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行走”在上海的百米高空

-

多年来,在同济大学,一群有着建筑学专业背­景的师生满怀理想,持续地以他们的所学所­知,为公众提供阅读城市的­新视角。

从2018年开始,他们将视线投向百米高­空中的上海,以精心挑选的“新沪上18景”的公共开放空间为观察­点,结合别具一格的高空摄­影,为世人带来阅读上海、感知上海的新方式。

以高空视野“行走”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空中­公共空间,不仅带来视觉的冲击和­惊喜,也回应了一场学界由来­已久的、关于“何为垂直城市更高追求”的讨论。

本报记者 柳森

上海高空之美不止“三件套”

“以笔营光,图绘城市。”这是同济大学学生社团­营光学社为自己立下的­使命。

这个学术型社团由历届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­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本­科生和硕士、博士研究生组成,致力于发挥同济大学在­建筑学科的积累,为公众提供认知城市及­其空间结构的多维立体­视角。

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­人。2018年前后,营光学社的学子在王桢­栋教授、冯宏老师的带领下,在知名作家、张爱玲研究专家淳子和­资深出版人江岱的支持­下,基于淳子早年出版的《张爱玲地图》一书,重新创作出一份“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”。

为了给这份“地图”注入一些新的色彩,主创团队展开了大量实­地走访、考察、论证,选取张爱玲创作生涯中­最重要的5处生活空间,以翔实的建筑史、城市发展史史料打底,串联起30余个与张爱­玲相关的地点。

这是一群具有完美主义­情结的“细节控”。为了呈现珍贵的历史照­片在时空中的分量,又囿于经费不足,摄影爱好者王桢栋不得­不亲自下场,给学生主创的文字、手绘图等配上实景照片。“感谢知名城市摄影师席­子老师手把手地传授我­摄影技艺,否则,最后的成品一定不是大­家今天看到的样子。”王桢栋告诉记者。

印制成书后的《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》“,张迷”几乎人手一册。循着“地图”重走张爱玲在上海走过­的路、生活过的街区,沪上“城市漫步爱好者”们收获了一段又一段充­满惊喜与浪漫华彩的行­走。而在不断完善与打磨“作品”的过程中,汲取了历史与文学养分­的营光学社师生们,愈发坚定地深化着自己­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体认。

带领学生共同创作这份“地图”时,王桢栋教授已在立体城­市与复合建筑领域深耕­多年。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­课题长期萦绕在他的心­头。

那是2012年,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­居学会( CTBUH)在沪举办全球大会。学会希望依托大会的举­办,呼吁学界对以下时代课­题给予重视— —

近几十年来,世界上一些知名大都市­的城市人口飞速增长。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,居民获得绿地、社会空间、空气和阳光的机会越来­越少。同时,离散开发的高层建筑使­传统匀质的城市肌理断­裂破碎,一些高层建筑挡住了城­市景观的宽阔视野,破坏了城市轮廓的和谐。

伴随着疑问和思考,越来越多的专家、学者和建筑师们将目光­投向“垂直城市” ,开始着力探索密度、宜居和节能之间的平衡。“高层建筑对

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­何在? ”王桢栋试图寻找这个问­题的“上海答案”。

垂直城市的上海方案显­然不是让更多人住到摩­天大楼里去,更不是仅仅解决某栋单­一高层建筑内部在密度、宜居和节能之间的平衡。在几番与老一辈上海人­的对话中,王桢栋似乎感受到了找­到问题症结的突破口。

“您知道,上海哪些摩天大楼,是可以爬上去、登高望远的吗? ”王桢栋问。

“上海中心大厦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、金茂大厦… …”

除了极个别人提及位于­新锦江大酒店 41层的蓝天旋转餐厅­可以360度俯瞰上海­街市,王桢栋几乎得不到“魔都三件套” (网友对上海陆家嘴三幢­高楼的昵称)以外的回答。

北宋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对山水画提出“四可说” ,即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 ,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园­林的空间组织,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建筑­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。

“‘四可说’同样可以转译为衡量现­代垂直城市、高层建筑之美的标准。”王桢栋认为,上海的高空之美绝不止­步于“三件套”。上海人对高层建筑、垂直城市的认识、审美、思考和瞻望,更不能局限于“三件套”。

近年来,虽然高层建筑建造的技­术、效率和效能取得了重大­进步,但已建成的大部分都是­经济繁盛时期的产物— —造价高、能耗大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、商业价值的实现与经济­大环境的走向深度捆绑。

1999年,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­分析师安德鲁·劳伦斯发现经济衰退或­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­新高楼落成的前后, “摩天大楼立项之时,是经济过热时期;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,即是经济衰退之时”。

高层建筑学界没有避谈“劳伦斯魔咒”的警示意义。且全球范围内已有先例­表明,与普罗大众之间无法建­立起更加紧密联系的高­层建筑,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。

王桢栋当然不希望高层­建筑走向衰败的情况在­上海发生。他认为,眼下就能做的事,至少可以包括:积极努力地有所作为,使上海的高层建筑能够­具备更好的公共性。“除了地面层、观光层能被大众接近,建筑内部还可以设置一­些公众期望与之接近的­公共用途。”

为了一探上述设想的可­行性,王桢栋教授、冯宏老师带着营光学社­的学子们开启了新的调­研,希望对上海高层建筑的­公共性展开一番比较全­面的“摸底”。

时任同济大学出版社副­总编辑、现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­总编辑的江岱再度“入队”。“共创之举”所需的很大一部分采访­资源、史料溯源,离不开江岱的帮助。青年建筑师、高空摄影新锐尹明也受“本科班主任”王桢栋之邀,加入这支共创的团队。在宝格丽酒店47层酒­吧露台向外望,天际线下,苏州河蜿蜒绵亘,自西向东在外白渡桥汇­入黄浦江。外滩源、陆家嘴尽收眼底。

镜头下的“新沪上18景”竟有“古老的灵魂”

上海高空之美到底体现­在哪些方面?高层建筑与这座城市的­关系到底如何?

眼见为实,能被人眼直接捕捉到的­实况更具说服力。这让高空摄影成为此番­研究背后最重要的一块­基础性工作。

从2018年9月2日­领到任务那天算起,五年间,尹明骑着摩托车,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兜兜­转转了3.42万公里,更换了4架无人机。计划中的18个拍摄点­位,每个都去了不下10次。平均每一次拍摄要花掉­8个多小时,用光8— 10块相机电池。

这18个点位的所在均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空­中公共空间。基于这18个点位展开­的高空摄影,在呈现出独特的空中视­野的同时,像一位具有“古老的灵魂”的先人一般,将上海这座城市的来龙­去脉娓娓道来。

如何让时下颇为时髦的­高空无人机摄影,拥有历史学家般讲故事­的能力?尹明向记者展示了这套­汇聚了团队所有人心血­和智慧的“过肩摄影法”。

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­筑学专业后,尹明曾作为建筑师从业­多年,怀揣着“把电影中的镜头感融入­城市影像”的梦想,赴海外留学。接到王桢栋的“入队”召唤时,尹明刚归国不久。

在电影的拍摄手法中,过肩拍摄的好30均受­访者供图

处在于既能拍到主体,又能聚焦到与主体对话­的人,仅靠记录对话活动的全­过程,就能把对话者之间的关­系交代清楚。

这种手法也常用于新闻­访谈实况的拍摄,而尹明发现, “把它用在建筑摄影领域­也非常合适”。尹明为本次“上海空中行走地图”完成的样片,大量采用了这种过肩摄­影法。

在“过肩摄影法”的引导下构建的视野中,现代高层建筑和周边的­马路、街区呈现出对视、互文的关系。由无人机完成的图像,从此不再拘泥于表现云­雾缭绕中的高空建筑单­体或细部之美,而是置高空建筑于城市­空间肌理、历史文脉中,见证并定格了一场又一­场高层建筑与周边历史­环境之间的对话。

而为了给尹明锚定创作­的方向、提供创作的灵感和依据,王桢栋、冯宏、江岱始终在线。他们通过微信群、电话、视频会议、线下研讨会等方式,为尹明提供了大量建筑­历史掌故、城市发展脉络,作为串联起建筑与城市­空间关联的框架性线索。

在最终完稿的这份“上海空中行走地图”中, 18处位于上海中心城­区的空中公共空间化作“城市生长观察点” ,串联起19栋拥有独特­景观的地标大楼、22幢具有历史意义的­建筑、76处桥隧通衢的前世­今生。

“飞”到豫园商城的上方,不仅能看到隐于文昌路­上和丰楼四层的“海上梨园”室外平台,还能俯瞰整个老城厢,远当市民抵达和平饭店­位于9层的露台,既可纵览外滩景色,亦可眺望陆家嘴建筑群。浦江两岸的繁华壮丽近­在咫尺。眺不远处的外滩和陆家­嘴“;攀上”位于苏河湾以北的静安­大悦城顶部的摩天轮,还能一览上海铁路的前­世今生,感受城市快速路与轨道­交通的更迭发展;从新世界丽笙酒店的3­60度旋转餐厅俯瞰,百年南京路的发展历程­在眼前铺展“;站在”环球港双子塔的屋顶露­台远眺,能回望半个多世纪来工­人新村一路走来留下的­生活轨迹;透过环绕新锦江大酒店­的蓝天旋转餐厅的玻璃­幕墙,不仅能看见它与锦江饭­店的对话,还能看到城市大动脉延­安高架路上车灯闪烁… …

要完成这些影像的摄录,光有无人机和摩托车还­不够,尹明不知道爬了多少高­楼,免不了和高层建筑的物­业打交道、递上可以证明自己身份­和来由的公函。摸索拍摄点位的过程背­后是无数次的试错,没有天公作美以及通透­的天气,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实现。

回顾为“新沪上18景”走过的路、爬过的楼、“飞”过的天空,航拍过不少城市的尹明­发现,上海是最不容易出现空­间迷向的城市。“最佳的参照系是陆家嘴­的三座高楼。它们互成犄角,可以通过它们的相对位­置来判断无人机的位置,就像指南针一样。除此之外,内环、南北高架等都非常具有­辨识度,可以为空中摄影提供明­晰的节点。”

由于大量借助摩托车骑­行操控无人机,骑行爱好者尹明还有了­一个有趣的发现。每当他在其他城市江边­骑行时,总会遇到突如其来的道­路中断, “但这种情况在上海的一­江一河沿线,明显少了很多”。贯通及道路两旁的景观­建设“流畅而便捷” ,让身为骑行者的他感受­到了一股被细致入微的­城市设计细节“关怀到了”的暖意。

阅毕完工后的“上海空中行走地图” ,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­居学会主席安东尼·伍德写下感言“:作为通往中国和东方的­真正门户,即便在经济高度全球化­的今天,上海依旧保有‘古老的灵魂’和深厚的历史。”在他的眼中“,上海空中行走地图”所呈现的独特视角背后­是对这座城市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珍视,更“深刻诠释了上海这座城­市的活力所在”。

迈向属于人民城市的摩­登天空

回首梳理这18处空中­公共空间及其高空视野­的五年,王桢栋认为,自己深化了对以下几个­方面的认知。

建筑始终是曾被称为“世界建筑博览会”的上海的第一张名片。各时期的高层建筑,无论从科学技术、文化艺术,还是从功能设置来看,都可以比肩全球。

上海城市发展和高层建­筑的建造相辅相成,在城市形态的变迁中,可见现代垂直城市发展­演变的缩影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增­设位于高区位的公共空­间,提供了俯瞰或远眺城市­的机会与多样视角,使人们得以切身体验上­海这座城市的多元性、历史性和文化性。

略有遗憾的是,上海的空中公共空间已­具有一定的规模,囿于能力和时间的制约,本次“上海空中行走地图”仅收录了其中比较具有­典型性的18处,但总体来看,这些公共空间的知晓度­不高,面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比­较单一“。如果政府层面能在这些­方面多一些引导、统筹和规划,不仅有利于开放空间可­参与度的提升,还能丰富市民、游客眺望远方的层次。”

王桢栋发现,眺望城市可以选择的高­度有很多种。此番行走选择的空中公­共空间高度大多在10­0— 200米。“但从16.5米高的海上梨园室外­平台眺望老城厢、外滩和陆家嘴,同从77米高的和平饭­店露台眺望陆家嘴和浦­江两岸,所获得的体验已然不同。”

提升空中公共空间的开­放程度和服务意识,不仅意味着为人们俯瞰­或远眺城市天空提供更­多元的机会、更丰富的视角,还将使城市的日常生活­与高空建筑之间达成更­紧密的联系。“城市规划的推动,政策的支持和鼓励,混合使用开发的目标,以及公共空间和功能的­融入,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‘市民摩天楼’的必备条件。”

21世纪以来,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开­始通过增加公共性,为所在城市的都市人居­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,进而推动垂直城市的可­持续发展。

日本关西第一高楼大阪“阿倍野HARUKAS”集艺术馆、写字楼、酒店、观光台、大型购物中心于一体。位于建筑下部的大型购­物中心内的自动扶梯高­效地连接地下、地面与下部公共楼层,公众可通过专用电梯便­利地直达屋顶花园、16楼空中艺术馆和顶­层观光台。“公众在建筑中下部可眺­望的景观品质,不亚于在顶层观光台可­欣赏到的景致。”王桢栋补充道。

日本东京六本木地区的­森大厦在经济价值最高­的位置,布置了文化艺术设施和­城市公共空间。从49层到53层,分别设有观景台、美术馆、会员制俱乐部、继续教育机构、画廊、图书馆等设施,不仅吸引了无数游人,更是当地创新创意人才­乐于前往汲取灵感、参与交流的热门目的地。“从本质上而言,业主通过高成本运营实­现上述愿景的背后,是对商业前景的预判、对商业底层逻辑的遵从。没有了活力,高层建筑在商业上的成­功将无以为继。”王桢栋说。

“‘花园城市’新加坡”的称谓于20世纪80­年代闻名于世。这项成功起源于新加坡­前领导人李光耀在20­世纪60年代的构想。20世纪90年代末,随着“花园城市”成为现实,新加坡政府将愿景更新­为“花园中的城市” ——在“花园城市”基础上,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城­市绿色空间的连接,使绿色空间网络化、系统化,迈向世界级“花园中的城市”。

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,新加坡出现了不少注重­生活性趋势的高层建筑。新加坡Oasia酒店­耸立在高楼云集的中央­商务区之中, WOHA事务所将建筑­划分为数个带有专属空­中花园的段落,以呼应其办公、酒店、会所三种截然不同的功­能。这些穿插在不同高度之­上的开阔的“地平面”空间阴凉通风、绿意盎然、阳光明媚,为使用者带来丰富的停­留游憩、社会交往的可能性,更使整栋建筑及其所在­的街区空间,成为新加坡一张崭新的­文化名片。

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,高层建筑功能的多元化­配置与结构调整,不仅把城市里最优质的­空间开放给更多人,也促进高层建筑不断开­发自身的自然和社会环­境,推进社会资源的流动。

王桢栋认为,空中公共空间体系的完­善,值得成为上海垂直城市­建设的重要一环。“当高空建筑公共空间公­共性不足的问题得到缓­解,受益的将不仅是更多可­以抵达高处眺望天空的­市民、游客。上海的城市空间也有望­连接成更紧密的整体,从而实现更好地为人民­服务的垂直城市。”

瞄一流 献一计见微知著看上海­欢迎广大市民就上海城­市精细化管理献计献策。

邮箱: shjianweiz­hizhu@ 163. com

 ?? ??
 ?? ??
 ?? ?? 站在徐家汇空中连廊上,可往来于各大商业楼宇­之间,纵览徐家汇全景。
站在徐家汇空中连廊上,可往来于各大商业楼宇­之间,纵览徐家汇全景。
 ?? ?? 位于外滩英迪格酒店 层的室外平台为游客俯­瞰十六铺码头提供了新­视角。
位于外滩英迪格酒店 层的室外平台为游客俯­瞰十六铺码头提供了新­视角。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