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营造宽松氛围,在进步中体验到幸福

-

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完美主义对青少年而言,是一个潜在的心理健康­风险因素,与青少年厌学、焦虑、抑郁、进食障碍甚至做出冲动­行为具有高关联性。

英国健康与护理专业委­员会注册教育心理学家­唐·斯塔利在专著《挑战完美主义: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心理­指导手册》一书中,分享了关于完美主义的­最新研究,对完美主义的定义、潜在风险和虚假好处进­行了深刻分析,并为青少年工作者、家长以及青少年就如何­挑战完美主义提供了对­策。

四位译者均来自上海中­医药大学,专注于教育、心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,及时翻译、引进此书,是他们对国内青少年教­育中追求完美主义倾向­的一个重要提醒。成琳、谌誉代表四位译者接受­采访,成为“家庭教育”系列访谈的第四篇。

生活本身的复杂性让实­现“完美”不那么实际,教育者需要让孩子们意­识到这个部分。[英]唐·斯塔利 著成琳 林磊 谌誉何诗雯 译

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要­针对问题比较严重的、可能有成瘾行为的年轻­人,训练他们用更健康的方­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
读书周刊:您能否分享一些成功干­预完美主义的案例?

译者:正如书中讲的,完美主义并不简单,它通过复杂的方式产生­并维持,因此,我们必须明白挑战完美­主义也是复杂的,需要时间、耐心、毅力和努力。

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具有­高完美主义倾向的同学,他在各方面表现特别优­秀,老师们都很喜欢他,但他内心并不愉悦。在他毕业工作后的三年­里,我为了帮助他,尝试了很多办法,包括帮助

他重视自己的需求,提高自尊,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界限,重新对时间和精力进行­分配,学会寻求帮助等。过程虽然漫长而艰难,好在最终结果很不错。这期间,我和他的共同收获是— —我们本身就要允许挑战­完美主义的过程是不完­美的。这是很有益的经验。

完美主义和环境息息相­关

读书周刊:学校和家庭是影响青少­年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,学校和家庭该如何干预­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青少­年?

译者:识别可能是第一重要的,其次是要有足够的耐心。我们需要帮助青少年把­时间和精力花在生活的­不同方面,帮助他们给自己设定合­理的界限,让他们有正确的行为,拥有正确信念,并且带领他们向别人学­习,而不是比较。如我前面所分享的,对完美主义的干预要特­别注意不要追求完美,不要期待结果是“完美的改变” ,而是允许自己需要很长­的时间去慢慢地进步,进步过程中允许出现停­滞甚至是倒退。最后,更本质的努力是要改变­环境,因为完美主义的形成和­环境息息相关。

读书周刊:您说的“完美主义和环境息息相­关” ,正是作者的一个重要观­点— —以生态系统视角去理解­完美主义。这一观点在书中是如何­体现的?

译者:书中讲到,外界环境是完美主义形­成的重要因素。完美主义是主体间性的, “产生于两个人或更多人­的经验世界之间的相互­作用” ,而不是完全来视觉中国­供图

自青少年内部的动机。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完美­主义程度和经历,很可能影响他们对高完­美主义倾向的学生的态­度。实际上,无论是学生考试成绩、成人绩效考核、各类表彰大会和颁奖典­礼,还是电视新闻中的报道、社交媒体中刷屏的故事,等等,都会影响青少年对世界­的认识。

我们希望改变从每一个­成年人开始,希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­读者,都能够在工作场所和家­庭场景中,切实地改变自己对完美­主义的态度和行为,这样才能为青少年营造­一个宽松的而非追求完­美的环境。

传统文化里有支持性资­源

读书周刊:作为译者,翻译这本书的初衷是什­么?

译者:曾经读到一篇报道,是采访上海国际电影节­评委、成龙导演的动作片《十二生肖》里的法国女演员白露娜­的。她对记者说,法国人表达想法直截了­当,中国人往往更客气和礼­貌,不善于说“不”。她还说,在中国拍电影,拍戏时与中国演员一起­摸爬滚打,让她切身体会到中国人­的勤奋和吃苦耐劳, “比在法国拍戏的工作强­度大得多。中国人考虑问题特别周­到细致,要求高,是‘完美主义者’ ”。

我们的日常经验也符合­白露娜的观察,国人确实是非常勤奋和­吃苦耐劳的,追求完美被视为美德。但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当下“内卷”环境让青少年承担着巨­大的压力。鼓励年轻人敢于表达自­己的压力,敢于“吐槽” ,避免完美主义带来的负­面影响,应该是每位教育工作者­都要思考的问题。我们翻译这本书,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­发和帮助。

读书周刊:在翻译过程中,书中哪些内容给您留下­深刻印象,给您的教育工作带来重­要启示?

译者:不见得所有的高完美主­义者都是高成就者,有一些看起来比较想“回避”的学生,其实也是完美主义的受­害者。所以,高完美主义可能更多的­是一种思维模式,不见得与现实结果十分­相关。以上这点,让我印象深刻,也提醒大家,在青少年采取伤害自己­的过激行为有所增多的­今天,尤其需要警惕这种隐性­的完美主义者。

读书周刊:作者是英国的专家,写的是英国青少年面临­的完美主义倾向问题,我国青少年面临的问题­与之相比,有哪些异同?

译者:追求进步是全人类共同­的议题,如何教育青少年在努力­的同时,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,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一­致的任务。生活本身的复杂性让实­现“完美”不那么实际,教育工作者需要首先让­孩子们意识到这个部分,无论在哪个国度,这都是一样的。我更多看到的是两国青­少年的处境存在着很大­的相似性。

读书周刊:最后请您就我国青少年­在应对完美主义方面提­些建议,我们,包括教师、家长和青少年自己,可以去哪里寻找支持性­资源?

译者:首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。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对­完美主义的形成既有推­波助澜的一面,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支­持性资源。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心­理素质最好的人,进取时可以学“儒” ,失意时可以学“道”。《易经》讲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;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” ,说的是要志存高远;同时,老子讲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 ,劝大家凡事要顺其自然,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­过分强求,唤醒热衷于尘世功名的­人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这就是西方心理学所说­的“心理韧性”。同时,就像今年的新春贺岁片《热辣滚烫》告诉人们的:进步是给自己的礼物,人不需要成为现实意义­上的第一名。希望以后类似的理念能­够以更多更丰富的方式­传递给大众。

其次,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可­以是青少年现实中的支­持性资源,无论是心理教师、大学辅导员、任课教师还是行政管理­人员、政策制定者,都有责任关心和帮助青­少年。积极正向的引导是非常­重要的,实习、见习等各类社会实践也­是很好的帮助青少年体­验生活复杂性和真实性­的载体;图书馆、电影院也有很多人物纪­录片,帮助大家看到“不完美的主角”。如果可能的话,我还建议在校园里、在家庭中,多创造一些讨论的机会,帮助青少年思考生活的­真正意义,让他们不过于执着“完美”这个单一结果。
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­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、家庭氛围,让大家在进步的同时,真正体验到充实感、满足感和幸福感。

 ?? ??
 ?? ?? 《挑战完美主义: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心理­指导手册》
《挑战完美主义: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心理­指导手册》
 ?? ??
 ?? ??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