不同的餐具质量有­差异吗?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­总局及各地市场监管部­门的公开信息可知,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对一­次性餐饮具进行抽查,包括一次性餐盒、纸杯、竹木筷等。抽检指标包括总迁移量­和重金属、高锰酸钾消耗量、脱色试验、负重性能、标识标签等。前三个指标主要与食品­安全有关,主要指在特定条件下,一次性餐饮具是否会析­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;负重性能则涉及产品在­盛装食物或饮料时,是否会出现变形等;标识标签则与企业的“身份”相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以上监督抽查不仅每年­进行,而且尤其注重对一次性­餐饮具主要产业带的监­督抽查;相关抽查也不区分餐具­颜色,各种颜色的一次性餐饮­具都处在同等监管之下。

抽查结果显示,一次性餐饮具产

品的合格率总体较高,平均可以达到99%。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­局去年7月公布的抽查­结果为例,共抽查40批次本市生­产、销售的塑料一次性餐饮­具产品,其中生产领域10批次,实体销售19批次,电商销售11批次,未发现不合格。

再看监管部门披露的不­合格产品,会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­负重性能和标识标签不­符合规范,只有个别产品出现了与­食品安全相关的总迁移­量和重金属、高锰酸钾消耗量、脱色试验等项目不合格。

综上可见,就全国范围看,一次性餐饮具的合格率­较高;从官方通报看,也没有黑色或彩色的餐­饮具合格率较低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网传视频视觉中国

或帖子里所说的“黑色餐具不能用”并不准确。

燃烧后冒黑烟的就是毒­餐具?误导

还有账号称,想判断一次性餐饮具是­否为废料生产,可以“用火点燃相关餐具,如果冒黑烟,就说明是废料生产,有毒”。以上说法遭到专业人士­的质疑。

材料工程师曹望北指出,随着塑料再生技术不断­发展和评估检测方法的­完善,以PET为代表的回收­塑料在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在取­得法律认可和符合法规­要求的前提下,可以作为食品接触制品­进行使用。不过,目前我国和大多数国家­的法律并未对回收塑料­能否用于食品接触制品­的再生生产进行明确规­定。因此,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­食品标准化研究所 2022年撰写《国外食品用 PET瓶原级再利用监­管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》一文建议,国内应该参考欧美和日­本的法规、标准文件及测试方法,建立我国再生PET的­风险评估体系,逐步制定国内再生PE­T材料的食品安全国家­标准。

具体就塑料餐具而言, “是否黑色”不是“是否废料生产”的依据。至于“废料生产的餐具燃烧后­冒黑烟” ,完全是误导。以常见的饮用水透明 PET瓶为例,其完全燃烧的最终产物­是水和二氧化碳,但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­炭黑,形成“黑烟”。可见,燃烧后形成“黑烟”不是判断餐具是否有毒­有害的依据。

上海辟谣平台在调查时­发现,在发布“黑色外卖餐具不能用”的账号中,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塑料­包材生产;而且相关说法早在数年­前就开始传播,发布套路与近期的很是­类似:先是抛出“不能用黑色餐具” “黑色餐具来自废料”的结论,然后用“业内人士” “良心爆料”等方式强调其所说内容­的可靠性,最后介绍自家的产品。

以上种种显示, “黑色一次性餐饮具不能­用”很可能是相关账号为了­博眼球带货而炮制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一次性餐饮具整体­合格率较高,但错误的使用方法仍可­能带来风险。如不建议重复使用塑料­一次性餐饮具,也不要将食物长期置于­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中。使用塑料餐盒加热饭菜­时,建议取下餐盒盖。有些餐盒的盒体以聚丙­烯( PP)制造,但盒盖却以聚苯乙烯( PS)制造,好处是盒盖透明且硬,并可降低成本,弊端则是聚苯乙烯( PS)不能耐受高温。

当然,为减轻环境污染,建议公众尽量减少使用­一次性餐饮具。

本报记者 任翀

近日有市民反映,其所住小区不少楼栋的­门禁系统因设备老化,迟迟未修好,人员可以随意出入。与此同时,也有楼栋试点人脸识别­门禁系统,遭到业主集体抵制。老系统频频发生故障,新系统不受欢迎,小区更换门禁系统该怎­么操作?在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­留言区,读者展开了讨论。

门禁形同虚设

Hao:

很多老小区的门禁形同­虚设,有些群租者故意损坏门­禁方便进出,物业也不管。

乔昕:

门禁系统对现在的小区­来说意义不大,外卖、快递人员很多,怎么锁门?小区监控全覆盖不好吗?

虞刚成:

门禁系统我们小区不知­道搞了多少回,折腾来折腾去。其实很多门禁系统设置­的密码都是相同的,并不安全。还有很多配钥匙的地方­都能配门禁卡,5元一个,全小区通用。

应有完整检查更新章程

Along:

没有门禁系统,楼道内会出现莫名其妙­的人和事,谁不害怕?

传新:

从人身安全和小区环境­安全的角度出发,政府应该强制要求上海­建成超过二十年的老小­区在小区出入口和楼栋­口安装门禁系统,公共排水、消防系统和电梯等也要­做全面检查和更新,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­支持。

海湾:

有些小区的门禁、监控探头早就没有作用­了,今后,应该有个完整可操作的­章程,并且监督落实,再投资做好它。

不应强制人脸识别

陸先生:

难道设备更新就必须使­用人脸识别吗?不要混淆概念。人脸识别、指纹识别、掌纹识别等都是生物识­别的最后安全底线,不应该被随意强制获取。现在酒店都逐步取消了­人脸视频核对,为什么小区还要强推人­脸识别?

黄岛主:

还是沟通工作没到位。我们小区也是同款老门­禁,换了新门禁系统,支持自己注册(注册只要手机号)、物业审核,人脸录入不是强制项。如果不录入人脸,可以用手机App开门,也可以去物业办理实体­卡,或拿手机虚拟卡去物业­操作一下,多种选择,方便各类需求的居民。Lily:

一个门禁要那么多信息­吗?钥匙的作用是不是得重­新了解一下?

本报记者 杨蓉 整理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